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降温,这一迹象表明,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正在拖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便其报告国内商业活动走强。
与此同时,中国海关以人民币计价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升温,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促使北京方面大量买入原油等战略资源。
中国出口量放缓的驱动因素是贸易伙伴不温不火的需求。中国商品的最大买方东南亚报告称,继4月增长8%后,上月从中国的进口下降了1%,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复燃影响了当地需求。
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分别下降了11%和1%,原因是尽管新冠确诊病例有所下降,但西方国家仍在艰难重启其经济。继4月增长8.2%及第一季度下降13.3%后,上月中国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1.4%。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在香港的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表示,考虑到发达经济体疫情后复苏缓慢,未来几个月中国的出口可能会进一步走弱。胡伟俊表示:“当世界其他地区面临长期衰退的威胁时,不要指望外贸会大幅反弹。”
上月,中国原油和大豆进口同比分别激增21%和28%。两种原材料的平均购买价格较前一个月分别下降了21%和2%。TS Lombard的分析师庄波表示,进口激增突显出,北京方面正准备应对与美国日益升级的对峙。
庄波表示:“中国想要充实原油和大豆储备,以防不能自由进口这些原材料。”然而,中国在进口领域有些更乐观的迹象。虽然该国报告称上月对国外产品的采购减少了13%,但对大宗商品的采购较为强劲。
海关数据显示,按体积计算,上月中国铁矿石和铜的进口量分别增长了3.5%和21%,原因是以这两种材料为关键原料的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步伐。“中国的建筑活动已全面复苏,而其他经济领域仍处于困境。”胡伟俊表示,他预计原材料进口热潮将延续至第三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