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家电和日用品海外生产迁回日本国内的趋势已开始出现异变。由于与亚洲各国的生产成本差距缩小,此前回归日本国内的趋势出现扩大,但由于日元升值的影响,在日本生产的成本增加趋势正在加强。不过在海外消费者之间,对“日本制造”评价较高。是选择本地化生产,还是日本国内生产?日本企业的判断进一步变得困难。
“不打算增加日本国内的生产比例”,在中国生产大部分产品的一家日本生活用品大型企业的负责人这样明确表示。作出这种判断,是因为日本和海外的制造成本差距正在重新扩大。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调查了亚洲和大洋洲20个国家的制造成本。2012年平均为日本的74%,到2015年提高至80.6%。但到2017年降至78.6%,差距再次转为扩大。
因日本货币宽松政策而明显改变
背景的是汇率的变动。日元汇率2012年曾一度超过1美元兑80日元,但由于2013年启动的日本银行(央行)的超货币宽松,状况完全改变。到2015年6月,日元贬值至125日元左右。日本的出口竞争力提高,另一方面,日企海外子公司向日本供货的“逆进口”导致日元计价成本增加。
再加上亚洲人工费上升,将生产迁回日本国内的日本企业增加。JVC建伍2015年底将面向日本国内的车载导航仪的部分生产从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迁往长野县伊那市的工厂。这种趋势成为日本2017年度制造业就业人数突破1千万人大关的原因之一。
自2016年前后起,环境开始改变。由于中国经济减速和英国决定退出欧盟(EU),日元汇率逐步升值。2018年初为112日元左右,到3月升值至104日元左右。
此外,人工费也对经营者的判断产生影响。由于日本劳动力短缺等原因,2018年的日本加薪率创出20年来最高水平。工资提高对经济复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盈利能力缺乏势头,将难以持续。
就在相同时间,企业再次将目光投向海外生产。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显示,日资企业海外法人的逆进口的销售额2017年10~12月达到270亿美元。创出2011年7~9月(282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因东日本大地震导致的国内供应链断裂和日元升值而创出历史新高。2015年以后,几乎一直低于250亿美元,但再次开始增加。
日本内阁府1月对上市企业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5年后海外生产比例的预期为25.0%。以2015年1月的调查(26.2%)为顶峰出现下降,但时隔3年转为上升。
丰田在日本工厂的生产线 |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的宫崎浩指出,“如果日元继续升值,日本与亚洲的成本差距今后将进一步扩大”,认为“国内设备的开工率将下降,企业减少增产投资的可能性将随之提高”,担心对经济的影响。
“日本制造”深受欢迎
制造业回归日本国内的趋势是否将停止?预测前景的线索首先在于生产一线的改革。即采用人工智能(AI)等的生产线的自动化。
卡西欧计算机将提高在全世界销售的低价位手表的国内生产比例。为了在日本国内生产20美元左右的廉价产品也能具备竞争力,将在山形县工厂推进自动化投资。据称能够使制造成本与仅为日本4分之1的泰国相同。
另一个因素是海外消费者。资生堂决定时隔36年在国内建设新工厂。2017年度访日游客人数增加至近3千万人,对日本制造品质的关注再次提高。资生堂认为,为了应对来自海外的需求,在国内加强生产是有效的。
最近日元升值也出现暂停迹象。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佐佐木仁表示,“亚洲的人工费也正在提高。如果是如今的汇率水平,不足以导致生产向海外迁移进一步加速”,同时还指出。“如果升级生产线,即使在日本国内,生产效率也能进一步提高”。
从汇率和人工费、到制造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偏好。能否找出复杂方程式的答案,作出适当的经营判断,将成为影响日本企业增长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