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沮丧郁闷?可能是肠道细菌闹的

一群实验室小鼠接受了粪便微生物移植手术,重建了肠道菌群。然后,它们对自己天生最爱的糖水变得“佛系”般的漠然,视而不见。

它们肠道里移植的是患抑郁症的人的粪便。这是考克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Cork))APC微生物中心进行的实验。
主持实验的克利安教授(John Cryan)认为,结果表明,移植粪便,也会移植行为特点。
这些小鼠手术后表现出抑郁症患者的许多行为特征,包括快感缺乏(anhedonia)。

抑郁与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衡有关,这是个令人好奇的概念。
微生物、细菌,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套基因。
研究表明,相对于人体内每一个基因,微生物内部有100个对应的基因。微生物对人体的消化、代谢、免疫和营养供给的帮助不可忽略。
利用微生物和人体之间共生关系和病原体致病原理开发新一代药物,治疗新陈代谢和肠道疾病,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的前沿。
但是,人身上最精密复杂的部位大脑,与负责消化的肠胃里寄生的细菌能有什么瓜葛呢?这些微生物是怎么来“操纵”人脑的呢?以下是几种可能途径:

  • 影响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脑与肠之间的信息高速路。
  • 细菌把肠胃里的食物纤维素分解成一种能对全身产生作用的化学物质,叫短链脂肪酸。
  • 作用于免疫系统。微生物可以影响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与脑功能失常有关联。
  • 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细菌涉嫌利用微核糖核酸(一种细微的基因密码)来改变核糖核酸(DNA)在神经细胞中的作用。

已经有很多试验表明,无菌环境与小鼠的行为改变,甚至脑结构的变化有关联。
但在充斥着各种细菌的现实环境,健康的人体寄生菌落是多元的,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组成的世界。
考克大学附属医院(Cork University Hospital)的迪南教授(Ted Dinan)发现,确诊临床抑郁症患者体内的菌落多元程度明显比健康人身上的低。
他强调,这并不是说导致抑郁的唯一病因是患者身上的寄生微生物种类少,但这可能是诱因之一。
他的研究表明,一些生活方式,比如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低,会增加抑郁的风险,这可能说明肠道菌落跟脑神经病症有关。

如果改变抑郁症患者肠道寄生菌落能让他们心理康复,那帕金森病呢?有可能通过微生物疗法治好,或者至少缓解症状吗?
Caltech公司的医疗微生物学家麦兹马尼亚教授发现,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肠道菌落跟健康人的“差别显著”。
把健康人和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落分别移植到有帕金森症基因的动物体内,结果后者的症状远比前者严重。试验结果表明,“恰当”的微生物会激活帕金森症基因,导致发病。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脑细胞死亡,逐渐失去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典型症状之一就是颤抖。
”安慰食物“(比如巧克力、冰淇淋、糕饼之类)能让沮丧之极的人得到一时安抚,但将来心理医生给抑郁病患者开的处方上是各式各样的益生菌混合调制的鸡尾酒,或者复方益生菌片,用来安神、健脑、改善心情,也是有可能的。

不言而喻,微生物与人脑之间的联系现在已经知道的可能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可能只是一点皮毛,但已经令医药学界兴奋不已:微生物和人的情绪之间确定有联系,而这种联系为心理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至于哪些菌类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状况,从而作用于人脑,改变我们的性格倾向,改变我们对环境、对事物的反应,而它们在自己寄生的肠道里繁衍出什么产品,这一点还需要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我们吃的食物,养的宠物,服的药物,还有经常呼吸的空气……一切都能决定并改变我们体内寄生的微生物群落。
克利安教授预计,微生物群落将成为未来量身定制个性化疾病诊治的基础。换句话说,将来去医院体检,化验的指标除了胆固醇、血脂等常规项目,可能还包括一项“菌落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