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强力回击中国改变国际秩序意图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五(5月7日)出席由中国外长王毅主持的联合国安理会外长级视频会议,布林肯不点名地批评中国在人权、贸易、领土边界等问题上公然无视国际规则。

在这场名为“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会议上,布林肯强调多边主义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最佳工具,美国将坚决维护。但他指出,国际多边合作的基础是各国共同遵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当我们看到有国家破坏国际秩序,假装我们都已认同的规则并不存在,或者索性随意违反规则时,我们将强力反击,” 布林肯说。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月份的轮值主席。在布林肯发言之前,发起并主持这场会议的中国外长王毅在会上称,国际规则必须由各方共同书写,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和特权”。

“我们要公平正义,不要霸凌和霸权,” 王毅说。

王毅的说法呼应了最近中国官方对美国呼吁维护国际秩序的批评,称美国想要维护的秩序是服务美国和西方利益的秩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四称,美国想要维护的国际规则是“霸权规则”、“小圈子规则”。

布林肯在星期五的发言中对此做出不算含蓄的回击,暗指中国正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受益者。

“我要说清楚,美国没有寻求通过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来压制其他国家,”布林肯说,“我们帮助建立和捍卫的国际秩序,使我们一些最气势汹汹的竞争者得以崛起。”

布林肯在上周末接受美国CBS电视网采访时就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目的并不是阻遏或打压中国发展,而是为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他指出,对内加强高压统治、对外愈加霸道的中国正对这一秩序形成挑战。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足够军事、经济和外交能力来削弱或挑战当前世界秩序的国家,” 布林肯在那次采访中说。

同话不同义

这场视频会上没有阿拉斯加会谈时那种火光四射的针锋相对,更多是不点名的互相批评,但美中双方的分歧程度丝毫未减。

王毅在会上呼吁“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各方恪守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则,信守共同商定的国际协定”。他强调在这上面不能搞例外主义和双重标准,这正是中国官媒一贯指责美国的话语。

布林肯在其提出的各国捍卫多边体系的三种方式中,第一项就是“所有成员国都应履行其承诺——尤其是那些具有国际法律效应的承诺,包括《联合国宪章》,各项条约和公约,安理会决议,国际人道主义法,以及经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众多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商定的规则和标准。”

在人权方面,布林肯反击中国将人权问题视作内政的说法。

“有些人认为,政府在自己境内做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人权是主观决定的价值观,不同社会看法不同。但是,《世界人权宣言》以“普世”一词开头,因为各成员国都同意,有些权利是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该有权享有的,” 布林肯说,“国内管辖权并不是给任何国家开出的空白支票,让他们以此为由,对其人民进行奴役、酷刑、失踪、种族清洗,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侵犯其人权。”

布林肯还在其发言中强调各成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当一个国家声称重新划定另一个国家的边界,或寻求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来解决领土争端,或者当一个国家声称它有权支配或强迫另一个国家的选择和决定时,它就不尊重这一(公平)原则,” 布林肯说。

美国《国家评论》杂志记者吉米·奎恩(Jimmy Quinn)撰文称,中国近年来集中攻势试图改变对国际秩序的讨论方式,目的就为重塑那些支撑国际秩序的制度和理念。他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认为美国多年来经受的各种危机已永久削弱了美国抵制中国重塑国际事务企图的能力。

中国官员对这种“东升西降”的世界观曾一度谨慎表达,而如今,中国高级别外交官员直接在镜头前向世界宣告。正如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今年在阿拉斯加美中峰会上说的:“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在中共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更积极地展示自己重塑国际事务和话语的手腕和能力。

“权力的硬核涂上善意的软浆” 中国意欲改变世界秩序

美国智库国家亚洲研究办公室(NBR)资深研究员罗兰(Nadège Rolland)曾撰文表示,中国重新定义话语的行为背后是其对“话语权”的重视。

罗兰指出,“中国领导人增加中国话语权的努力不应被简单纯粹的宣传或空洞的口号。相反,它们应该被视为领导层决心改变支撑现有制度的规范,并为中国共产党梦寐以求的新国际体系奠定基础的证据,” 罗兰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建议。

罗兰将这种通过改变话语以改变世界秩序的做法比喻为“在一个不怎么掩藏的硬核表面坚持不懈地涂上和平与善意的软浆,而这硬核本身是中国共产党不受遏阻的权力和光环。”

中国在其2019年发表的《人权白皮书》中称,“新中国70年,是中国不断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7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更是直接发表题为“中国用70年发展重新定义‘人权’”的文章。

奎恩认为,中国政府对作为普世价值的人权进行重新定义,并通过其近年在国际机构中不断积累的影响力将其心话语制度化,这是在建立一个十分危险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大规模暴行可以被忽视,让位于专注经济发展,”奎恩说。

类似情况已显现。今年3月的一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古巴递交一封由中国在内的64个国家签署的联名信,呼吁其他国家“停止操纵新疆问题以干涉中国内政,不要出于政治动机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去年7月的一次人权理事会会议上,有53个国家支持中国在香港实行新《国家安全法》。

国际秩序变化不可避免?一场规范、叙事、合法性的竞争

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M.Walt)最近在《外交政策》上撰文表示,国际秩序动态反映潜在的力量平衡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崛起意味着,它塑造一些规则(或拒绝遵守它排斥的规则)的能力将是相当大的,” 他说。

沃尔特认为,问题不在于美国偏爱基于规则的秩序,也不是中国对此缺乏兴趣,而是谁来决定哪些规则用在哪里的问题。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研究迈克尔·马扎尔(Michael Mazarr)说:“核心在于,美中正在竞相塑造基础性的全球体系,即主导国际政治的基本理念、习惯和期望。归根结底,这是一场规范、叙事和合法性的竞争。”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亚洲问题学者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在周四一场由亚洲苏格兰研究所(Asia Scotland Institute)举办的研讨会上表示,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从来都不是完整的。

“归根结底是利益和权力。重要的是你的利益是什么,以及你是否有能力对之施加影响,”他说。

沃尔特认为,美国更倾向于建立一个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关注个人权利和某些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边体系,而中国会更偏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那种秩序,独立主权和不干涉别国内政是至高原则,但注重个人权利的自由主义观念即使不被完全否定,也要被淡化。

按照沃尔特的判断,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真的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仍无力接管世界,但占据经济制高点的中国将获得巨大的影响力去制定国际体系规则,不愿公开挑战中国的国家将被迫顺应中国的偏好,与中国形成军事抗衡的国家也会对之进行一定程度的迁就。

而如果美国能保持住影响未来生产力的关键科技领域的核心优势,把持住经济制高点,那么21世纪的秩序就更符合华盛顿的偏好。

罗兰在其报告中也称,在中国政府设想的世界新秩序中,中国是享有部分霸权,而不是统治世界。但她也指出,如果双中心的世界体系真正形成,那么世界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能再次成为大国间争夺全球影响力的战场。

罗兰也在报告中提醒说:“中国领导人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批评表明,它坚定不移地反对建立现有秩序的价值观。这不仅关系到美国在当前体制中的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侵蚀世界各地的基本人权、思想和言论自由以及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