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Illustration by The New York Times
这一切始于一个简单的念头:如果我和首席执行官们坐在一处,却全然不问及他们的公司,会怎么样?
我在大约十年前想到了这个点子,之前我做了很多年记者,每每在采访首席执行官的时候问一些符合预期的事情:他们促进增长的计划,竞争态势,驱动他们所在行业的经济力量。但我发现自己花越多时间做这样的事情,就越是想要问及更广泛的主题——不提转型、扩张、迈向云端,而是问问他们如何领导员工,如何聘用人员,以及他们给出的或希望有人能给他们的人生建议。
由此有了525篇“角落办公室”(Corner Office)专栏文章,它们每周都会提醒我们,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出意料之外的答案。
我遇到的一位首席执行官小时候住在泥土地面的房子里,还有一位逃离了她所在的那个危险社区的毒品和黑帮。我听说了各种不同的培育企业文化的方法,从去掉头衔,到每月两次为所有员工的家提供保洁服务,作为挽留人才的手段。
此外,首席执行官们面试应聘者的创造性方法不断让我感到惊奇,其中包括把车钥匙扔给应聘者,让对方开车带自己去一个吃午餐的地方,或者问应聘者他们有多古怪,评分范围是1到10。
诚然,并非所有首席执行官都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正如新闻报道常常提醒我们,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存在很大缺陷的。
即便如此,有一点也毫无疑问:首席执行官们是在管理、领导和人类行为中发现规律的一个极佳观测点。
我写“角落办公室”专栏已有将近十年,这会是最后一篇——从所有采访以及500万字的谈话记录中,我学到了领导力方面的宝贵经验教训,听说了不少精彩的故事。下文列出了其中格外突出的一些。
人们常常试图破解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最佳途径。财务人员比营销人员更有优势吗?你应该派驻到过多少个国家?经验多样化是很好,但在多大程度上,经验广泛也意味着缺乏侧重点?
这是一个自然的冲动。在如今这个《点球成金》(Moneyball)和大数据的时代,为什么不寻找规律呢?
问题是,这个世界并不是这样运行的。有太多的变量,很多都不是你能控制的,包括运气、时机和个人性格契合度。
我采访过的首席执行官们的职业轨迹大相径庭,想从中找出规律很难,而且,我们对将来注定要经营大公司的全优生和班长的刻板印象,和许多首席执行官并不相符。我见过一些戏剧、音乐和教育领域出身的首席执行官。还有些人在学校的成绩很差。
那么,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除了努力和有毅力这些显而易见的品质外,还有哪些品质可以解释这些人为什么最终获得了最高职位?
我注意到三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首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思维习惯,对它的最佳描述是“实用的好奇心”。他们往往质疑一切。他们想知道事情是如何运转的,还想知道如何才能运转得更好。他们对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感到好奇。
第二,首席执行官们似乎喜欢挑战。不舒适是他们的舒适区。
“通常,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真的都很喜欢。我喜欢靠近火,”资深银行业高管阿卡迪·库尔曼(Arkadi Kuhlmann)说。“我发现,有些人有这种欲望,有些人没有。我是天生被火吸引。所以我认为,那是你的一个特点,在你的DNA里。”
第三个主题是他们如何在通往顶峰的路上管理自己的职业。他们专注于把目前的工作做好,以便获得晋升。
这可能听起来显而易见。但很多人似乎更关心他们想要的工作,而非他们正在做的工作。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雄心。无论如何,都要有职业目标,与上司们分享你的目标,学习你能学到的关于更广泛商业运作的一切。是的,要了解公司政治(尤其要注意那些试图把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的人)。
不过,还是要专注于建立一个成功的履历,那样人们才会继续把赌注押在你身上。
关于领导力最重要的事——第一部分
因为做领导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人们总是很愿意听人说:“有一点你必须明白。”这样的标题是商业网站的点击诱饵。
要是真这么简单就好了。某一点不一定比另一点更重要。人很复杂。最好把做领导看作一系列悖论。
例如,领导者需要谦虚,需要去了解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但他/她必须有信心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有点混乱有助于创造和创新,但太过混乱会让人感觉处于无政府状态。你需要同情、关心别人,但如果有些人拖垮了团队,你也要准备好让他们离开。你必须创造一种紧迫感,同时也要有耐心把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带上。
关于领导力最重要的事情——第二部分
有本事强迫我照你的意思办。
尽管我是这么写的,但如果非要列出高效能领导所必须具备的几项最重要的素质,我会把诚信可靠排在第一位。
我们都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对老板产生某些直觉:我们相信他们的做法对头吗?他们会对我们坦诚相待,不隐瞒真相吗?他们也会有自己的错误吗;他们会奖惩分明吗?他们会真正关怀员工,而不仅仅是把他们视为资产吗?他们是否既擅长向上管理又擅长向下管理?
