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已经波及到欧洲和日本,世界经济开始陷入停滞。为什么事态会恶化到这种程度呢?回顾历史会发现深层的原因。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无法容忍中国窃取美国的财富”,主张中国通过不公正的做法赚取贸易顺差,提出制裁关税等严厉的进口限制政策。
提出本国第一主义的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征高关税抑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还限制自由贸易,力争改善贸易逆差。但如果对手反抗,就发展为贸易战。一直以来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美国为什么会走向保护主义呢?
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主导权之争。握有主导权的国家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拥有压倒性的影响力。长期以来美国拥有这样的力量,但是美国在经济层面的实力显著下滑。《经济霸权的去向 中美伯仲时代和日本的方向》(饭田敬辅 著)一书指出,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成为转折点。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出现动摇的背景下,成为大国的中国开始在贸易和金融等众多领域给美国的造成挑战。
面对挑战,特朗普政权发起了贸易战。美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在《中美战争前夜》(藤原朝子译)中警告,崛起的国家与主导权国家的争端很可能发展成战争。
崛起国家提出的要求和被追赶国家的不安将招致冲突。对过去500年间的新旧对立进行分析发现,“几十年之内中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高”,因此需要摸索避免战争的政策。
保护贸易的根源是 “重商主义”,通过贸易赚钱、增加国家的财富。培育国内产业、减少进口,为了统治贸易,不惜发动战争。此外,“重商主义”还有团结国内的效果,但是也容易招致与其他国家的争端。美国似乎回归了这种思考方式。
“重商主义”是从17世纪前后开始通过海外贸易争夺主导权的欧洲各国的支柱。18世纪之后,随着自由贸易的扩大,“重商主义”走向衰微,但是每当工业化或大萧条等世界经济大幅震荡之际,就会再次复苏。
《近代欧洲的霸权》(福井宪彦著)一书描绘的时代与现代相通。17~18世纪,英国通过战争攻破荷兰和法国,掌握了主导权。19世纪中期,废除了高关税等限制,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转换。各国也加入进来,全球的贸易顺利扩大。
但是,受18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情况为之一变。新兴工业国德国和美国转向保护主义,纷纷上调关税,开始了主导权之争。19世纪末之前,英国以外的主要国家全部引入了保护关税。
德法、德俄围绕关税问题对立。尤其是英德两国,相互不信任,陷入危险的状态。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乔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池田清译)中指出,“在英、德双方的周围,对不公平竞争和差别待遇的不满持续影响”。
英国不满德国产品违法夺走市场。德国也不满英国排除德国产品,不给“阳光照到的地方”。英德的相互指责成为世界大战的前兆。
第1次世界大战后,主导权转移到美国,但“重商主义”的潮流仍未停下。高关税的趋势向全世界扩大,只有协定国开展贸易往来的区块化不断推进。
从1929年开始出现的全球性恐慌加速了这一趋势。1930年代,美国制定将关税提高至59%的法律,保护主义达到极限。全球猛烈反对,欧洲掀起抵制美国产品的运动。贸易战最终引发了第2次世界大战。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J·伯恩斯坦指出美国上述经验中学到保护主义将引来报复,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交易的世界史》鬼泽忍译),出于对战争的反省,美国对战后的自由贸易体制构成支撑。
但是,从1990年代前后开始,随着美国的衰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保护主义卷土重来。作为自由贸易中枢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也越来越指望不上。正如30年代时的情况,在北美、亚洲和欧洲等地,贸易的区块化在被推进。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潮流呢?除了执着于争夺主导权的超级大国外,自由贸易“奇才”的日本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