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正日趋激化。推动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行动的似乎是一种危机感,认为中国或将在新一代高科技技术上超过美国。展开防御战的中国似乎开始重返“韬光养晦”的战术。在特朗普政权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对中国产品启动惩罚性关税的7月6日,中国召开了确定改革基本方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
“继续推进改革”,阅读新华社发布的报道,看不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对中美贸易战作出表态。不过仔细观察,似乎还是能看出意识到高科技领域交锋的布局。在这一天的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虽然详细内容没有透露,但认为这是加快建设作为国家计划的雄安新区的指示不会有错。
雄安新区2017年4月在中国最高层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下敲定。力争2035年完成,将在北京西南100公里处建设人口200万的巨大城市。半年前还是田地的雄安,正在建造一座新城
当时宣称这是与邓小平的深圳、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上海浦东并驾齐驱的“千年大计”,那时有观点认为,这只不过是提高最高领导人权威的政治宣传。但是,如今显而易见的是不仅限于此。
4月,在雄安新区,名为“市民服务中心”的示范基地低调投入运行。已有十多栋设计新颖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具备酒店、超市和餐厅的未来城市的一部分已经亮相。
在这里,能看出中国的意图。街头禁止汽油车通行,停着很多纯电动汽车,充电站随处可见。道路还用于自动驾驶汽车试验,百度正在测试试制车。令人吃惊的是,在周围全是田地的地方,在短短半年里出现了城市。雄安正是兴建一座崭新的城市,迅速推进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新一代技术普及的构想。
如果是在稍早之前,中国或将其作为“强国”的象征加以宣传。实际上,在今年春季上映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值得向世界夸耀的“国产”技术不断登场,刺激了国民的自尊心。
重返“韬光养晦”?
但是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瞄准高科技产品实施对华制裁后,情况为之一变。《厉害了我的国》停止上映,国有媒体几乎不再报道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产业振兴政策“中国制造2025”。反而改为主张中国距离世界一流国家仍有差距。《科技日报》主编刘亚东在6月下旬发表演讲强调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表示我的国还没那么厉害。
邓小平曾主张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也就是在变强大之前藏起利爪,积蓄力量。中国为了解除美国的警戒心,似乎正在重新采用这一战略。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全球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这令美国深受冲击,向技术开发投入巨额预算。之后相继开发出互联网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创新性技术,进而在与苏联的竞争中取胜。
对于特朗普来说,中国的崛起与斯普特尼克冲击一样。不过,特朗普并未像过去那样,通过提升本国的技术来战胜竞争对手,而是选择通过极力阻止中国发展来保持优势地位。
可以确定的是即使中国表现出向美国让步,也不过是在藏起利爪。7月7日美国苹果公司的前员工涉嫌窃取自动驾驶技术,试图转给中国企业而被逮捕。该事件不禁让人产生这种感觉。
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确问题多多。但是,美国即便在贸易战中取胜,也未必能够在科技战中取胜,特朗普应该尽早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