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停的在网上各种群里看到抱怨“阿三”和“烙印”的声音,终于忍不住了。似乎美国职场华人的路,是被印度人堵死的,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真的是这样吗?我把话说狠点,我倒认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华人,大部分其实是不愿意面对现实,而是胆怯的躲在了三块遮羞布的后面。
都说聪明容易善良难,今天决定大尺度的刻薄一把,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
这三块遮羞布是
1. ”因为我们英文不够好,所以吃亏”
2. “因为印度人不好,会拍马屁,又抢了我的功劳”
3. “因为职场的华裔先辈不好,没有传帮带”
看出来没,反正都不是自己不好。都不怪自己,而是怪英文,怪“烙印”,怪华裔的前辈不给力。
英文不好这块遮羞布
是真的英文不好,还是因为言之无物,索然寡味?从我的观察,西方社会其实还是蛮公平,说话没人听,原因往往是下面几个:
- 没有内容
- 没有见地
- 没有逻辑
- 没有激情
没人在乎听你说什么的时候,最自然的反应,就是躲在“我英文不够好”这块遮羞布的后面,因为这样至少还保护了自尊。我倒是看惯了结结巴巴的人,因为说话有内容,有深度,有逻辑,有激情,大家就愿意去听。
建议看一下这篇文章,来想想是真的英文不好,还是交流能力不够?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壳牌面试官八年记(1)| 什么叫交流能力
A 印度人不好这块遮羞布
职场华人为什么常常被印度人超过?我的观察是,华人工作用功,而印度人工作走心。
印度人总在琢磨公司的“大事”。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公司组织架构,公司的远景和战略,他们常常比华人更加清楚。
好多华人员工,忙忙碌碌,连停下来和人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你不和老板交流,怎么知道你做的是老板需要的?你说印度人拍马屁,讨老板喜欢,可是人家其实是走心,时时刻刻换位思考,想着老板需要什么,这不比闭门造车强吗?
打个比方,我就见过中国同事,没理解老板想要造一个轮船的目标,啃哧啃哧造出了一个非常先进的飞机发动机。这老板能下得来台,能给他的老板交差吗?
公司大了,做事虽然重要,知道为啥做其实往往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颗螺丝钉,光自己好不行,还得是那个大机器所需要的。印度人这一点就常常很强:想老板所想,急老板所急,此为走心。
我看到好多美国或欧洲或印度的同事,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和人说话,吃饭,喝咖啡。实在事情做不完,就下班后做。华人上班时间,总体而言,工作太多,说话太少,虽然用功,但没给人走心的感觉,似乎还是或多或少混口饭吃,一不如意就跳槽,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跳来跳去,还是金字塔的低端。
最近参加了一个创业群,一位华人创业者聊起他在美国的经历。他说美国归根结底还是讲究和认可价值。在这个地方,只要你的产品或服务真的有价值,在这个成熟的市场,还是会有人认可。如果你觉得美国不公平,那你试试给我找到更公平的地方。
华裔前辈不给力这块遮羞布
这块遮羞布用的也很多。可是人家为什么一定要提携你呢?
我想起自己一件惨痛的教训。2006年我想换一个工作。当时一位华裔前辈帮我推荐,得到了他的公司面试。不是他的部门,所以他并没有亲自参与。我面试通过了,可同时也面试了两家别的公司,结果我没有接受他公司的聘用。这本身其实没什么,但我竟然都没有想起来和他沟通这件事,连通知一下也都没有,他后来知道了非常不高兴。
职场的互动,包括前辈后辈之间的交流,从来都不是单行道。前辈的提携,一定是有理由的,或者看到你的潜力,或者是你的思考或经历对他有些启发,否则人家的激情来自哪里?
结论
今天说的极端了一点,也刻薄了一点,其实就为了扩大一点效果。其实我知道,在美国的华裔,很多很多真的非常优秀,各方面都很优秀。从加州到波士顿,从纽约到休斯顿,各行各业我都亲眼见到很多很牛逼的华人。所以网上的那些论调,其实我觉得非常可悲。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负责,而不要把责任推脱给别人。
还记得我刚进公司的时候,一次打算和部门总裁为一件小事吵架。一位小伙伴说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Even if it’s justified, if it’s not constructive, then don’t talk or complain about it !”
(“就算你要说的或者抱怨的事,理由是充分的,如果它不是建设性的,那就不要去提!”)
对“烙印”的抱怨,我觉得就坚决属于此类。就算你觉得理由再充分,事实再确凿,也于事无补。不如多花点时间来提高我们自己的实力,而不要像祥林嫂一样成天去抱怨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