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巴黎4日专电)恐怖攻击一再发生,法国人已认知到必须与威胁共存,媒体和专家都鼓励父母丶教师以坦率态度与孩子讨论,面对无以名状的恐惧和不安,孩子需要的,无非是诚实的解释与安全感。
去年巴黎恐怖攻击和今年尼斯卡车恐攻案发生後,「解放报」(Liberation)都制作了儿童版报导,以浅显语言对孩子说明这些影响法国社会的大事,内容包括简单的过程描述丶嫌犯背景丶紧急状态的意义,以及政府采取的措施。
解放报的儿童版报导,除了使用中性字眼,只描述已知的事实,也经过儿童心理学者审阅才刊登。
法国书市5月出现了一本题材罕见的儿童绘本,题为「风暴之後」(Apres l’Orage,暂译),标榜是专门与孩子谈恐攻的绘本,描述一名幼童在巴黎恐攻後观察到周遭人的态度和街上气氛的改变。
书末附有空白页,鼓励孩子在听完故事後画出自己的恐惧,另外还有由儿童心理学者写给父母的建议,提醒父母不要小觑孩子的理解能力,在社会发生重大暴力事件时,与其放任孩子想像和担忧,不如诚实面对。
法国城市丶青年及体育部也准备了一份指导文件,鼓励成人「简要但不回避地」与儿童及青少年讨论恐攻,让孩子表达对事件的看法,并且不要让他们接触到案件图片。
法国自去年起遭逢数度恐攻,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有风险,法国人正学习与威胁共处,幼小的孩子自然也能从社会的紧张气氛和大人们聚在一起谈话的内容,感觉到有什麽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
孩子对现实的感知和反应,很大程度取决於成人的态度,尤其9岁以下的孩子是最需要安全感的时期,许多儿童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好好拨出时间与孩子对话。
儿童心理医师胡佛(Marcel Rufo)接受「自由南部报」(Midi Libre)访问时说,「(身为成人)最好的态度,就是表现出一个成人的样子」,也就是在孩子面前收拾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倾听孩子的想法。
若大人自己表现出焦虑悲观的样子,或者试图掩饰,孩子也会跟着害怕,即使他不知道自己害怕的究竟是什麽;而无以名状的不安,会伤害孩子对成人的信任,对儿童心理发展最是不利。
专家们的共同建议,是关掉电视和网路。当前媒体数量太多,且未必都有社会责任的自觉,可能刊登不必要的细节和照片,父母不应让孩子接触未经把关的讯息。
与孩子谈恐攻,最重要的是倾听孩子的想法,询问他们对事件理解的程度,鼓励他们说出感受;若他们提问,不要以「你还小,长大就会懂了」这样的说辞搪塞过去,也不要因为话题太过艰难而懒於回应,那只会让孩子更加不安。
若孩子询问为什麽会发生恐攻,可以告诉他们,有些人强迫所有人遵循一样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但这是不对的,更不能因为彼此差异而伤害别人,社会上多数人是团结在一起且彼此支持,广场上的烛光和游行就是证明。
年幼的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是受保护的,因此父母在倾听和说明之後,要说一些能让孩子感到安心的话。
至於青少年,他们已有理解事件和自行搜寻讯息的能力,比起害怕,可能更容易感到愤怒,父母要注意的是避免他们受到煽情讯息的误导,在心中累积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