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产业政策,欧洲实现统一的难度已经显现。现在又突然冒出了日产汽车前会长戈恩被逮捕一幕。同情论瞬间扩散整个法国,接连有报道指出戈恩被逮捕事件是日产的阴谋。这一事件不仅仅显示出日法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从中还能看出迄今为止一直被掩盖起来的德国与法国的温度差。
不愿意与法国车企雷诺进行经营合并的日本人凭借轻微罪行将戈恩逐出了日产——法国的政官财各界以及媒体大都认为这是日产土生土长的董事联手司法部门和日本媒体搞的一场政变。“特殊的日本社会让人难以理解”,法新社(AFP)负责汽车报道的记者丹尼尔·阿龙森证实法国正弥漫着这样的空气。
如果去除欧洲从根底上对日本的偏见及日本异质论观念,剩下的落差就体现出产业政策上的差异。雷诺探寻与日产的经营合并,其背后有着法国政府的影子,在日本对此保持警惕的同时,法国却觉得理所应当。
法国的产业政策源自于二战时以管制经济为基础的“国家积极干预”。政府插手资金分配、通过精英官僚进驻大企业来控制主要产业。以类似计划经济的方式实现了战后复兴。从1980年代起干预的程度开始减弱,但国家主导的性质并未改变。
因此法国政府对雷诺有着比作为单一大股东更高的存在感。尽管马克龙政府推行放松管制政策、试图对倚重大企业的经济进行改革,不像历届法国政府那样专注于产业控制,但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还是带头发出了雷诺应持续与日产合作的信号。对于英美式的宽松资本主义,法国社会一向持怀疑态度,关于政府干预民间企业经营的问题,从未听到公开的批评意见。
并非整个欧洲都在推行法国式的产业政策。例如邻国德国,如果是企业陷入经营危机需要救助的话另当别论,一般是不大喜欢政府对正常企业进行干预。德国(西德)的产业政策建立在对纳粹时代认真反省的基础上,和法国相反,优先考虑的是从战时管制经济中摆脱出来,并且忌讳假想敌国东德所采取的计划经济。州政府尽管是大型车企大众的大股东,却不会公然向企业下达经营方针。假如默克尔总理或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插嘴德国大众的经营问题,估计会遭到德国舆论众口一词的谴责。政府需要保护就业和产业,却不能事无巨细地去指导个别企业怎么做。尽管都和英美式的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但德法之间还是有着一定的温度差。
最终体现出“政府职能”的差异,而这一微妙的价值观差异很容易成为欧洲统一的障碍。
在欧盟(EU)成员国当中,意大利等南欧各国和法国倾向于“大政府”观念。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毫不避讳。即便是推进结构改革的马克龙总统,也并未与传统的经济政策彻底诀别。相反,德国、荷兰、北欧各国总的来说更注重企业的自主性。随着在产业政策上立场相近的英国脱欧,德国和瑞典恐怕要变成少数派。
欧洲将会何去何从?第一块试金石将是德国保守派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在12月份召开的党代会。如果宽松论拥护者、联盟党前议会党团主席默茨在会上当选为党主席成为默克尔继任者,估计企业的自主性将会提高。其次是德法进行角逐的欧盟主席人选问题。在2019年夏季之前决定的人选将决定区域内的政策如何调控。
对于“大政府”是仰仗还是排斥呢?现在已开始出现观测这一问题答案的动作。尽管欧盟下令整顿散漫的财政,意大利却激烈抗拒。在看好欧盟下一届领导层的情况后再确定态度也不晚,因此根本没当回事。欧洲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