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经济数据背后的隐忧

3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1-2月主要经济指标超预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录得半年来最快增速7.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创下7个月新高,消费反弹至9.7%,整体实现开门红。但在一派乐观气氛中,笔者注意到此次经济回暖背后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隐忧,也对前两个月强劲态势的可持续性存疑,认为剔除季节性因素后的经济势能,或许并没有表面呈现的如此强劲。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不仅地域上呈现中西快东慢的特征,行业发展也增速不均。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7%,增速比2017年全年回落2.6个百分点,且远低于全国平均的7.9%,与之相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增长10.7%和11.1%,增速分别提高3.8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并非说中西部增长迅猛不是可喜之事,但东部地区投资增速骤降至有统计记录以来最低,加之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体的40%以上,为比重最大的地区,东部的投资疲软需引起关注。

图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中西快东慢的特征

分行业看,固定资产投资三大分项中,房地产投资加速明显,同时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相对疲软,而笔者认为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难以持续,但基建投资的放缓或将继续并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1-2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上升9.9%,更新了2015年2月以来的记录。但考虑到作为领先指标的新房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增速均大幅放缓,从2017年的7.7%和7.0%减速至4.1%和2.9%,加之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态度不会出现改变,银行响应政策要求收紧对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投放,推升房贷利率,笔者认为房地产投资或在2季度遭遇明显可见的减速。

图2:全国平均房贷利率上涨

相比之下,基建投资的放缓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基建投资从去年的19.0%减速至16.1%,为两年来最低增速。笔者认为伴随着地方政府对以地方融资平台,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的影子银行加强监管,加之趋紧的金融环境推高地方政府融资成本,这一减速或将继续。典型案例就是去年11月的包头地铁叫事件。

图3:基建投资增速大幅放缓

其次,工业增加值方面,1-2月的增长主要集中在高能耗的能源类产业,而机械制造和高技术产业的增速则出现显著回落。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记录了2011年3月以来的最快增速,同时高技术产业增速放缓至去年7月以来低位。这对于致力于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来说,恐怕并非是好消息。

图4:1-2月工业增加值呈现高能耗产业走强,高技术产业走弱的特征

最后,消费的反弹主要由意外强劲的汽车销售拉动。1-2月汽车销售同比大增9.7%,远高于去年12月的同比2.2%增速。笔者认为,汽车销售的反弹是在去年同期低基数背景下的一时性利好结果,考虑到今年小排量汽车增税、电动车补贴减少,如此强劲的增长未必可以持续。笔者预计,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4%。与坚挺的汽车销售形成对比的是,1-2月家具消费增速降至2008年来新低,手机销售也从去年12月的13.4%减速至10.7%。并且虽然网上零售实现37.3%的高速增长,但网上购物的繁荣也部分消化了线下消费的能力。

图5:网上购物的繁荣部分消化了线下消费的能力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虽然1-2月经济数据总体实现开门红,但在去杠杆、去房地产泡沫、济增长由量转质的要求下,货币政策收紧,房地产调控继续,地方政府融资监管严厉为今年的大势所趋。大水漫灌的增长方式或一去不复,今年作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关键年份,经济成长减速在所难免。
沈建光:经济学博士,现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 首席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及亚洲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曾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博士后,拥有赫尔辛基大学经济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本科曾就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此前为欧洲央行资深经济学家,负责亚太经济预测和分析,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国际经合组织顾问和中国人民银行访问学者。是经合组织02年专著“中国和世界经济-入世的挑战及应对”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