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新疆的政策招致国际社会的关注、担忧、批评直至抨击,是经常性的。新疆维吾尔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穆斯林文化传统是争议的核心。
最新的一起争吵是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有关新疆人权状况的报告引发的。联合国称有”可靠情报”,证明中国在新疆的”反极端主义中心””秘密囚禁百万维吾尔族人”,强迫洗脑。
中国代表团对联合国说,北京在新疆”没有压迫少数民族,没有打着反恐旗号剥夺宗教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矢口否认”不同,中国政府承认在新疆推行强制性教育项目,但辩称目的不是”洗脑”,而是”反恐”、”技能培训”、”帮助就业”、”扶贫”等等。
中国代表称,相比之下,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穆斯林妇女在公众场合穿蒙面罩袍。
“去伊斯兰化”
中国代表指出的是一个事实:欧洲已经有部分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穆斯林妇女在公众场所穿Burka(蒙面长袍,通身包括面部全部遮盖住),或Niqab(面部没有完全遮盖,露出眼睛)。
而且,加入”禁戴”名单上的国家还在增加。
更耐人寻味的是,已经明令禁止穿戴穆斯林蒙面长袍,或正在酝酿出台相关立法的国家中,大多数是以开放、包容著称、积极推行多元化多年的西方国家,如德国、法国、荷兰、丹麦等。
穆斯林妇女戴面纱引起争议最激烈的国家,也是”去伊斯兰化”(de-Islamisation)思潮最汹涌的。
这一方面是近几年大量难民的涌入,给欧洲许多国家造成直接的冲击,引起社会的反弹。涌入的难民多数是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
另一方面,多个欧洲国家一再发生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也给这些国家的民众造成恐惧和排斥心理。
一个不容忽视的更大的背景,是部分欧洲国家中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势头。
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发表的最新报考《欧洲增长的穆斯林人口》预测,到2050年,部分欧洲国家的穆斯林人口将翻三番。相比之下, 其它族群的人口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报告说,即便是欧盟28个成员国加上瑞士和挪威,从现在起对移民完全关闭边界,穆斯林人口在西方国家中的增长势头仍将持续。
欧洲”去伊斯兰化”思潮已经把一些右翼政党推上了执政地位。而”禁戴”是政府迎合选民情绪的最直观的做法。
欧洲已经有哪些国家出台了相关禁令?这里按时间顺序列出如下:
法国
2011年4月11日,法国禁止妇女在公共场合戴遮盖脸部的伊斯兰面纱的禁令生效,使法国成为欧洲国家中第一个禁戴面纱的国家。
任何妇女,无论是法国人还是外国人,在法国如果带着遮盖整个脸部的面纱出门,将遭受罚款处罚。
时任总统萨克奇在公布禁令时称,面纱是对妇女的压迫,在法国”不受欢迎”。
2016年,法国又推出”穆斯林泳衣”(burkini)禁令,禁止妇女在海滩上穿戴遮住全身的游泳装,法国政府称”穆斯林泳衣”是在公共场合的伊斯兰政治宣示。
法国的穆斯林人口约500万人,是西欧国家中穆斯林人口最多的。但是,穿蒙面罩袍的妇女全国只有约2000人。
对违规者的处罚是罚款150欧元和接受公民教育。禁令施行以来,截止到2015年的最新的统计数字是1546人次受到了处罚。
比利时
2011年7月,比利时开始实施禁止妇女戴遮盖整个脸部的面纱的禁令。
相关法律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场合穿戴妨碍辨认的服装。比利时通过在全国实施的禁令前,部分地区已经利用管理狂欢节游行的相关规定,禁止穿戴蒙面罩袍。
2012年12月,比利时宪法法庭拒绝了要求废除禁令的上诉。2017年,欧洲人权法庭判决维持比利时相关法律。
保加利亚
