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下一个霸主

这篇文章公开时,新机型应该已经发布了。笔者说的是10年前推出第一代产品的苹果iPhone。目前,iPhone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2亿部。除了产品本身的完成度外,如果没有与在中国拥有巨大工厂的鸿海精密工业齐心协力构筑的生产体制,恐怕iPhone也难以畅销全球,成为智能手机的代名词。
“设计与制造密不可分”,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这样表示。切削、锻造、研磨、涂装,加工金属等的工匠对技术相当考究。以“世界工厂=中国”为背景,iPhone的生产体制也可以说是一个“作品”。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广东的工厂
那么未来10年会是什么样呢?与传统制造业截然不同的趋势可能会发展壮大。存在着以下几个促进变化的因素。
首先,伴随中国的人工费上涨,基于机器人的生产自动化将取得进展。从汇率和地缘政治风险来看,不局限于中国、在靠近市场的地方生产更加明智。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在美国建设工厂的意见也无法忽视。
然后是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互联网不断普及,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新闻和广告等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定向投放的。其次应该是商品。统一大批量生产的商品无法满足要求较高的客户。企业需要实现“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即使是少量生产多品种商品,也能实现高效生产的体制将变得至关重要。
推动这股潮流的技术也将兴起。首当其冲的就是3D打印机。只要改变设计参数,无需增加成本,即可制造不同形状的产品。
2015年创立的美国Desktop Metal公司开发出了能在短时间内制作金属零部件的打印机。这款产品被认为将在生产现场掀起革命,因此备受关注。美国通用电气(GE)和德国宝马将向该公司出资。同为初创企业的美国Carbon的产品能制作出软硬不同的各种立体物品,预计将用于从体育用品到电子、医疗器械等的广泛领域。
有行业调查显示,制造和销售工业用3D打印机的企业在2016年为97家,比2015年增加60%。对于需要埋入传感器等复杂工序才能生产的产品,通过3D打印机轻松打印的日子正在来临。利用人工智能(AI)开发新材料也在快速推进。
这股浪潮还将波及到始终以“制造大国”为傲的日本。
“定制商品的市场将扩大,与量产商品的分界线将消失”,KABUKU公司的创始人稻田雅彦这样表示。KABUKU成立于2013年,连接拥有3D打印机的工厂实现网络化,在30多个国家拥有近400家合作工厂。KABUKU认为,在汽车和机电企业中,制造符合客户喜好产品的趋势将扩大,将从各家企业接到零部件等的制造订单。此外,KABUKU还与物流企业日本通运合作,建立了产品的全球配送网。
这种浪潮对从事传统生产的企业将构成威胁。主要经营模具和电子设备零部件业务的双叶电子工业此前以标准商品为武器实现了成长,但最近环境大幅改变。现在的客户都想要定制品。该公司社长高桥和伸表示,“跟不上步伐就会被落下”。双叶给出的答案是将KABUKU纳为子公司,近期收购了KABUKU的90%股份。
松下则在辽宁大连新设了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等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工厂。预定2017年度内投入生产,将与当地厂商大连辽无二电器合资开展运营。
 

 
安川电机生产产业机器人的机器人

 
在中国,因人工费上涨,可实现工厂自动化的尖端技术的需求也十分旺盛。在工业用机器人领域,日本的安川电机将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工厂内新设厂房。预定2018年9月投产。届时安川在华月产能为1500台,增至目前的2倍以上。
 
川崎重工业和不二越也在推进增产计划。瑞士ABB最早将于2017年内在内陆地区的重庆市开设大规模的销售服务网点“应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