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周日至周一(5月15日)在北京举行 。尽管参加峰会的国家首脑不多,但此次峰会仍然吸引很多国家的官员、学者以及大批记者。究其原因,还需要从”一带一路”的核心说起。
“一带一路”概念,最早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此后,这一最初比较空泛的概念成为中国内政和外交的重点。
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中国官方这一文件总结说,”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曾解释”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在五个重要方面有”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这五通说得更直白,就是希望沿途各国政府对此倡议给予政策上的便利,以便把各国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对接起来,与中国做生意的同时,参与中国牵头的金融系统,如此等等措施让沿途各国老百姓都成为中国的粉丝。
现实与梦想
习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概念,与其在2012年11月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 “中国梦”一脉相承,甚至可以说是复兴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中国国内政治而言,”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级顶层战略,称得上是今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由于一带一路的重建,事关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因此 习近平的这一倡议被中国舆论赞誉为”打开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瓶颈的钥匙”。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曾撰文称,”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之路。文章承认,中国总有一些舆论质疑”一带一路”,认为这是一项好大喜功的工程,终会落得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但他坚持认为,对中国本身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趋于平衡,有助于拉动中国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而对国际而言,重建一带一路,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窗口,为处理乱世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丁一帆还乐观地认为,如果一带一路重建成功,包括阿富汗在内的诸多战乱国家将有和平的希望。
因此,有评论认为,果真如此,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大大上升,不仅达到《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而且距离世界大同的理想不远。
然而,要实现如此理想谈何容易。
背后动机
从中国经济来看,中国政府希望”一带一路”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资金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为中国带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带一路”对习政权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在香港的中国经济学者张炜向BBC中文表示,这样的希望”一厢情愿”。他说,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均收入很低的国家,贫困人口很多,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资金过剩。他还认为,向投资环境恶劣的贫穷和动荡地区投资不可能有效解决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却会浪费中国的宝贵资源。
张炜认为,对习近平个人而言,将他描绘成一个具有全球眼光和国际领导力的领袖,目的是在中共19大之前巩固习近平的政治权威。
国际会计审计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2016年2月曾就中国新丝路倡议发表报告,标题借用了英国70年代著名乐队”披头四”的一首名曲”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这条漫长曲折的路)。
报告认为,2000年前古丝绸之路,是由于外国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自然形成 ;而如今计划中的一带一路,更多是中国出于自身利益而推动。
该报告还预计,如果一带一路倡议全面铺开,整个实施的过程将是长期的,时间跨越至少30到40年。
“2049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因为那一年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建国100周年。”
几十年太远,两年却在眼前。在本次的高峰论坛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届时参加国家数量的多少、官员级别的高低,都可以看成是判断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成功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