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财政课题组(下称课题组)的研究显示,2010年以来,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六年达近5千亿。然而,虽然省级生均财政投入差距缩小,但城乡差距仍巨大,西部五县农村3-6岁在园儿童与城市孩子的发展差距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并且,据估算,全国约1600万幼儿没有幼儿园可上。
学者认为,以公立幼儿园为主、投入机构为主、投入硬件为主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或需调整。
学前教育财政激增
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也是中国城乡教育鸿沟的开端。国际上相关研究不断印证,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不足,将给他们的发展带来难以逆转的负面影响,最终形成贫困的代际传递。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儿童早期发展。2010年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实施两期,将于2016年底结束。2015年出台的《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随之而来的是财政经费的增长。课题组估计,2010-2016年的两期三年行动计划中,中央政府投入超过900个亿;地方政府投入超过4000亿。中央财政中有近85%投入了中西部,并带动下地方政府增加了投入。而在2010年以前,中央财政对此基本没有投入。由此,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百分比从2010年起开始激增,从2009年的1.36%增至2012年的3.23%。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博士称,经课题组估算,到2014年这一数字已达到3.54%左右,但存在地区差异,在上海等地已经超过9%。
同时,在此期间,幼儿园在园儿童数量大幅度增长,从2010年的约2977万名到2015年4265万名。截至2015年,中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09年的50.9%提高到2015年的75%。
“横向公平”改善 地域内差距仍显著
政府财政的大量投入是否促进了学前教育领域的公平性?
课题组通过测算教育部发布的历年省级生均教育经费(2007-2014年)的数据发现,基尼系数从0.39下降为0.35。这意味着省级之间的生均财政投入差异缩小了,促进了财政投入本身的“横向公平”。“这是好事情。”宋映泉表示。
地域内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差距尽管也在改善,但差距仍很显著。课题组进一步测算(2010-2015年)西部某省178个县生均学前教育经费和生均财政性经费的基尼系数发现,尽管这两个系数都在降低(意味着不平等性在降低), 但总体数值还是很大,前者从2010年0.50降到2015年的0.37,后者从0.71降到0.47。 同时,县域内幼儿园之间的财政投入差距大于县域之间的差异。
弱势儿童发展鸿沟巨大
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财政,却没有显著缩小弱势群体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发展鸿沟。
一方面,大量农村幼儿仍无园可上。据宋映泉的粗略估计,目前全国大约还有1600万3-6岁儿童不能入园,这些儿童大多数集中在农村。
另一方面,贫困农村在园儿童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与城市(包括县城和大城市)儿童的差距不断增大。
课题组2014年在西部五县抽样调查90所1800名左右3-6岁在园儿童发展情况,同时与北京10所未被注册的打工子弟幼儿园抽样的100多名幼儿作对比。他们就儿童发展差异分析显示,平均而言,五县农村孩子在认知、语言、阅读、体重方面,与县城孩子分别相差0.68、0.42、0.79、0.51和0.11个标准差;北京打工子弟幼儿园孩子的境况更糟糕,在上述几个方面,与五县样本分别相差0.79、0.62、0.62、0.56和0.55个标准差。且上述差距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这个差异是很大的。美国黑人孩子和美国白人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年数学的差距是0.1个标准差。”宋映泉表示。
同时,该调查发现,农村孩子的上述项目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差距不断扩大。
“钱给谁、怎么给”亟需调整
投入增大,但弱势儿童的发展仍远远落后,问题在哪?
宋映泉认为,这主要与财政投入机制有关,“钱给谁、怎么给”需要调整。目前,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仍“以投入公立幼儿园为主、投入机构为主、投入硬件为主”。
据他分析,近几年中国的学前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发展,除了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外,社会力量和家庭力量不可小觑。
社会力量主要指目前占多数的民办幼儿园。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民办幼儿园14.64 万所,占民办学校数量89.98%,在园儿童2302.44万人,占全国幼儿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4%。宋映泉称,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对入园儿童增量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民办幼儿园(约70%)。2013—2015年间,这一贡献更为突出,有90%的增量是由民办幼儿园提供。
此外,从各级各类学校家庭成本分担来看,幼儿园家长的分担是最多的,超过50%以上。
据宋映泉的估算,以中央财政为例,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在学前教育投入约900亿,90%投入公立幼儿园,95%投入园所而较少投入家庭和其他机构(比如社区、NGO),76%投入园所硬件建设而较少投入与提高保教质量相关的软件建设。
宋映泉认为,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将90%以上的资金投入公办幼儿园,并主要集中在硬件建设的政策似乎需作出调整。
宋映泉强调,首先,公办幼儿园质量不一定比民办幼儿园更好;其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园规模增量中民办园作用很大。财政大量投入公办园效益更低;最后,现实中公办幼儿园质量相对好、价格便宜,在园儿童多为优势儿童。资源集中投给公办园,增加这部分需求,但弱势儿童仍没法享受,会更大地增加学前教育领域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