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各上行10个基点(BP);但央行强调,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上行不是加息。
3月1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2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45%,此前为2.35%,上行10BP;2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此前为2.5%;400亿元的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75%,此前为2.65%。
同时,央行开展3030亿元MLF操作。其中,6个月期MLF操作利率3.05%,较前次上行10个基点;1年期MLF操作利率3.20%,较前次上行10个基点。
此次公开市场中标利率上行恰逢美联储加息,有多位市场人士认为,此次调整可能会强化中国利率水平将与美联储加息共振的预期。
央行随后发布的答记者问指出,中标利率上行主要反映近期国内外影响下市场资金的供求变化,是跟着市场利率走的。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出现回升迹象,物价上升导致实际利率下行;与此同时,海外经济改善,美联储三个月内两次加息,美国债收益率也带动全球收益率曲线上移。内外因素传导效应叠加,市场利率已经迅速有了反应。
“央行有工具控制狭义信贷,但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多增,央行并无像信贷那样的直接调节手段,只能采取公开市场利率提升的手段。在资本项目管理加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有一定独立性,美联储的利率提高,并非国内利率上升的充分条件。”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央行有关负责人强调,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而中标利率上行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中标利率变化不等于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BP至0.75%—1%,同时维持2017年加息三次的预测不变。这是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
然而美联储加息幅度不如预期那么“鹰派”,美元指数回调,下跌超1%。3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862,上调253点,升值幅度创近两个月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