2016年10月,保加利亚议会通过立法,任何妇女在公共场合蒙面,将被处以罚款,福利金也将被扣罚。
荷兰
2016年11月,荷兰议会通过议案支持在学校、医院和公共交通上禁止穿戴蒙面罩袍burka 和niqab。
议案必须获得荷兰上议院批准后方能生效成为法律。
这个议案凸显了维尔德斯(Geert Wilders)领导的以反移民、反伊斯兰为宗旨的右翼政党自由党在荷兰日增的影响力。
自由党以荷兰议会第三大政党的身份成为荷兰少数派联合政府中主要的联盟。
荷兰总理马克·吕特将此议案形容为是”宗教中性的”,理由是在学校医院等场所带头盔或滑雪面罩也将同样受罚。
但是,荷兰全国穿戴niqab 和burqa 的妇女总数估计不到300人。
奥地利
2017年1月, 奥地利联合政府通过在法庭、学校等公共场所穿戴burka 和 niqab的禁令,同年10月立法正式生效。
奥地利极右翼政党自由党在2016年的总统选举中差点获胜。面纱禁令被视为是奥地利联合政府试图抵御右翼势力的举措。
奥地利全国穿蒙面罩袍的妇女总数据信不超过150人。
丹麦
丹麦议会2018年5月通过法案,任何人在公共场合戴遮盖整个头部的面纱将遭罚款处罚。立法8月正式生效,使丹麦成为欧洲最新一个通过面纱禁令的国家。
以反穆斯林言论突起的极右政党丹麦人民党对立法的出台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违规者如果被抓住再犯,罚款数额将翻10倍。
通过地区性禁令的国家
除了全国性禁令,在一些国家,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了地区性的禁令。它们包括:
瑞士的提契诺Ticino地区。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政府和加泰罗尼亚部分地区。
意大利的伦巴第大区Lombardy以及北部城镇诺瓦拉Novara。
德国
第一轮难民潮涌到欧洲大门外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张开双臂拥抱难民, 德国接收的难民迅速超过百万,他们大多是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
随着难民潮对德国社会的冲击显现,民众的包容态度开始转变,总理默克尔的政治资本也随之流失,她的调门也跟着变了。
2016年12月,默克尔说,在德国”任何法律上可行的地方”,应该禁止burka或遮盖整个脸部的面纱。
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洲2017年初通过立法,禁止在学校、投票站、大学和政府机关戴遮盖整个脸部的面纱。
德国16个州中,至少有一半禁止学校老师在课堂上带头巾。
在一些欧洲国家,虽然没有禁止妇女蒙面的动议,但伊斯兰面纱已经成为敏感而极具争议的话题,也成为政客观测试探选民情绪的晴雨表。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
英国
丹麦的面纱禁令8月生效后,英国前外交大臣和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报上撰文,口称在英国不应该这么做,因为告诉人们该穿什么不该穿什么”不英国”。但他对传统的伊斯兰妇女装束大发感慨,极尽调侃之能事。
约翰逊称burka/niqab”怪异”、”可笑”,穿bruka 像抢银行的蒙面大盗,穿niqab戳在那里像个信筒。
一个政客公开用这种充满伊斯兰恐惧症的语言调侃穆斯林妇女的着装,引起的轩然大波可以想象。党内党外,社会各界同声谴责。
首相特里莎·梅下令调查,要求约翰逊道歉。约翰逊没有任何悔过之意。道歉?道什么歉?约翰逊的父亲跟着在报上撰文,说唯一遗憾的是儿子没有把话说得更狠点,直接要求禁戴面纱。
约翰逊的政治野心在英国是尽人皆知,眼睛一直在盯着唐宁街10号首相府。此番言论看似信口开河,实则处心积虑。他是在向保守党内的基层党员和英国的草根选民喊话,争取支持,为再次冲击首相宝座热身。
约翰逊的判断显然是,英国精英阶层的”政治正确”与基层选民的感受脱节。权威民调YouGov 2016年8月作的一项调查显示,57%的英国人支持在英国禁止burka。
禁戴面纱潮从欧洲大陆涌上英伦岛,或许已经不是难以想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