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访日外国游客的激增,日本的商业街和旅游地近来一片热闹的景象。而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旅游相关人士则满面愁容。原因是从境外到访中国的游客正持续减少。在本应远远超过日本成为旅游大国的中国,眼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中国入境游客正在减少的原因之一是严重的环境污染 |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2014年1~11月访问中国大陆的境外游客人数为1亿1691万人,相比上年同期减少1.1%。而在2012年和2013年,也分别同比减少了2.26%和2.5%。由此可见,入境游客的低迷很可能不只是一时性的现象。
地方比中央更感到危机
在此背景下,有关中国旅游产业的会议接连在江西南昌召开。会议之一是于1月13日起召开的,地方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和研究人员参加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另一个会议是于15~16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该会议有国家旅游局高官等出席。
其中,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内容显然是一副“中央政府会议”的气氛,会议中罗列了各种对领导的称赞。例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引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说法称,“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于内容过于宽泛,甚至有些让人难以弄清其与旅游产业究竟有哪些关系。
2014年访日外国游客比上年增长30%,增至1341万人 |
随后又介绍了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表示李克强总理要求我们“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所指出的虽然与经济有关,但仍然缺乏具体性。
而在此之前召开的另一个会议——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则有所不同。例如,福建省旅游局长朱华提到游客减少的问题,强调称“入境游市场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长期经济走势低迷的问题,也有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消费问题,同时也有旅游产品陈旧、旅游宣传方式落后以及其他诸多的问题”。或许是因为与中央相比,这些问题对于地方来说更为切身。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舆论调查领域专家刘志明的发言更具有冲击力,称根据相关调查影响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因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也有一个相同的因素,那就是中国的国家形象下滑。
与“修身养性之道”等等说法相比,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讽刺,但刘志明指出问题是有其依据的。那就是,社会科学院与旅游相关新闻社联合,在2014年以23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3000人为对象实施了舆论调查。
入境游客中的“外国人”仅占20%
刘志明的发言考虑了调查结果,所谓“国家形象下滑”,具体来说指的是“严重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腐败、治安差、食品安全”等问题。刘志明指出,国家形象下滑成为影响中国入境游客人数近年来减少的主要因素。
|
然而,在这里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虽然统计数据显示“入境游客人数”确实正在减少,但实际上入境游客中的外国人占比仅为20%,多半是来自香港和澳门的游客,因此港澳游客的减少对整体数量的减少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是对中国没有太多了解的外国人,就连被中国政府称之为“同胞”的人们也正在“疏远”。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更能看到入境游客减少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环境破坏、缩小贫富差距、确保食品安全,这些都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虽然中国国内对这些问题无法得以顺利解决而产生的不满很强烈,但同样的问题也给访问中国大陆的“同胞们”的心理带来了影响,并有可能正在拖累中国的旅游观光业。
中国在经济上猛追美国,但这一动向并非与境外的“华侨经济”毫无关联。有观点认为,虽然经常出现投机资金流入中国的问题,但经由香港出入的资金多与华侨有关。即使是在访问中国的“外国人”中其实很多也是华侨。这一点与对于日本经济而言的“海外”大为不同。
刘志明在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还强调,前途光明,但是道路还有些曲折。不仅需要在传播面和信息量上的扩大,更需要质的提升。
中国如果放任堆积如山的社会问题不予解决,将无法展现“质”的提升。因为中国所面对的其实很多是了解中国实情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