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美国大学毕业典礼讲话中联系自己在美经历,赞赏了美国空气,民主自由,在中文网络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
杨舒平在讲话中描述中国大陆空气污染严重,出门都要戴五个口罩,并称呼吸美国的空气”新鲜而香甜”,有种”奇妙的奢侈感”。
周日(5月21日)在马里兰大学学心理学和戏剧专业的毕业生杨舒平在讲话中还说,”民主和自由就像新鲜空气一样,值得为之奋斗”。
一石激起千层浪,杨舒平的话激起中文网络谴责和报纸评论批评。她的故乡云南昆明的许多人也纷纷在网络发出批评。
人肉搜索
云南省昆明党政信息官方微博针对上述讲话引起对昆明空气质量的质疑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昆明四季如春”,并说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昆明的空气倒极有可能”新鲜而甜美”。
周三(24日)新华社的英文推特账号还播出昆明街头的实时视频,其中有记者采访路人谈空气质量,并说街上大多数人并不戴口罩。
中国外交部在例行的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也表示注意到了有关网络评论。外交部发言人说”任何中国公民、对于任何事的表态都应该负责任,不仅是有关中国的问题,对任何问题都应该如此。”
许多愤怒的网民还对杨舒平开始了所谓”人肉搜索”。许多批评指这位女留学生对美国听众投其所好,说”言论自由并不代表不尊重事实”。
被卷入舆论漩涡的杨舒平周一在社交媒体发出道歉声明,并说今后会吸取教训。她说没有料到自己的演讲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对此她深感不安。
杨舒平说”深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深感自豪……”,并说自己无意贬低自己的国家和家乡,希望今后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做贡献。”
制度之争
中文网的舆论波澜也受到了主流英文媒体关注。《纽约时报》报道说,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占美国国际学生的1/3,是印度在美留学生的两倍。
报道认为,这件事情说明了随着中国在海外的留学增多,他们对中国或其一党制的看法会在网上更广泛传播,但也会引发来自其他学生或社交媒体用户的嘲讽甚至威胁。
英国《泰晤士报》相关报道的标题是”学生的言论自由激起中国人的愤怒”。这场中文网络争议被英文报道说成了言论自由和政治制度之争,中国网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受到了指责。
差不多十年前,也是一位在美国的中国女留学生引起的类似争议受到中文和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2008年在美国杜克大学的女留学生王千源在校内一次支持中國政府与支持流亡西藏的对抗示威中被网民指为”汉奸”,因为她在示威中对流亡西藏支持者表现出理解和支持。
不同解释
中国社交媒体也有对杨舒平讲话较温和的评论,说这不过反映出年轻人在中国所受教育烙印。她的讲话稿是典型的中学生作文范文:观点草率,口号不少。虽然内容经不起推敲,但被贴上”辱华”的标签,就有上纲上线之嫌。
中国文化中一直有”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的传统,有评论认为年轻学生在美国讲话迎合美国主流价值,即使有夸大不实之处,也不必求全责备。前面的评论者说,网络讨伐者和被讨伐者可能和时下年轻一代人一样,都没有什么信仰和价值观,大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谁也不比谁更有资格指责别人。
不过上纲上线,把类似网络争论联系到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中国独有吗?试想一位印度学生,或俄罗斯学生在美国发表类似亲美言论,也会激起本国舆论反弹吗?
以前曾经有美国智囊学者在伦敦智库谈到中国民族主义和国家意识的时候说过,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在民族心理深处,总把美国当作追赶目标。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试图在经济上,甚至军事实力上赶超美国。
也许是这个原因,比较中美两国优劣的言论常能触碰到中国民族心理的敏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