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接二连三地落实限制移民入境等竞选承诺,令全世界感到不安。而对于东亚来说,担忧的或许是特朗普在就任之前提及的改变“一个中国”政策。所谓“一个中国”,通俗地说就是不承认台湾独立的政策。如果确实遭到改变,将成为有可能动摇整个东亚安全保障、以及跨境经济分工体制的历史性重大转折。特朗普或许是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在就任之后还没有公开提及。
韩国《中央日报(日语网络版)》1月23日刊登了该报专栏作家撰写的专栏文章,题为《特朗普:中国最好一分为三》,据称,一直接触特朗普阵营的消息人士表示,特朗普在当选后会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之际,基辛格回答称,“如果是为了国家利益,最好将中国变成3个,而不是2个”。提到基辛格,是创造美国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契机的人物。
基辛格信奉不拘泥于意识形态、而是基于势力均衡的国际政治,1971年秘密访问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通过接近中国来牵制与中国对立的苏联,迫使苏联作出让步。同时,作为交易的筹码,美国始终坚持中国要求的“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一个中国原则。如果主导一个中国原则出炉的人物建议作出调整,那将是令人大吃一惊的新闻。
基辛格70年代预测中国崛起?
1970年前后的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尽管美国应重视同属西方阵营的台湾,但基辛格却接近中国大陆,对苏联打出了“中国牌”。借助中国牌,美国不但从越南撤军,还通过苏联的让步,成功缓和了局势。或许已有观点认为,如果将基辛格式的外交术应用于现在的国际关系,美国该打台湾牌,以迫使大陆作出让步。
但是,笔者并不认为作为亲华派闻名于世的基辛格会作出改变一个中国原则的发言,搜寻了英语和中文报道,但结果并没有找到类似消息。《中央日报》专栏的内容真假难辨,或许仅仅是指出了相关人士的单纯臆测。不过,基辛格建议特朗普为牵制中国而接近俄罗斯的报道则时有所见。
曾担任共同社华盛顿支局长等职务的春名干男也于1月20日在国际信息网站foresight上发表专栏文章,标题为《“外交顾问”基辛格:为了实现特朗普转向“亲俄罗斯”》。文章中透露,基辛格曾对访华前的尼克松总统表示:“在20年以内,你的继任总统如果和你一样聪明,将靠近俄罗斯(苏联),与中国形成对立”。
与中国携手牵制俄罗斯的基辛格是否预测中国迟早将变得强大,但真的预测到了在遥远的将来与俄罗斯携手吗?要改变一个中国原则,基于势力均衡论的立场出发很容易能得出这个结论。商人出身、喜欢博弈的特朗普,或许采取和不拘泥于理念的基辛格非常相似的外交。这些猜测或许正是相关报道的背景。
台湾形成居间连接中美的经济圈
像笔者这样长期在中华圈生活的人容易认为一个中国原则将被坚持。中国大陆强烈反对改变这一原则的行为。1995年时的克林顿政权曾允许台湾的总统李登辉访美,结果演变为表示反对的大陆在第二年春季之前在台湾海峡实施导弹演习、而美国向当地派遣航母的事态。如果考虑到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将不会改变一个中国原则,这一直被视为常识。
一个中国原则通常是从安全保障的观点来谈论,不过当下其经济意义也十分重大。在基辛格在美国政府任职的70年代,大陆与台湾尖锐对立,但是从80年代末开始两岸开始启动交流。92年两岸被认为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台湾企业也开始对大陆投资。以鸿海精密工业为代表的台湾企业开始在大陆面向苹果等美国企业开展组装生产,并不断壮大。
以台湾为中介,连接中美的经济圈诞生。考虑到相互依赖度不断增强的美国、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关系,一般认为美国不会改变作为前提的一个中国原则。但是不太重视经济的相互依赖的特朗普成为总统。横跨太平洋的经济圈说起来好听,但实际上不过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路径。对于特朗普来说化解巨额的对华贸易逆差才是优先解决的课题。
中美在安保对立,在经济层面继续合作?
如果美国希望使本国利益最大化,对中国的顾及将减弱,“一个中国”原则将不再是美国必须遵守的原则。特朗普认为,经济的相互依赖不会成为调整“一个中国”原则的障碍。如果调整“一个中国”原则,两岸的对立将加深,跨太平洋经济圈也可能出现风波。台湾企业在大陆组装产品,日本企业也会大量供应零部件,如果美国、大陆、台湾的关系出现动摇,不仅在安保层面,在经济层面日本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笔者认为当前特朗普调整“一个中国”原则的发言只是为了迫使中国做出让步,也许这么想过于天真。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中美即使在安保层面对立,在经济层面也将相互妥协,但是这种情况未必会永远持续下去。如果美国的保守派像看待曾经的苏联一样将中国视为主要敌人,认为必须削弱中国的力量,那么就不能断定不会调整“一个中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