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野蛮人”背后的逻辑

突然大量买入优秀企业的股票,导致股价大幅波动,企业管理层乱了阵脚,其他投资者也趁机发起收购攻势。在中国的股市,投资企业和业务企业瞄准特定的上市企业大量收购股份的例子在2016年不断发生。与买家站在一起的保险企业好像把通过投机性强的保险商品收集的资金作为了原资。无论怎么谴责投机资金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当局批判这是“野蛮人”的行为,不过由于能巧妙地钻金融监管漏洞的空子,这种现象并不容易杜绝。

从陌生人到强盗

“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主席刘士余12月3日在投资基金行业的会议上这样斩钉截铁地说。谁都知道刘士余说的是谁。

“野蛮人”的说法最初是2015年12月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企业的董事会主席王石提出的。深圳宝能投资集团收购了该公司25%的股份,一跃成为其最大股东,对此王石表示不允许“野蛮人”入侵,进行了牵制。现在从政府官员口中说出了同样的词。

在最近的中国市场,除万科以外,其他不正常的股票收购和随之出现的股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也不断增加。11月下旬,中国建筑和格力电器的股票交易额在市场上猛增,谁在收购成为话题。

格力电器调查了股东构成,12月1日的公告表示,“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前海人寿是宝能旗下的企业。市场上有观点认为,格力电器也与万科一样成为宝能的买入对象,12月1日格力的股价涨停。除此之外,宝能还大量持有中国南玻集团等的股份。

收购中国建筑股票的,是以收购海外知名酒店而闻名的安邦保险集团旗下的企业。安邦也是万科的股东。目前在中国,除了宝能和安邦外,还有“富德金融投资”等大约10家企业集团因大量收购股份而开始为人所知。

资金的来源

资金的来源此前很少为人所知,但以当局的监管为契机,大体情况正日趋明朗。作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12月5日宣布,未来3个月禁止前海人寿申请“万能险”新产品。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万能险指的是客户的账户余额与投资收益联动、有增有减的投资型人寿保险商品。前海人寿等中型寿险企业通过承诺高收益率进行销售。香港媒体有观点指出类似于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此前作为面向个人的投资商品风靡一时。

演变为大量买入股票的模式是这样的。万能险由于承诺高收益率的性质,需要持续提高投资收益。同时必须在较短期间内向客户返还收益。第一上海证券的策略分析师叶尚志表示保险公司不得不通过与债券等相比风险更大的股票投资来确保较高投资收益。

万科和格力电器都是总市值巨大、且业绩稳定的优秀股票,同时股东构成多样化,反收购措施薄弱。与少量购买后等待股价上涨相比,如果通过自己大量买入来推高股价,投资成绩也将随之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负责人被这样的诱惑所驱使也不难理解。

大量买入万科股票的企业除了宝能和安邦之外,还有类似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的实业公司。各公司虽然都成为大股东,但据称对万科提出经营改善等具体要求并不明确。如果目的并非寻求业务方面的合作,而是单纯期待股票上涨,逻辑上就能讲通了。

推高股价与市场操作

作为发达国家的常识,像保险公司这样持有投资者珍贵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为了分散风险,不会将大量资金投入特定资产。但是在中国,低利率等运营困难的状况长期持续,本应慎重投资的保险公司也可能铤而走险。

当然,试图以保险商品筹集的资金为杠杆来推高股价的行为与操作股市的做法相差无几。对此,媒体也发出了批评声。12月7日的《中国证券报》电子版批评该做法导致股市行情剧烈波动、扰乱市场秩序。

而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证券当局也存在弱点。虽然证监会对扰乱市场的“野蛮人”提出严厉批评,但是保险公司在监管范围之外无法直接取缔。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证监会、保监会以及监督银行的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等监管当局众多,而监管当局无法相互协调合作成为问题。2013年中国设立了金融当局间的联络会议,但是香港《南华早报》称“截止15年年底只召开了10次会议”。

通过保险公司收购股票也可能是抓住条块分割行政管理的缺陷的伪装。保监会此次终于采取行动,继叫停前海人寿的万能险之后,9日又叫停了中国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人寿的股票投资业务。13日中国保险行业经营者齐聚北京,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指出“保险资金一定要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资金炒作者。保险业助推中国制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事实上禁止保险公司敌意的购买企业股票。

不过,仅仅临时束缚投资者的手脚并不能解决问题。在保监会采取行动之后,中国央行强化对海外企业的收购限制、抑制资金外流。中国国内的资金找不到去处。如果相关当局不能统一步调,与在暗处游荡的投机资金的猫鼠游戏还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