中共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背景下,中国5月工业通胀指数(PPI)创近13年来最高,中下游工业企业利润被进一步压缩,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无疑加大了北京当局遏制通胀的紧迫感。6月10日,中共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公开甩锅,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是欧美国家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
中共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0日在2021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发达国家推出超级经济刺激计划应对新冠疫情,通货膨胀如期而至,而且比美欧同事们所预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至于要持续的时间似乎也不像许多专家预测的那样短暂。郭树清还称:“如果说最发达国家大量印发的货币形成了拉动全球通货膨胀的动力源,那么,中国数亿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就是稳定全球通货膨胀的千钧锚。”
不过,跟郭树清上述观点相反的是,中共央行6月10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货币政策仍处宽松状态: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余额227.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83.3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可见,中共的印钞机从来就没有放缓印钞的脚步。有中国证券机构研究认为,目前来看,中国金融体系处于资金堰塞湖的状态,资金存在空转套利的现象,非银存款同比大增就是明证。
另外,郭树清在演讲中还提到金融风险,称“那些炒作外汇、黄金及其它商品期货的人很难有机会发家致富,正像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中国工业通胀带来巨大压力,《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分析,面对来势汹汹的通胀,渣打银行对中国逾500家中小企业开展的月度调研最新结果显示,原材料价格和产成品价格正加速增长,未来三个月预期指数显示,中国中小企业预期原材料价格涨幅超过产成品,未来一段时间会对企业利润造成一定幅度的挤压。如今,中共正面临内需疲软,货币政策两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