“如果你想领导他人,就必须得到他们的信任,不真诚的人是得不到信任的,”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哈克特(James Hackett)说。
你应该尊重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就像尊重值得信赖的自家亲戚。好莱坞高管杰弗里·卡岑伯格(Jeffrey Katzenberg)的逻辑很难找到破绽:
“顾名思义,只要有领导,就会有下属,你其实并不比下属强多少,”他说。“我相信,下属的素质同你给予他们的尊重直接相关。重要的不是他们有多尊重你。而是你有多么尊重他们。这是最关键的。”
“文化简直就像宗教”
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可以想见,发展企业文化是很多公司的必经之路。到了一定阶段,领导团队会确立一整套价值观,从而塑造公司文化。这样的价值观清单到处都是——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可想而知,有的千奇百怪。
但是这样的方式产生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在实践中有没有什么最佳做法?我注意到一些规律。
一般来说,少比多好。事实上,当我向首席执行官们问起公司的价值观时,如果重点超过五个,他们往往就很难记清。如果连老板自己都记不住,那别人还能记住吗?
当然,有些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这个观点,包括非常成功的对冲基金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雷·达利奥(Ray Dalio),他为公司员工制定了数百条原则。但是不妨做一个思想实验:给那些把价值观写入明文章程的公司的员工做个突击测验,看看这么多内容他们是不是都知道,那么会怎样呢?
价值观需要不断强化,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例如,许多公司都会将其价值观纳入招聘和解聘过程,并且奖励能够实践这些价值观的员工。“文化简直就像宗教,”投资公司RLJ Cos.董事长罗伯特·L·约翰逊(Robert L. Johnson)说。“人们接受它,信仰它。你可能会容忍一点异端,但不会太多。”
男与女的比较(唉)
男人和女人领导的方式有差异吗?我被无数次问过这个问题。早些时候,我非常努力地去发现差异。但是任何概括性的说法最终都站不住脚。
当然,人们领导的方式有种种差异。但是,根据我过去十年采访众多高管的经验,这些差异更有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比如性格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思维方式是分析型还是创意型,甚至成长环境是大家庭还是小家庭。
诚然,要想获得最高职位,女性无疑要比男性面临更强大的阻力。其中许多阻力直至她们成为首席执行官之后依然存在。
但是对于实际的领导工作来说呢?都是一样的,不管负责人是男还是女,他们都必须设定愿景,建立文化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做出艰难的决定。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平衡无数的领导悖论,与此同时还要激发起他人的信任。
我只有一个问题要问你
我向每个领导者都提出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怎么雇人的?结果听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答案,实在令人惊喜。就在几个星期前,我仍然能够听到前所未闻的面试问题。
比如上个月,汉堡王(Burger King)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丹尼尔·施瓦茨(Daniel Schwartz)告诉我,他喜欢问应聘者:“你是聪明人,还是勤奋工作的人?”(是的,这个问题有正确答案,他说:“公司希望录取勤奋的雇员,你会惊讶于有那么多人告诉我,‘我不需要勤奋工作,我很聪明。’真的吗?谦卑可是很重要的。”)
他们的创意无疑是出于现实需要。应聘者都是训练有素的,常见的问题他们都能料得——“你最大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首席执行官们必须提出猝不及防的问题,才能绕过他们精心修饰的外表。
这启发我和许多首席执行官玩起了一个游戏:如果你只能问一个问题,你必须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当场决定是否聘用这个人,你会问什么呢?
