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贸易战今后可能出现的走向进

中美的贸易战仍看不到出口。日前两国政府的事务级磋商也未能找到结束关税大战的妥协点。美国将稳步推进对华第3轮制裁关税(2000亿美元规模)的启动准备工作。全球两大经济体的异常事态能否避开制裁对象不断扩大的泥沼?日本经济新闻对今后可能出现的走向进行了分析。

脚本1:新制裁启动 陷入泥沼

8月23日,白宫在磋商结束后发表声明称,“我们讨论了如何解决《301报告》列出的中国结构性问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3月汇总的该报告批评中国强行要求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和网络攻击等措施,侵犯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再次提出美国征收制裁关税的依据似乎是表达美方对中方的强烈不满。

广州街头讽刺美国加征关税的海报(AP)

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强制要求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给中国企业,即使有技术转移的情况,也是合资企业之间正常、平等的商业契约行为”。对于美国要求中国撤回高科技产业振兴政策《中国制造2025》,中国商务部反驳称,任何国家都有发展的权力。

中国商务部8月24日发表声明称,“就双方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坦诚的交流”。官方媒体则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双方毫不客气,坚持各自的立场,也无法有效说服对方。反映出双方的分歧无法弥合。

中方在声明中指出,“双方将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触”,美方也在声明中表示“美方赞赏中方代表团赴美参加会谈”。双方为今后的对话留有余地,但是无法确定下一次磋商的时间。

在双方找不到妥协点的情况下,特朗普将继续推行强硬路线。除了已经启动的500亿美元的关税外,最早将于9月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进口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也列出了600亿美元的报复清单。制裁大战仍在继续。

8月21日,特朗普表示,“不允许中国成为超过美国的大国”,赤裸地暴露出对抗意识。美国盖洛普7月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62%的共和党支持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对华征收制裁关税将使美国经济变好”。这也成为力争在11月中期选举中获胜的特朗普的利好。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史剑道(Derek Scissors)指出,“结局要看中国是否会提出令特朗普可以接受的让步方案”,但中国也碍于情面不肯向美国低头。即使愿意扩大美国产农产品和能源的进口,也不会在美国所要求的结构性问题上做出让步,例如废除《中国制造2025》等。中国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相比美国,贸易战对中国的伤害更大,但是如果走向持久战则对中国有利。因为特朗普面临中期选举,但中国目前没有这些情况,这也对中国政府的强势姿态提供了支撑。

脚本2 :市场震荡 相互妥协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预计,“特朗普政府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几乎已成定局”,除非“美国经济迅速减速”。

中国也是一样,如果对贸易战的警惕情绪升温,市场剧烈动荡,引发整体经济陷入混乱的事态,中国将被迫修正应对策略。

中国尤其警惕的是人民币的外汇市场。8月15日,人民币一度贬值至1美元=6.93元左右,接近人民币上一轮贬值时的最低水平(6.95元左右)。中国商务部在16日的外汇市场开盘前公布副部长王守文访美与美国进行事务级磋商的消息,消息公布后人民币迅速上涨。

贸易战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如果人民币急剧贬值,中国可能不得不出售外汇储备中的美国国债,进行货币防卫。如果这样的话,混乱将波及美国甚至世界市场,还将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强硬的特朗普政府也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在负责美国国债市场的财政部等政府内部,对华稳健派的话语权出现增强,摸索相互让步的动作将变得活跃。中国也可能大胆做出让步,与美国达成妥协。

美国中期选举结束的11月之后,巴布亚新几内亚将举行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阿根廷也将举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易于安排首脑会谈的国际会议期间,中美两国政府相关人士接触的机会也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