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88岁高龄辞世的作家邱永汉生前曾在日本出版大量有关理财的书籍,因此在日本被被称为“赚钱之神”。邱永汉出生在台湾,在那里长大,曾在香港生活,在成为作家以后选择日本作为工作地。邱永汉晩年曾在中国大陆进行股票和房地产等投资,对中华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是日本知名的中国通。笔者只读过邱永汉的一部著作,书名为《中国人与日本人》。书中对日本人和中国人表面上相似实则不同的文化与商业现象进行了幽默的阐述。
在书中有一章的标题为“日本人的自我反思,中国人的自我肯定”。详细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大概内容是日本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喜欢反思自己的能力,而相反中国人总喜欢夸耀自己的能力。读到此,我会心的笑了。日本人的确喜欢自我反思。不论公司还是学校,每当一项重大工作和活动结束,都会召开反思会,相互指出做得还不到位的地方,商量应该改善的问题。而电视和报纸也都是将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存在的问题特别罗列出来,不断进行反思。
而说到中国人,也正如邱永汉所言喜欢自我肯定。笔者经常看到有中国人面对其他人吹嘘自己如何有能力,如何了不起。在联合国等国际社会公开场合,中国人也喜欢滔滔不绝地讲述中国的优点。日本人甚至会有些羡慕:“中国人真擅长自我展示啊”。日本人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恐怕是因为日本人从小的时候就被灌输了“要改正不好的地方,使以后变得更好”的观点,从而养成了喜欢反思的性格。与之相反,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自我肯定,最深层次的想法肯定是“相互承认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使好的地方进一步发扬光大”。
虽然无法简单地断言哪种品质更好或者不好,但笔者在内心中认为,一味只顾反思的日本人很容易千人一面,所有人都变得毫无区别。找出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进行修正的思维方式即使可以生产出精巧的产品,但却难以创造出独创性的产品。对于笔者这样的观点,有一个人非常赞同。这个人是原日本银行(央行)的高管,上世纪90年代曾常驻美国。这个人说:“美国人通过称赞使人成长。因此,在真正需要的时刻,人们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如果像日本这样一味只顾批评,就难以培育出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才”。
当时,笔者刚成为管理人员,负责审查记者的报道和能力。在这位高管言论的影响下,笔者下定了决心,决定“从今以后我也通过表扬来培养人才。这才是真正为日本社会着想”。在此之后,笔者开始对记者的报道大加表扬。但与预期相反,记者的报道水平却未见提高。还不如像原来那样,指出不好的地方,让其进行自我反思,然后重写稿件更能写出好的报道。笔者在不知不觉之间减少了表扬,增加了批评。理想瞬间就破灭了,因为日本人不喜欢思考如何发扬自己的优点,而擅长思考如何减少自己的错误。从儿童时代起就被灌输要时刻进行反思、同时又总受批评的人即使突然受到表扬,也许也会感到无所适从吧。
日本人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反思和批评呢?据称日本人是辗转流落到日本列岛的多个民族进行融合而诞生的。各民族要在狭小的岛屿上和睦生存下去,就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张,就必须减少被他人厌恶的行为。另一个原因在于日本人的祖先选择了农耕之路,即使每个人的力量很弱,只要大家能齐心协力进行耕作,农作物就能获得丰收。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不能从事庄稼活儿等集体劳作的人,自然就会遭到批评。与此相对,美国人和中国北方人的祖先是狩猎(骑马)民族。在狩猎中,如果个人能力不够优秀,就难以捕获猎物。从集团整体看,通过称赞提升个人的能力,进而使具备卓越能力的人增加,这样才能捕捉更多猎物。
传统经济学和经营学都站在人类完全相同的观点来探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但笔者却觉得,如果社会和文化存在差异,或许就需要不同的方法。对美国人和中国人而言,那些对自己优点视而不见、唠唠叨叨批评自己的日本上司绝对是无能的高管。受到批评的员工会想,“在这样的上司手下,怎么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于是员工的干劲儿也就随之下降了,同时劳动生产效率也受到了影响。类似的情况肯定存在。笔者认为,对于在喜欢自我反思的日本社会长大的人,要以批评为主,时而给予适当的赞扬,这样效果最好。而对于喜欢自我肯定的中国人,则应以赞扬为主,时而给予一定的批评,这样或许更为妥当。
顺便补充一句,笔者认为作为经济评论家的邱永汉之所以在日本备受欢迎,在于他站在经济学家和经营学家都经常忽视的“文化”和“社会”角度,对商业和投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