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医疗用机器人

数字化转型(DX)的浪潮正在涌向医疗一线。手术、图像诊断领域正在相继引进机器人、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等技术。在此前美国企业等领跑的“医疗科技”市场,日本企业也开始涉足。在应对老龄化和医生短缺等课题的同时,新冠对策也成为推动力,日本企业在这一领域正在崛起。

日本川崎重工业和血液检测设备企业希森美康(SYSMEX)对半出资的Medicaroid最早9月内将推出日本首款国产手术辅助机器人“hinotori手术机器人系统(hinotori Surgical Robot System)”。

hinotori可为使用内窥镜的前列腺癌手术等提供支援,9月1日已适用日本的公共保险。计划2022年之前在欧美等市场推出,希森美康的会长兼社长家次恒带着期待表示,“希望向全世界推广源自日本的手术辅助机器人”。

hinotori在机械臂上安装手术器具,通过医生的操作,能完成对人类来说很难的细腻动作。在切除病变组织时,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出血,减轻患者的负担。还能弥补医生经验和技术差距导致的偏差。

分析资深医生的数据

在缺乏外科医疗人才的日本,hinotori被期待成为强有力的辅助力量。Medicaroid将分析经验丰富的医生的操作数据,把hinotori用于技艺的传承和提升年轻医生的技能。川崎重工的社长桥本康彦表示,“医疗机器人在老龄化社会将变得不可缺少”。

在手术辅助机器人领域,过去20年里美国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形成垄断。不过,达芬奇的主要专利很多已在2019年到期,市场将进入“战国时代”。Medicaroid的社长浅野薰干劲十足地表示,“尽管日本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市场掌握过半份额,但手术领域只有海外制造的机器人。希望改变这一现状”。

hinotori采用了川崎重工通过工厂自动化积累的经验。虽然难以详细比较,但从机械臂的粗度来看,如果假设达芬奇是脚,那么hinotori则仅为手腕粗细。Hinotori的关节也较多,活动灵敏,机械臂之间不易相撞。

此外,达芬奇无法在手术室之外检查机器人的动作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而hinotori能做到这一点。川崎重工的桥本社长表示,还将通过hinotori“挑战远程手术”。日本外科学会也计划制定远程手术的指导方针,推进验证试验。

开发手术机器人的行动日益活跃。美国TransEnterix公司的“Senhance数字腹腔镜系统”崛起。在日本国内,源自东京工业大学的初创企业Riverfield、源自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A-Traction也将推进开发。奥林巴斯计划到2024年上市手术用内窥镜的操作辅助机器人。

8K影像走进“智能手术室”

“如果能看这么清楚,很安心”,在手术室里,如今8K等影像技术和物联网正在普及。日本Air Water推出了支持8K的内窥镜和手术用显微镜。奥林巴斯也携手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开始研发采用8K内窥镜的手术辅助系统。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与日立制作所等展开合作,最早引进了“智能手术室”。通过软件将手术室内的医疗器械连接起来,在屏幕上全面显示运行数据。针对应切除哪个部位等,帮助外科医生进行瞬间判断。这种智能手术室已开始在脑肿瘤手术等方面获得利用。

此外,该大学还与NTT docomo在5G方面携手,正在推进利用5G远程发送手术影像、由资深医生给执刀医生提供建议的验证试验。

在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等图像诊断领域,AI能比医生更快且准确地读取图像,找到微小病变。对于新冠病毒,利用AI通过患者胸部CT图像判断是否感染的研究正在推进。

在这一方面领先的是索尼相关的医疗信息服务企业M3。M3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正在开发诊断新冠肺炎的AI。6月从日本厚生劳动省取得了制造销售许可。

富士胶片控股、佳能子公司佳能医疗系统(Canon Medical Systems)、富士通、涉足医用图像分析软件的Ziosoft等也将启动同样的AI开发。各公司关注的是病变扩大至整个肺部的“间质性肺炎”与新冠肺炎在CT图像上相似这一点。

还活跃在新冠诊疗方面

远程诊疗的技术开发也以新冠疫情为契机正在加速。飞利浦日本公司(Philips Japan)9月推出了由专业医生为多个重症监护室(ICU)提供支援的“远程重症监护解决方案”。据称日本国内的重症监护医生不到2000人,人手不足成为课题。该公司的社长堤浩幸表示,这一解决方案“能应对人才短缺和医疗质量的差距,还有助于医疗从业者的劳动方式改革”。

这一系统将患者的呼吸状态、血液数值、ICU的影像等发给专业医生。由AI评估重症程度,针对应优先治疗哪些患者等向重症监护医生提供建议。

此前试用这一系统的昭和大学医学部教授小谷透表示,“对于应对新冠也非常有效”。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称人工肺)的治疗,昭和大学利用了飞利浦的系统。

掌握医疗器械的操作需要较长时间,难以改用其他企业的产品,在这一市场上抢先一步的企业会占据优势。在有时可能面临诉讼风险的治疗设备领域,日本企业此前态度消极,被海外企业夺走市场。

医疗器械需要结合精密仪器、光学、通信等多领域的产品开发经验和技术。日本企业能否发挥优势正迎来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