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医疗临床研究速度是美国10倍

在再生医疗领域,围绕知识产权的攻防日益激烈。在研究开发方面,美国曾长期维持一强格局,但2015年中国在专利申请件数上实现反超。2017年中国方面申请的专利达到美国方面的2倍。另一方面,日本的停滞态势也浮出水面。中国借助“周边专利”加快实用化,美国则控制“核心专利”,两国的差异也越发明显。

从专利的内容来看,中美的差异变得鲜明。中国重视的是着眼于实用化的“周边专利”。日本经济新闻和运营知识产权数据库的日本Astamuse联合调查了再生医疗相关专利的申请件数。从2017年的申请件数来看,美国为635件,中国为1241件,是美国的2倍多。从2000年至2019年10月的累计申请数来看,中美均为7100件左右,不相上下,但今后中国或将压倒美国。

在2015年以后的再生医疗专利累计申请件数方面,跃居首位的是中国企业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这是一家2009年设立的新兴企业,在干细胞领域是中国的代表性企业。该公司面向医院等提供干细胞培养和保存服务,还在推进新药开发。

在专利申请件数上,中国科学院等国立研究机构也位居前列。中国在生物医药品的量产技术和细胞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周边专利较多。与新一代癌症免疫疗法“CAR-T细胞”相关的专利突出。制药企业瑞士诺华(Novartis)通过癌症治疗药“Kymriah”实现了这一疗法的实用化。日本国内的研究人员表示,日美欧的开发取得进展,但在“临床试验的数量上中国具有压倒性。正以美国的10倍速度推进研究”。

中国希望构建能在本国打造尖端医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体制。

美国再生元制药的专利质量高

另一方面,美国企业则更重视“核心专利”。对专利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等“质量”加以分析可知,在2000年以后专利质量前十的组织中,基地位于美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占到7个。

首位是美国再生元制药(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该公司拥有视网膜病变治疗药等高品质生物医药品的专利,同时用于高效生产的自主研发系统也是强项。美国强生(Johnson & Johnson)的2家子公司也位居前列。居第10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发现了高效改变基因的“基因编辑”。

美国企业在涉及再生医疗核心的专利上有优势,例如基础研究和原理等。不过,要利用iPS细胞等培育出视网膜、神经和肝脏等,要经过各种工序。如果中国企业控制大量培养等涉及制造工序的周边专利,即使是拥有核心专利的美国企业,实用化也将变得困难。

富士胶片排在第8位

通过本次调查,日本的停滞态势也浮出水面。受到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的所长山中伸弥的拉动,日本给外界带来了技术很先进的印象,但在专利的申请件数上,2013年以后日本落后于韩国。

京都大学在2015年以后的申请数和专利质量排名上均排在第4位。此外,采取积极收购战略的富士胶片控股也在核心专利上具有存在感。另一方面,在周边专利方面,日本企业的行动明显迟缓。

在生物医药品领域,形成了海外企业控制重要的生产技术专利,日本企业就算能进行研究也无法生产的局面。在再生医疗领域,如果日本在实用化方面行动迟缓,有可能重蹈覆辙。与此同时,日本科学技术预算的分配也成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