我推荐鲍勃·布伦南(Bob Brennan)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问题,他目前是CA科技(CA Technologies)软件公司的执行董事,在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在记录管理公司铁山(Iron Mountain)担任首席执行官。
“我想知道人们是否真正乐于谈论自己,”布伦南说。“所以,如果我问你,‘你最喜欢你父母身上什么品质,最不喜欢什么品质?’你听了可能会勃然大怒,或者好奇我为什么这样问,又或者只会坦白告诉我一切。显然,如果你发怒,那么你适应环境的能力就太脆弱了。”
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否太过分了?我把这一点留给人力资源专家们去辩论。
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堪称最好的水晶球,可以预测申请者受雇之后几周、几个月乃至几年之内的表现。毕竟,人们经常会表现出父母所喜爱的素质,努力不做父母不喜欢的事。
我最喜欢的故事
这是我在采访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首席执行官比尔·格林(Bill Green)时听来的。我问他是怎样招聘的,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分享了这件趣事:
“我去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招聘。那是1991年的事。招聘到了最后一天——我拿到这么一份简历,它后面附着一张蓝色的表单,上面是所有我要求填写的东西,他的简历就写在最上面。他的简历很短——没有俱乐部经历,没有运动经历,什么都没有。只有:巴布森,学分绩点3.2。金融专业。工作经验:山姆餐厅,详情请垂询。
“那是当天的最后一份简历,我已经看过了各种各样的卖弄,各种作品集,还有海外学期的经历。这个家伙来了,他往我对面一坐。他的名字就叫山姆,我说:‘山姆,我问你。你上学期间除了学习还干什么?’他说:‘嗯,山姆餐厅。这是我家的生意,我星期五上完课就过去工作,干到打烊。我星期六整天都在那儿工作,干到打烊,我星期天整天都在那儿工作,干到打烊,然后我就开车回巴布森。’“我在蓝色表单上写道,“雇他”。他有性格。他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找到了二者兼顾的办法。”
格林进一步阐述了他所说的这种品质。
“这是敬业精神,”他说。“你可以看出这个人为适应环境,给自己设计了一条道路。他没有要求任何帮助。他没有成为环境的受害者。他只是说,‘这是我爸爸的生意,我就在那儿工作。’自信。骄傲。”
关于职业与生活的最佳建议
我心目中的最佳职业建议来自支付处理公司第一数据(First Data)的副董事长以及韦莱集团(Willis Group Holdings)的前首席执行官约瑟夫·普卢梅里(Joseph Plumeri)。他告诉我,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大转折点都来自偶然的会面,因此他建议:“多往外跑”。
“这意味着,如果你多走出去,你就能多认识人,多做事情,主动参与和被动卷入,这样就会发生一些事情,”他说。“我生活中的两件大好事都是偶然发生的,只是因为当时我在场。”
普卢梅里最早学到这一课是在法学院读书期间找工作的时候。他挨家挨户拜访各种律所,也去了一家名叫科根、柏林德、韦尔与莱维特(Cogan,Berlind,Weill&Levitt)的公司。他设法和其中一个合作伙伴桑迪·韦尔(Sandy Weill)一起聊了聊,对方告诉年轻的普卢梅里,这是一家经纪公司,不是律师事务所。
尽管这一刻非常尴尬,但两人还是成了朋友,韦尔给了他一份兼职工作。随着这家公司发展成为花旗集团(Citigroup),普卢梅里也获得了升职,他在那里工作了32年,其中很多职务都是最高领导。
“我告诉人们,多多露面,参与其中,多往外跑,”普卢梅里说。“好事总会来的,但你必须在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