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发明的是存活“300年的企业”的理念

软银集团社长孙正义自1981年创业以来始终强调的理念是:“希望通过信息革命让人们幸福”。但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找到在技术激烈变迁的IT革命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孙正义说:“没有能持续300年的技术。也没有能持续300年的业务模式”。软银自身的主力业务也在不断变化,以软件批发为开端,经历了出版、网络搜索和手机的变迁。
作为克服技术过时问题的机制之一,软银提出的是“群战略”观点。通过投资的方式将经营理念相同的企业集合起来,形成“志同道合者的结合”。孙正义的构想是,按照这个战略在30年内将集团企业扩大到5000家。
“成为独立、分散但相互合作的企业集团”,孙正义这样解释“群战略”。软银将投资业务作为“第二大主业”,但投资归根到底只是实现强大企业集团的手段之一。
孙正义也没有把投资的企业变成软银流派。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美国Sprint、英国ARM控股。除了从英国沃达丰收购的日本手机业务外,软银在出资后为公司名称等加上“软银”的情况很少。这就是与综合企业和财阀企业的不同。尽管如此,检测投资基金等的盈利能力的内部收益率(IRR)依然超过40%,高于实力投资基金的20~30%。

统一品牌更容易提高认知度,对营销也有利。孙正义也表示:“如果想实现用30年时间走到巅峰的成功,单一品牌的效率更高”。
然而,这是一个连微软和英特尔也在苦恼于增长钝化的时代。孙正义认为,应让集团内部拥有多种品牌和业务,这种多样性才是应对时代变化的关键。
“群战略”似乎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建立擅长应对经济环境骤变等外部冲击的业务组合。孙正义表示:“在群战略中,随时从集团分离出去也是一开始就设想到的”。因为如果按照惯性维持集团,就会变成一个弱势组织。

软银过去也有过投资后几年时间就抽身的例子,比如半导体企业金士顿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现为青空银行)等。性质与根据收益率更换股票的基金类似。
不过,收获的也不单单是钱。例如,软银的第一个大型投资项目是美国计算机经销商博览会“COMDEX”。软银1995年斥资8亿美元买下COMDEX的展销部,但4年后出售了运营公司的股份,被批为投资失败。然而,孙正义作为COMDEX的经营者,与比尔·盖茨等人建立了每年都一起打高尔夫的关系。这些人脉成为孙正义预测IT行业前景的“地图和指南针”,他认为“值8亿美元”。这与软银斥资约3万亿日元收购被孙正义评价为“水晶球”的英国ARM道理一样。做这一切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存活“300年的企业”这个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