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21世纪战略物资

在平静无波的湖边,盐的结晶闪闪发光,这里是青海省格尔木市郊外的察尔汗盐湖。此地数亿年前曾是海底,正如“察尔汗”这个蒙语里意为“盐的世界”的名字一样,湖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金属。其中之一是蓄电池必需的银白色稀有金属锂。

察尔汗盐湖周围建造了用于抽取的盐井,将盐水吸上来的特殊船只停泊在水面上。青海省分布着很多此类盐湖,锂产业自2010年前后兴盛起来。采用电池的纯电动汽车(EV)的市场扩大成为东风,青海省2020年的锂产量达到全球的约1成。

中国在锂离子电池生产方面占约7成的份额。中国将电池技术创新升格为重点项目,到2035年要使环保车占到新车销售的100%。肩负战略核心任务的是2011年创建的世界最大车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正在与世界顶尖企业展开竞争,将打通上下游而发起挑战,呼吁合作伙伴加强团结。

宁德时代提出最近1年实施约合1.5万亿日元的投资,也将广泛投资材料和零部件企业。在抓住强劲内需的同时还在海外发动攻势,2021年内将在德国运行首座海外工厂。

蓄电池能存储并调整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成为电气化时代的战略物资。全球车载电池市场到2030年将扩大至目前的10倍以上。20世纪掌握石油的国家获得主导权,但在21世纪,蓄电池将成为能源安全保障的关键。

美国总统拜登考虑到中国,签署了针对电池等4个重点项目调整供应链的总统令。在欧洲,纯电动汽车电池的约5成依赖从中国进口,由于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认为战略性零部件依赖中国存在风险的看法加强。

在此背景下,欧盟1月批准12个成员国补贴电池产业。德国宝马和正在柏林建厂的美国特斯拉等将成为补贴对象。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韦斯塔格表示“(过度的)补贴会扭曲区域内的竞争环境”,但针对电池也表示“政府支持符合逻辑”。到2030年,欧盟将要求必须进行锂和钴等电池原料的再利用,不使用中国产品,在区域内形成可持续的制造循环。

伏尔肯在德国莱茵河上流,从地下深处抽取高温盐水,借助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之后将盐水转移至工厂设备,使其中包含的氯化锂吸附到树脂上,进行电解后提取锂,实现了去碳化。伏尔肯副总裁Vincent Ledoux Pedailles表示,“应该从开采资源的阶段就采用可持续的方式”。

在车载电池领域掌握约2成全球份额的松下将在3年以内推出不采用钴的电池。在钴这种稀有资源领域,童工被视为问题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占到全球产量的5成份额,而在加工方面,中国企业占到6成。如果是无钴电池,则能够降低对中国的依赖。松下副社长佐藤基嗣透露称,“欧洲汽车厂商相继询问能否供货”。

政府和企业合作进入蓄电池市场的中国如果追溯到原料精炼和制造过程,也称不上坚如磐石。只有克服去碳化、童工等课题的国家才能获得蓄电池这种“绿色战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