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几成共识之际,周一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政策边际放松的信号,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并推出支持投资的各项举措。这会是又一个靠基建和房地产刺激的2015年,甚至2008年吗?答案是否定的。
分析人士认为,较之此前降息降准轮番上阵,本轮仅有定向降准,货币并没有“大放水”;托底基建更多是对上半年过紧政策的纠偏,而非大干快上新项目,预计上半年节节下滑的基建能触底反弹,在外需不确定加剧之时发挥稳定器作用。
“房地产不放、金融杠杆不放,就不会完全类似2015年。”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指出,有观点担心政策如果“放水”,经济结构会快速恶化,从而导致收的压力又会快速形成。从目前来看,这种担心并不必要。
他在报告中称,这一轮没有放开地产,而且估计也不会放开,直至长效机制形成,房地产政策方向没变。目前的限购可能会逐渐和“供给端保障房+需求端房产税”代表的长效机制无缝衔接,不太可能再走回头路。
同时,这一轮仍处于金融政策调整的大环境下,金融杠杆不太可能上升。2015年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金融市场加杠杆有过度迹象。本轮金融政策依然偏紧,政策对杠杆警惕,资管新规仍在落地过程中,金融杠杆不太可能普遍上升。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一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要求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经济实体经济和宏观大局。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上半年基建增速的下滑是资金荒资产荒共振导致的,(国常会表态)对下半年投资会有支撑作用,但从总体投资形势来讲,可能也不需要太强的刺激。”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表示,中央现在更强调通过投资优化供给结构、补短板,而非以往的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受国常会支持政策激励,中国股市沪综指周二放量收升逾1.6%,至逾一个月新高。基建股领涨大盘,中国交建(601800.SS)、中国铁建(601186.SS)均涨停报收。
**托底经济**
吴亚平指出,国常会在投资方面主要解决两点:一是保持适度的流动性,现实是城投公司不去借新还旧难有偿还能力;二是在建项目不能停,停了损失更大,即便在整改还得继续往前推进,让项目发挥效益是更重要的。
比如,碰到隐性债务和违规项目,地方做法可能会有些偏激,也可能因为拿不准政策力度,逐渐停贷了,导致半拉子工程,“半拉子工程停下来损失不是更大吗?这(国常会)其实是对上半年政策的纠偏。”
在支持投资方面,国常会表示,加快今年1.35万亿元人民币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
同时,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今年以来,中国基建投资增速节节下滑,累计增速从年初的两位数,跌至1-6月的7.3%,成为拖累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也与制造业逐步恢复和房地产增速持稳形成对比。
海通证券经济学家姜超在报告中指出,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速大幅下滑至9.8%,拖累投资增速创下6%的历史新低,其中只有地产投资增速相对较高,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均持续低迷。如果保持目前状态,估计全年投资同比增速可能下滑至5%以下,相比去年而言投资拖累GDP增速将超过0.5个百分点。
“考虑到下半年贸易战的影响大概率将导致出口下降,在消费独木难支的情况下,政府出台政策托底固定资产投资确实可以理解。”他写道。
近期中国央行官员一篇痛批积极财政政策不积极的文章一度引发“央行与财政部互怼”热议,本周一央行则意外开展5,02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单月通过MLF净投放规模为该工具创设来罕见,进一步印证货币政策转松,“紧信用”出现边际改善。
**基建有望触底反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越跑越慢,年中创下增速纪录低点,基建和制造业个位数的增速是其主要拖累,较之制造业投资开始缓慢回升,基建投资似乎还在一路跌向深渊。不过,随着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提速,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清理暂告段落,基建有望触底反弹。
“这一轮政策的重心是积极财政,而一个重要落脚点是基建投资。”海通证券的姜超称,预计中央财政也会加快支出进度,考虑到惠民生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环保设施和乡村建设有可能成为重点。
他指出,基建投资过去的高增长,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于表外影子银行,比如基建信托,PPP融资等,现在资管新规明确影子银行规模不能增加,只是存量规模萎缩不用那么快。
“这一轮对基建投资开的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融资平台贷款两个正门,前者是年初就确定的1.35万亿规模,没有额外增加,只是加快进度;后者要受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其实很难大幅扩张。所以基建投资只是托底,而没法大干快上。”他说。
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称,至少还有1万亿以上的专项债未发行。未来专项债的加快发行会为地方基建筹集资金,目前专项债主要分为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这三个领域将是基建发力的重要方向。
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今年发改委和财政部均加大对PPP项目的清理。据财政部,截至2018年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上报整改项目2,005个、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
据国内媒体财新周二报导,四川、吉林、青海等省份发改委于6月底、7月初发文,要求规范核查PPP入库项目,加强存量项目监管,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
“发改委PPP库清理主要还是服务于防风险。”吴亚平表示,平台问题有历史原因,短期要把巨大的平台债务一笔勾销是不太现实的,对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适度满足,保证市场流动性。
FOST咨询研究部的报告指出,2013-2017年基建投资平稳减速,今年1-5月,基建投资同比仅增5%。基建出现断崖式失速,是多项政策相继发力、影响叠加的结果:煤电去产能导致电力投资负增长;PPP项目清理,短期受冲击较大;今年地方政府新债发行节奏滞后;金融强化监管和资管新规封堵了各种“擦边球”融资。
但该报告指出,影响基建的不利因素在缓解,地方新债发行加快,PPP项目重启,金融监管节奏放缓,当局正压低中长期利率,工程审批提速,由此,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