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家想象中的北京,读者并不陌生

阳光稀缺,以至于要根据经济阶层进行配给。学校拥挤不堪,最穷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学上,得排队等上好几天。

这些可怕的场景出自郝景芳的中短篇科幻小说《北京折叠》。8月,这部小说打败斯蒂芬·金(Stephen King),赢得了一项雨果奖(Hugo Award)。故事以未来的北京为背景,但很多情景似乎源自困扰当今中国社会的问题。

 郝景芳的科幻作品《北京折叠》在今年八月赢得了雨果奖。

郝景芳的科幻作品《北京折叠》在今年八月赢得了雨果奖。

  • 郝景芳的作品集《孤独深处》收录了《北京折叠》。

    郝景芳的作品集《孤独深处》收录了《北京折叠》。

32岁的郝景芳是首位获得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颁发的雨果奖的中国女性。去年,中国作家刘慈欣获得最佳小说雨果奖,成为首位亚洲获奖者。

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接受采访时,现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从事全职工作、担任经济研究员的郝景芳思考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线,表达了对“隐形人”的态度,以及她是如何为自己的故事寻找灵感的。

近年来,科幻小说在中国大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凭借作品获得国际认可。你认为是什么让中国的科幻小说独具一格?

中国的一些科幻小说读起来像是夹带着一些科幻元素的纪实作品。中国的科幻小说不一定是关于宇宙、未来、人工智能或科技。它可能是关于中国的当下甚至古代历史。

你的作品里有许多面临着令人筋疲力尽的决定的普通人。在《北京折叠》中,你笔下的老刀是一个为了女儿的学费而诉诸非法工作的垃圾工。你是怎么选择角色的?

我喜欢带有冲突特征的角色。有的有争议,有的面临挑战。我认为好角色不是纯圣人或魔鬼,而是那些难以判断的人。

在《北京折叠》中,你描述了一个严重分化成不同阶层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连经济阶层之间的结合都是禁止的。你为什么关注不平等问题?

我们从历史中会发现,在每一个新帝国建立之初,平等都是民众的愿望之一,但随着帝国的发展,不平等现象再次出现,人们不得不推翻帝国,从头再来。即便是现在,似乎也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未来,不平等仍将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挑战。

在北京,不平等问题特别明显,百万富翁旁边每天干活的就是农民工。这个故事在多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今天的人们面临的问题之上的?

我在故事里说的是未来,但灵感是当前的生活。在当今社会,尽管人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但各自的生活千差万别,彼此之间几乎没什么联系。在这个故事里,我想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表现这一点——人们共同生活却看不到对方。我想让人们意识到,他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隐形人。并且他们的决定,不管看上去多么无害,多么无足轻重,都可能会给其他人的生活带来不可逆转的重大影响。

你对中国历史兴趣浓厚。你觉得中国的现代时期是由什么来定义的?

我认为如果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现在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30年前,文化和传统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我们这一代和过去的传统没有同样的联系,我们从备受欢迎的西方文化中吸收了很多。

这有利也有弊。不好的一面是外国文化在中国没有根基,因此不管我们学到了多少,它都不是我们的。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多,这意味着我们迷失了自己。好的方面是我们没有传统的负担,渴望学习不熟悉的事物。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时代,没人知道我们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