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王沪宁还是上海的一名年轻教授,因为倡导“新威权主义”而获得了关注。他认为,像中国这样又大又穷的国家,需要一个铁腕来推动现代化发展,然后才能考虑转变成一个民主国家。
63岁的王沪宁曾是一名大学教授,后来成为共产党的理论家。他一直主张,在忍受外国势力一个世纪的羞辱之后,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威权政府来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他曾帮助塑造了习近平带领中国进入一个支配全球的“新时代”形象,让整个社会处于党的严密控制之下。
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上个月,他获得提拔,加入了权力最大的七人政治局常委——尽管他从未担任过省部级领导。现在,他是共产党的顶级理论家,也是习近平新威权统治风格的主要阐释者。
其他人都认为,没有民主,中国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种观点后来引发了结局不幸的天安门广场学生运动——但是王沪宁在1988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个开明的独裁政府能“高效分配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他支持现代化,认为中国需要强大的政治领导力,”上海复旦大学的国际关系教授、王沪宁曾经的学生任晓说。“他依然这样认为。这是他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是几十年来中国最强势的领导人,王沪宁将他视为意识形态上的灵魂伴侣。据信,王沪宁帮助起草了习近平的主要口号,包括上个月被载入党章的那句口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将习近平擢升至和毛泽东一样高的地位。
和毛泽东实现中国独立、邓小平实现中国繁荣一样,习近平曾誓言要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在王沪宁的帮助下,他集中权力,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并强调有必要通过一场全面反腐运动来牢牢控制共产党本身。
对外界来说,他们传递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中国走上了一条与美国不同的发展道路,期望有朝一日能超越美国。
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开放之后,很多中国人把目光投向西方,寻求灵感;但根据王沪宁的著作以及认识他的人的说法,王沪宁在两次访问美国之后,认定美国不是中国的榜样。
“如果多元化意味着多党制度或西式选举,那么他认为那种制度不适合中国,”任晓说。
王沪宁在一本名为《美国反对美国》的书中记录了那两次访问。他在书中尖刻地描述了1988年乔治·H·W·布什(George H.W. Bush)和迈克尔·S·杜卡基斯(Michael S. Dukakis)的总统竞选。他还驳斥了一种观点,那就是,美国是一个提供平等机会的国家,人人都可能成为总统。
王沪宁出生在中国东部的山东省,那里是孔子的家乡。少年时期他体弱多病,因此在毛泽东毁灭性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得以不用像很多年轻人那样,从事繁重的农活。他学习了法语,那成为他的第一外语。
师从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陈其人的王沪宁转向西方政治思想的研究。30岁时,他成为上海复旦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再过几年又成为法学院院长。
“他教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法国大革命,还有一点美国革命,《联邦党人文集》中文本,”任晓说。
从一系列有关复旦大学辩论队1988年前往新加坡参加比赛的文章来看,作为辩论队的教练,王沪宁会在练习期间拿着一根塑料棍子站在旁边,作势逼迫学生更加努力,但他从来没有打过他们。
就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辩题,他指导的代表队以5比0的比分打败台湾大学。(王沪宁指导的代表队的持方是人性本恶。)
后来回忆起这次新加坡之行,王沪宁写道:“西方现代文明可以带来物质繁荣,但不一定造成人格升华。”
王沪宁曾随年轻政治学者代表团参观过十多所美国大学,其中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艾奥瓦大学(University of Iowa)。
“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年轻,表达清晰,擅长理论争辩,”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迈尔斯·卡勒(Miles Kahler)说。他第一次见王沪宁是80年代初在上海,后来又在加州见过。
“他肯定怀疑中国向西式民主发展是否明智,”卡勒接着说。“王沪宁没有假装认同对美国的崇拜。”
1989年春,当亲民主运动在天安门广场爆发并蔓延到中国各大城市时,王沪宁同上海的示威活动保持了距离。
在随后的血腥镇压结束两个月后的一封信中,他告诉卡勒,他的一个学生在“最近的事情”中“太过活跃”,去不了美国了,但他没有说太多。
不久后,王沪宁被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招致麾下,从此步入政坛。镇压活动结束后,江泽民成为中国的国家主席,他被江调到北京。在工程师和官僚为主的党内领导层中,王沪宁作为少有的学者显得很惹眼。
王沪宁的第一个职位是党内智库机构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后来,他被提拔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2002年江泽民退休后,王沪宁再次被提拔进入党内掌握重权的的中央书记处。这是一个为政治局服务的官僚机构。在此期间,他继续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在为江泽民的继任者服务十年后,王沪宁转而效忠于习近平,成为这位雄心勃勃的新领导人的忠实顾问,也是其进行外事访问时的重要随行人员。
2013年,当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启动意在投射中国实力的“一带一路”计划时,王沪宁也在现场。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的习近平照片,需要经过坐在观众席中的他的认可。
王沪宁随习近平和他的前任又去过美国几次。每次他都按照党内高级官员的严格规定,避免接触美国同行。
2015年,在美国国务院为习近平举行的一场午宴会上,王沪宁与曾在比尔·克林顿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中负责中国事务的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不期而遇。
“我问下次去北京的时候是否能和他见面,他暗示自己现在在‘内部’工作,因此无法见我,”李侃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