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早将于2021年确定互联网密码的新标准技术。未来有望实现的高性能量子计算机也难以破解的加密技术将被选为标准技术。中国十分重视机密信息管理,希望让使用专用通信设备的其他通信技术进入国际标准。围绕未来网络安全的主导权之争日趋激烈。
在网购和虚拟货币等各种网上交易中,为了防止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等重要数据泄露,往往会使用技术转换为密码。目前主流的RSA密码应用了中学数学的“质因数分解”,确保安全性的依据是破解密码需要庞大的计算量。就算使用最新的超级计算机,也需要好几千年的时间。
量子计算机擅长进行质因数分解。如果未来性能不断提高的话,有可能会在几个小时内破解现有密码。有人预测,量子计算机最早将于2030年前后投入使用,因此需要开发新一代加密技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出于对网络安全的担忧,提出了2031年以后不能直接使用现有加密技术的警告。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在2016年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公开征集新加密技术。最初的候选技术接近50项,该研究院花费3年多的时间,基于安全性和易用性进行了讨论,并于2020年7月精选出4项技术。这些候选技术均需要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量子计算机也无法破解。预计最后会从中选出1~2项候选技术。
提供最终候选技术方案的4个小组,分别来自美国高通、美国英特尔、瑞士的IBM苏黎世研究院等,各国企业及大学的研究人员名列其中。几乎全都来自欧美,部分采用了日本NTT的技术。在第一轮评选中,东芝、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及KDDI综合研究所的3个提案入选,但在第二轮评选中全部落选。中国的提案也全部落选。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在网上公布了最终候选技术的详细信息,让全球的研究人员破解和寻找漏洞。如果没有问题,就算是获得认证,将成为国际标准的依据。
日本应该会引进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确定的技术。预定2023年对政府采购时推荐的加密技术清单进行修订。欧洲也很可能追随美国。
美国拥有以GAFA为首的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企业。新一代的加密技术确定后,世界各国也很可能使用同样的加密技术。
而中国在国际标准上瞄准的是需要专用通信网的“量子密码通信”技术。第三方窃听必定会留下痕迹,能够始终确保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在政府机构及金融等信息机密性高的领域存在需求。
中国在截止到2020年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将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密码通信列为重大项目。已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构建了约2000公里的量子通信网络。
作为制定通信等国际标准的国际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在推进量子密码通信的标准化工作。2019年确定了主体框架,现在正在确定详细内容。基于中日韩提案的技术有可能成为标准。参与相关工作的东芝核心研究人员谷泽佳道指出,“中国有具体网络实证的积累和经验,影响力很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于2019年开始根据中国的提案制定量子密码通信安全性的相关国际基准,预计2022年1月确定。
印度调查公司The Insight Partners的统计数据显示,量子加密通信市场每年增长39%,到2027年将达到约20亿美元。比起市场性,中国似乎更看重机密信息管理等安全保障方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