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纽约16日专电)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本周率团访问华府,与美方进行新一轮贸易磋商。纽约时报报导,美中经贸关系虽密切,但双方官员都在为减少经济相互依赖做打算,特别是科技领域。
美中经贸关系紧密程度,从每年往来两国的货品与服务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便可看出端倪。报导说,双方领袖都知道,两国不可能完全不相往来,但北京与华府制定的计画,都预期双方对彼此经济的依赖会逐渐减少。
北京已制定「中国制造2025」计画,欲在10个西方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领域急起直追。美国也在擘画降低依赖中国的策略,川普政府若真的对总值1500亿美元的中国制产品加征关税,美国企业理论上将开始减少依赖中国制造的小型零件、机械等产品。
报导指出,美国总统川普提议对中国加征关税锁定的部分产业,客户较容易转单美国或在德国、日本、台湾、南韩、墨西哥和印度的供应商。川普政府也锁定电动车、卫星等具未来性的产品,试图预先加征关税,防范中国日后将接受补贴的高科技产品卖到美国。
美国贸易官员认为,关税将发挥长期效果。举例而言,美国数十年来对进口货卡课征高额关税,使美国境内当前贩售的货卡,几乎都是美国制造,连丰田(Toyota)等日系车厂也不例外。
纽时认为,美中为减少经济彼此依赖预作准备,也反映了政治现实面。
中国正迅速强化海军,在非洲和波罗的海进行军事演习,并发展先进匿踪战机与弹道飞弹。北京在军事领域秀肌肉,已引起华府警觉,并直接影响贸易政策。
许多欧美企业将「中国制造2025」视为北京在培育竞争对手,中国领导层则将这项计画视为未来繁荣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电信大厂中兴通讯遭美制裁而受重创,便暴露中国在微芯片、软件设计和高阶精密制造领域,仍远远落后美国。
但美国自身也面临挑战。由于美中工资差距极大,华府可能难以让移往中国多年的制造业回流;中国已成庞大新兴市场,企业可能不愿离开;部分产业也可能永远回不了美国,例如川普提议对中国加征关税,排除消费电子产业,意味iPhone和Xbox的代工业者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会留在中国。
报导说,鸿海集团计划在印度和美国设厂,但进度缓慢。鸿海当前在印度拥有1万6500名员工,计划2020年前在印度西部马哈拉什特拉省(Maharashtra)兴建雇用5万人的工厂。这与鸿海在中国聘用100万名员工,仍有极大差距。
鸿海在声明中表示,鸿海持续在中国投资,以拓展事业版图并提高生产能力。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专家赵杰认为,美中经济自主性加深难以避免,但需要时间。「中国和美国暂时都无法摆脱经济相互依存,但减少对彼此的依赖,可能是在科技竞争和世界权力重组上取得领先的选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