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谈创新

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在12月10日的诺贝尔颁奖典礼前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的独家专访。他谈论了为在日本催生创新,政府和企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支援年轻研究人员等。
记者:您觉得创新是什么?
本庶佑:创新看重的是结果。从被认为荒唐的事情开始,结果却是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在亚马逊和Facebook诞生之初,人们觉得它们“不可能成功”、“怎么可能赚钱”。当时谁也没想到它们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回过头来看,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这就是创新。
记者:政府大力倡导在日本发起技术创新。
本庶佑:政府不能只摇旗呐喊。政府指示做这个做那个的行为太过愚蠢。官员能想到的那点事谁都能想到。诸如向月球发射火箭那样,只要制定计划投入资金就能做到的事情不是创新。花钱解决的事与创新存在天壤之别。
记者:您觉得为了催生创新需要做哪些事?
本庶佑:政府应该减少限制、建立方便进行看似荒唐的挑战的环境。耕耘土地并播种才是政府应发挥的作用。
创新的基础是学术。很显然,学术稀薄的话,仅靠引入技术,不久后也会面临枯竭。日本的学术从明治时期开始,经过150年好不容易才开花结果。
夯实基础需要时间。应该从下一个150年怎么办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为了让日本脱颖而出,必须采取坚决且切实的行动。必须培育更彻底更稳固的学术。
增加基础研究十分重要
记者:11月,您在安倍晋三首相出席的政府会议上要求增加基础研究费用。
本庶佑:政治家希望短期出成果,这一点全世界都一样。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稳固的基础研究。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科研费)是研究者能够以自由的想法进行研究的预算,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过去10年科研费却在逐渐减少,这令我深感震惊。科研费的增加比什么都重要。
记者:近年来目的指向型的大型预算出现增加。
本庶佑:目的确定的研究费不是催生创新的资金使用方式。因为把研究者束缚在框架里,无法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促使癌症免疫药诞生的PD-1基因研究也是从自由的想法开始。最初没有人认为会对癌症有效,但结果却催生了技术创新。
近年来研究费过于投向既定方向成为问题。必须让自由研究的方向占据更高比重。
记者:您提出成立支援年轻研究人员的基金。本庶佑:将在京都大学成立基金,支援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年轻研究者开展自由、独立的研究。为了拿到诺贝尔奖奖金后能马上将奖金投入到基金里,我正在和大学方面推进准备工作。关于基金的名称,正在讨论“本庶佑有志基金”等名称。
希望从小野药品工业和美国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的癌症免疫药销售额中拿出一部分投入到基金中。预计癌症治疗药的销售额将以每年数万亿日元的单位增长,基金规模达到1000亿日元不是不可能的事。
企业需要有培育眼光
记者:为了唤起创新,产业界需要做什么?
本庶佑:日本政府为了避免大企业倒闭而提供支援,导致无法形成新陈代谢,这成为问题。美国的一流企业很年轻,容易形成新陈代谢。在森林里,大树渐渐腐朽,从下方发出新芽、长出新树。大树一直矗立不倒的话,光线无法照射到下方,从而无法发出新芽。
记者:您在确定获奖后的记者会上强调“日本企业没有眼光”。
本庶佑:由于日本制药企业的整合速度缓慢,各企业的研究开发实力不强,所以缺乏眼光。制药企业不向本公司的研究投入经费的姿态令人怀疑。即使实施收购基本上也以失败告终。为了培养眼光有必要积极推进研发。
海外制药企业的经营者中,医学博士和研究领域的人才有很多。懂研究和技术的人担任最高经营者,能够发挥独到眼力。曾经在日本的制药企业中,也有医学博士担任最高经营者,但是现在出现减少,整体的趋势出现恶化。由于制药行业的投资期限长,风险大,所以眼光很重要。
记者:您觉得产业合作有出路吗?
本庶佑:目前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产学合作,企业在“(成果快诞生的)门口”参与其中,将研究成果推向商品化。也就是企业挑选大学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使成果成熟。我认为企业应该从上游参与研究。
基础研究不是企业能够投资的,应该由政府承担。作为基础研究的结果,从播种到发芽、散叶、开花阶段后,再由产业界负担费用,一同推进应用研究。而当今的产业界是在结出了一些美味的果实后才开始出资,这就显得有些不知羞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