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官方语境里,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关系被称为”长期特殊友好关系”。自2015年4月中巴双方正式确定相关合作布局至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先行示范项目、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中巴经济走廊举世瞩目。以今年5月下旬萨希瓦尔燃煤电站1号机组投产发电为标志,走廊建设从全面实施阶段进入了早期收获阶段。与此同时,两年以来,走廊建设接连遭遇杂音和噪音。炒作、臆测和抹黑使各方增信释疑的沟通效果打了折扣。不过,包括部分巴基斯坦人士在内的域内外少数群体对走廊建设也确实抱有这样那样的疑虑。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虽然中巴友谊的民意基础根深蒂固,但两国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长期滞后,双方往往自说自话、各唱各调,对彼此的认识存在诸多盲区和误区。凡此种种,很难不令人感叹一句:扎心了,老铁。
站在中方的角度,中巴经济走廊一定要建,也一定会建成。中国的决心不容怀疑。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少数外方群体与中方存在着认知上的差异。究其本质,中国眼里的中巴经济走廊是经济合作倡议。同时,它在政治上背靠着中巴独特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双方长期积淀的政治互信,在战略上又肩负着疏解马六甲困局、夯实新时期中巴关系、打造”一带一路”倡议样板的多重使命,其意义无可置疑,也无需讨论。但在少数外方看来,极具中国特色的宏大叙事和政治话语,不仅无法回应其关切与疑虑,反而加深了双方的疏离感。
不容回避的是,中国当前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严重不匹配,中方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亟待细化和完善,如何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宣讲阐释向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精准传播进行转变,是中国面临的现实课题。而从巴基斯坦方面来说,必须具备这样的认识,即经济发展不存在”好快灵”的速效药,注重循序渐进、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改革经验也无法简单套用。至于其它国家和相关分析人士,应当超越固有的二元视野,参与构建全新的历史想象,认识到走廊普惠性质得到充分体现尚需时日的客观事实。
外界针对走廊建设的相关误解和疑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所谓线路分歧。中方一向认为,走廊建设面向全巴,惠及巴全体民众,其规划线路不存在东西之分。同时,中国始终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巴内政。尽管如此,巴基斯坦国情特殊,联邦政府对各省的掌控力有限,巴国内的线路之争,是省际利益博弈的缩影。而联邦政府决策一旦缺失连续性,将对走廊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经过多方协调,相关重大项目如今在巴各地都已开花:萨希瓦尔电站位于旁遮普省,塔尔煤田二区煤矿和电站项目位于信德省,苏克阿瑞水电站项目位于开普省,瓜达尔港和瓜达尔自贸区位于俾路支省。但是,谋求区位资源配置上的绝对平等是不现实的。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一部沿海先行、带动内陆的历史,巴基斯坦的跨越式发展也必将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中国企业在巴既算了民生账,也没忘了经济账。走廊建设将帮助巴改善能源供应、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状况,进而提升其投资与营商环境。这也是早期收获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原因。换言之,走廊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仅萨希瓦尔电站就有望填补巴四分之一的用电缺口。而到2018年,走廊建设将创造232万个就业机会。释放这个两亿人口市场的想象,对中国资本也产生了相当的诱惑:2016年底,中金所、上交所、深交所收购了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30%的股权;今年1月和5月,马云两次会见巴总理谢里夫,拟在电商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向巴输出经验;巴基斯坦当前领先的B2B平台和移动支付市场的新贵,也没有离开中国金融机构的参与。
三、安全风险与外部因素。巴基斯坦安全风险虽然总体稳定可控,但不确定性较为突出。2016年拉合尔”3·27″爆炸案背后的巴塔分支自由人党等宗教极端武装、2016年”5·30″事件背后的本土排外势力,和以2016年3月在俾路支省被捕的库尔·雅德夫为代表的境外势力等各种势力,对走廊建设造成严峻的安全挑战。在巴中企项目时间跨度长、施工地域点多线长、用工数量庞大、员工驻地分散等特点,以及近年在巴华人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也空前加大了安保难度。今年5月下旬,两名中国公民在俾路支省首府奎达被绑架并可能已经遇害的消息,正是这种持续性安全风险的例证。
此外,印度对走廊建设的消极态度,在巴国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走廊途经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而克什米尔问题在印巴分治七十年来长期制约双边关系发展。北京反复强调,中巴经济走廊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影响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连日来巴印两军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激烈交火,不仅使南亚地区紧张局势出现升级,也将对两国通过协商解决争议的努力与各方参与走廊建设的进程造成一定干扰和困难。
尽管如此,也正因如此,作为着眼长远的合作框架,中巴经济走廊可以也应该在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发展消除贫困,进而创造持久和平的地区环境,是区域联通发展的大势。至于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终归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当然,中国不是”接盘侠”。一方面,中国向巴输出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员,欢迎印度、阿富汗、沙特等各方参与走廊建设,希望瓜达尔港与伊朗恰巴哈尔港等港口开展互补合作而非商业竞争,同时并不在巴谋求土地或设立海外军事基地;但另一方面,在商言商,只有在巴经济趋稳向好、出口额增长、外汇储备攀升、国家税收和就业机会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才能更好地避免债务风险和财政负担,从而为中巴双方夯实深化融资领域合作基础,协助巴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使其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创造条件。简言之,中国是此间的破局者,而不是一些人想象里的搅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