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怎么办?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互联网的普及、技术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国际旅游业也迎来一波新的持续发展期。据联合国旅游组织(UNWTO)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近五年来国际旅游人数的平均增长接近4.5%,是同期货物贸(数量)年平均增长2.2%的两倍,也大大超过同期全球年均GDP增长2.4%。2016年国际旅游人数达12亿3千5百万人,旅游收入达1.5万亿美元。
尽管旅游服务出口仅占世界总出口(货物及服务)的7%,但已占服务贸易的30%,特别是服务与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已占总就业人口的10%。鉴于国际旅游业对GDP增长、振兴地方经济、特别是对就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及增加文化·人文交流等功效,世界大多数政府都提出计划、颁布政策、落实措施等提高国际入境旅游竞争力,吸引国际游客。实际上,中国是国际旅游市场扩大的最大贡献者。但是,近年来中国基本没有分享到国际旅游市场扩大的成果,而且国际旅游收支赤字迅速扩大,有可能对中国经常收支平衡带来风险。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汇短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因数,中国也利用本国历史悠久、自然·文化景点多、人文社会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国际入境旅游服务产业。随着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及制造业的崛起、对外货物贸易的快速扩大以及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内旅游市场的大力发展,国际入境旅游服务业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淡化。
与之相对应,近几年来中国的出境旅游盛况空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游客来源地。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报告,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已从2012年的7840万增加到2016年的1.22亿人次,五年增加了56%。而入境游客人数仅从1.32亿增加到1.38亿(5年增加4.5%),其中外国游客(除去港澳台游客)仅从2719万增加到2815万(同增加3.5%)。特别值的注意的是2016年外国过夜游客比例占77%。而港澳台过夜入境人数为3762万,仅占总入境1亿1029万人的34%。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还有些“虚胖”。
这种出入境旅游人数及属性(是否过夜消费游客等)的变化反映到旅游收支的情况来看,中国出现了大幅度的赤字。鉴于统计的规范性,作者利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观察中国国际旅游收支的变化。如图表1所示,中国的国际旅游收入一直维持500亿美元左右,到了2014年以后还出现了小幅下降趋势。而国际旅游支出在2010年左右开始大幅增加,自2014年后增加幅度进一步扩大。到2016年中国出现了2167亿美元的巨额国际旅游收支逆差。
由于中国在货物贸易上维持了大幅的贸易顺差(2016年达4941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与国际旅游逆差抵销后仍维持了2774亿美元的经常项下的顺差。但是,从全球贸易竞争格局(中国逐渐失去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等)及贸易政策变化(中国欧美加大改善贸易收支的压力)趋势来看,中国恐难继续维持大额贸易顺差。实际上,2016年第4季度以来,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已开始大幅减少,2017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减少了28.5%。更何况中国总人口的人均旅游支出(2016)才189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旅游支出将继续扩大。因此,货物贸易顺差也难以支撑国际旅游收支的逆差进一步扩大。
从近年中国旅游收支两条线来看,中国的旅游收支恶化主要是由支出急速扩大造成的。有分析认为中国旅游支出的快速扩大主要是由家庭部门的资本外逃造成的(如美联储的研究报告:China’s Current Account: External Rebalancing or Capital Flight?)。恐怕在统计中存在以旅游换汇为名,实为转移资金进行海外房地产投资等违规行为。这需要加强监管才能提高统计的质量。但是,从日本政府的国际旅游经济分析来看,中国游客不仅在人数上在大幅增加(从2013年的131万人猛增到637万人),游客人均消费额也高出平均的50%左右。特别是中国游客的购物消费大大高于其他国际游客。因此,恐怕难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如人均GDP与人均旅游支出额的相关关系)来说明中国游客的消费行为。中国游客旅游消费规模巨大是一个客观存在。在全球化开放的条件下,中国也不能限制本国居民的出国消费,更何况出国旅游不仅可以修心养身,还可以强化对目的地国家社会文化的理解和促进民间友好交流。中国的旅游政策更应该着眼于加强国际入境旅游,提高国际旅游竞争力,用扩大平衡的思维来制定国际旅游业政策。如图表1所示,在旅游支出继续扩大的前提下,提高旅游收入减缓旅游赤字的大幅增加已迫在眉睫。同时,在中国继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背景下,促进入境旅游可以扩大就业机会,支持中国的产业升级。
从世界经济论坛(WEF)最新发布的“2017年旅游竞争力报告”来看,与韩国提高了10位至第19位,日本提高了5位至第4位相比,中国的排名比2015年仅提高了两位至第15位,进展缓慢。从分项指标来看,中国除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商业旅游以外,其他项目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环境可持续性对中国提高旅游竞争力挑战最大,需要长期努力。但是,商业环境、安全放心、ICT基础、国际开放度、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项目只要用心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改善。应该加大对ICT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革·改善制度·政策环境提高商业环境、安全放心、国际开放度等项目的评价指标。日本和韩国快速提高国际旅游竞争力做法值的中国研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