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5日的软银集团财报说明会上,社长孙正义对沙特阿拉伯杀害记者事件表示了遗憾,但同时表示,不改变以运营与沙特合作的10万亿日元基金为经营支柱的方向。他表示,“我内心认为,明年可能会创造出日本经济从未体验过的高水平营业利润”。
在迎来互联网时代的近20多年里,说起日本IT行业的历程就免不了涉及孙正义。雅虎和iPhone等孙正义从海外引进的服务和产品推动市场扩大的例子有很多。
此外,通过基金,孙正义的行动范围扩大至共享和医疗等领域,进入日本的“进口产品”也将增加。12日,软银在日本国内的通信子公司获准上市。该公司将获得新的资金,投资行动将更加活跃。
但是,“日本IT行业以孙正义为主角”的状况能持续到何时呢?只有孙正义比较突出,这体现出IT行业缺乏推动创新的力量。
日本面临着加强产业竞争力、应对数据安全、确保对制定数字社会规则的国际话语权的课题,增加迈向世界的IT企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同时,日本需要与孙正义做法有所不同的创业者。
那么,孙正义的做法是什么呢?2月他本人曾这样说过,“我19岁时进行了一项发明,体验到从造出试制品、签合同到上市产品的辛苦,还有胃痛的感觉。这种辛苦碰巧幸运地取得成果,但不可能每次都能如此。于是我想,有没有更加广泛且安全地作为企业家生存下去的方法呢?答案只有群战略”。
正如孙正义所说的“安全地”,风险得到巧妙控制。有时孙正义被称为日本有代表性的冒险家,但这种评价或许太陈词滥调了。
为慎重起见,在此声明,我并不是要否定以投资为核心的孙氏经营模式。孙正义的谈判能力、涉及的金额之大、对事业的投入状态,都是一般企业家难以企及的。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改变世界的原动力是押注自己的发明、一直经历胃痛般体验的创业者。包括执着于自家产品和服务的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等。虽然是同一代企业家,交情也很深,但孙正义无法和他们比肩。
当然,在美国的IT投资者中也有名人。包括领导硅谷知名风投公司的约翰·杜尔(John Doerr)、因创立PayPal而广为人知的皮特·泰尔(Peter Thiel)等。
他们的鉴别能力和见识都很宝贵,但仍然属于“幕后英雄”。源自美国的创新得益于二人投资的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等的创立者。在美国,“台前演员”也很多。
如果以这样的尺度来衡量,日本只有作为幕后英雄的投资者孙正义受到关注,这种情况美中不足,显得有些扭曲。也就是依赖孙正义的结构。在网约车等新领域软银和丰田联手,被大张旗鼓报道,而我的第一印象是“丰田,你也这样啊”。
进入2000年代,在日本,创立社交网站Mixi和从事游戏、传媒等业务的GREE公司等的“76一代”(1976年前后出生的创业者)崭露头角,但并未成为世界级人物。“互联网行业整体是田园牧歌式的,缺乏走向全球的价值观”,76一代中的一人回顾称。
目前,在AI和金融科技等领域,从日本迈向世界、寻求与异国对手竞争的创业者开始出现。具有自主性、充满野心的创业者群体能否壮大受到考验。
孙正义宣称力争打造成长300年而非30年的公司,但在变化剧烈的时代,很难说长寿经营就是绝对的目标。
即使只有10年,能创立影响世界的事业的速度感也是IT经营的乐趣所在。还有关闭已完成使命的企业、转向下一次创业的道路。这样的积累和新陈代谢是日本所需要的。
业务的IT化对于所有产业来说都无法置身事外。例如迎来自动驾驶和电动化浪潮的汽车行业。在最近的新闻中,英国家电企业戴森进入纯电动汽车领域一事引人关注。该公司10月表明要在新加坡建立工厂。
此举可能是使戴森在家电领域建立的地位变得危险,但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并不介意,而是表示“需要的技术我们都有”。日本是否充分具备这种不满足于成功、甘冒风险的经营意识呢?
包括沙特问题的走向在内,孙正义仍将继续受到各方关注。但是,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是长期以来仅突出孙正义一个人的日本IT行业的停滞。产业界整体必须加以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