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捷-投资日本应做足功课

随着中日政治外交关系的不断转暖,经济交流也开始活跃起来。但是跟过去几年相比,无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分析还是市场环境判断,持谨慎观望态度的日本企业有所增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或低速增长之后,如何调整对华战略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中国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中美贸易摩擦的升温等等,对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不利因素在增加。笔者在跟一些日本企业交流时,感觉到大多数企业依旧看好中国经济和市场的未来,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对他们来说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既然看不懂那就按兵不动也符合人之常情。所以希望来日本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或企业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该去中国发展的日本企业总会去的,相反不会去的再忽悠也没用。

相比之下,对日本经济和企业感兴趣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想来日本投资的,或想和日本企业战略合作的,日本似乎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上世纪80年代,来日本访问的中国人1年也只有几万人,现在一个月就有七、八十万同胞们来日本,无论观光景点还是美食土特产,比我们这些旅居日本多年的所谓”日本通”都熟悉的大有人在。

所以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观光旅游带来的”百闻不如一见”的感性效应让不少人产生投资日本的念头也是不足为奇的。更主要的是无论房地产还是企业价值,从资产泡沫里走出来的同胞们觉得日本的资产价格简直便宜的不得了,就跟观光团购物一样看啥都想买。

房地产等日本的资产价格是便宜还是昂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技术含量或者经营管理等方面来看,具有真金白银的日本企业确实不少。鉴于中日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虽然在日本国内的市场潜力或者创新能力已经见顶,但在中国仍然有巨大增长空间的行业或企业比比皆是,例如环保、食品、汽车电子零部件等等。从市场份额等来看,日本的制造业规模在不断缩小,其技术实力仍然宝刀不老,而且拥有大批的隐形冠军企业。

笔者参观过一家企业,从外表看简直再普通不过,厂房就建在轻轨高架桥下,但其生产的零部件和设备在全世界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所以承接一些日本已经很成熟的行业或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2020年东京奥运会以及2025年大阪世博会的召开,为日本企业的创新转型带来了历史性契机。一家汽车零部件的老板对笔者说再过两三年,这个行业的变化会让你意想不到。很多人都爱调侃日本人墨守成规、脑子一根筋,但日本人一旦下定决心改变现状的话也是不打折扣的。例如手机支付和共享经济,这几年日本被中国甩出好几条街,但是后来居上的日本在很多方面以其精致的工匠精神把这些做的更加完美。

目前,日本也鼓励万众创新,但是因为整个经济社会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对于创新企业来说很难有空可钻,在这种环境下倒逼创新企业必须有真正的发明创造才能生存,不是讲几个故事就能圈到钱的。

所以,来日本投资是利用日本现有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竞争力,还是期望获得投资收益,并不是大家观光时随便看看那么简单,一定要把目的明确化。这些如果可行性调查研究做足了的话成功概率相对比较高,日本地方城市有很多估值很低的资产等待海外资金去发掘,很多日本企业也愿意与中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但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大多数日本企业并不缺钱,在日本不是有钱就可以搞定一切的。

最重要的是要以诚相待,如果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在日本出现违约,那会影响到整个中国企业在日本的形象。希望大家不要轻易谈投资日本,但一旦定下来投资,那就希望能够遵守契约精神,最后争取做到哪怕生意不成朋友在。如果瞄准日本国内市场或参与最顶端行业的竞争,难度或阻力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首先无论对产品质量还是售后服务日本的消费者估计是全球最挑剔的,挣他们的钱实在不容易。至于参与领先世界的高新科技竞争,在某些行业中国企业确实有竞争力,但是不要忘了在大家都想当世界领跑者的时候,政府或企业都会趋于保守,对外资企业的参与戒心重重,同时美国对日本产业的影响力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希望大家投资日本时充分考量到这些因素,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笔者建议在目前的大气候下,尽量避免触及一些敏感行业或动辄就提出全面收购,这样会刺激日本那些过激的媒体小题大做。最近几年中国企业来日本投资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因为起步所以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要注意研究日本现地的商业习惯和文化。这是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相比之下,希望多关注与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有关的行业,像医食住行环保这些行业可以造福中日双方,两者都容易接受。

另外,随着访日游客不断增加,在日本为上千万的华人游客提供服务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有读者说人家好不容易去日本要享受地地道道的日本式服务,谁愿意大老远跑到东京吃中国菜?此话只对了一半,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去海外旅游人数达到人口的十分之一后,日本的航空公司在他们能够降落的城市都修建了大规模的豪华酒店等旅游设施,还有餐饮、高尔夫等行业也进军海外。

当然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企业大举抛售他们在海外的资产那是后话。因为人生地不熟,游客总希望在不安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加之日本企业又对日本游客的需求了如指掌,所以可以提供更加贴身的服务。笔者欢迎服务行业的企业家们来日本发展,一方面为华人游客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在日本这个服务业大国摸爬滚打后,再回国内发展的话竞争力和创新力都会上一个新台阶。当然无论语言还是胃口都能力超强的朋友完全享受当地服务也是值得称赞的。

最后期望大家在日本投资赚钱后,把收益以分红等形式回报给中国,让国内老百姓也能够享受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大举进军海外,这当然会带来资金外流和国内产业空洞化等问题。但是经过多年在海外市场的精心耕耘,进入21世纪,日本每年在海外的投资收益(包括证券投资)已经远远大于贸易盈余,换句话说是已经不用自己流汗也可以赚钱了,这点大家有空研究一下日本的国际收支统计。因此,中国企业不论在哪个国家投资,最终的投资成果一定要与中国国民共享。当然投资失败的责任一定要自己承担,这是投资海外最起码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