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要生产大约30亿个幸运饼干,几乎全部是在美国生产的。 但这些包裹着高深莫测的格言的酥脆饼干扩散到了全球。它们的身影出现在了英国、墨西哥、意大利、法国和其他地方的中餐馆里。在印度,它们吃起来更像黄油饼 干。2004年,巴西国家彩票的中奖数字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中餐馆连锁品牌唐人街(Chinatown)分销的幸运饼干中的幸运数字,比例高得惊人。
但有一个地方明显没有幸运饼干的身影:中国。
中国没有幸运饼干这一点长期困扰着去中国旅游的美国游客。如今,日本的一名研究人员认为她能够解释这个现象。名叫中町泰子(Yasuko Nakamachi)的这位研究人员称,幸运饼干几乎肯定发源于日本。
她的首要证据,是京都郊区一座寺庙附近的小型家庭式烘焙屋。那些地 方世代传承,它们用手工制作的爆脆饼干形状与幸运饼干类似,但却鲜为人知。她还指出了日本文学和历史中多处提到这些饼干的地方,其中包括1878年的一幅 画,画中一名男子正在一家烘焙屋里做这种饼干。那幅画比首次出现有关美国幸运饼干的报道早了数十年。
认为幸运饼干发源于日本的观点,至少是和直觉不符的。“我很吃 惊,”布鲁克林的全球最大幸运饼干生产商云吞食品公司(Wonton Food)副总裁德里克·黄(Derrick Wong)说。“人们看到它,就会认为它是中餐里的甜点,”他说。不过他承认,“中餐最薄弱的地方就是甜点。”
中町泰子是东京郊区神奈川大学(Kanagawa University)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生。她用了六年多时间,试图明确日本是幸运饼干的发源地,其中大量工作是在国立国会图书馆(National Diet Library)里进行的。她仔细查阅了成千上万份古老的文件和图画,还前往日本各地的寺庙和神社进行采访,对日式甜点用于占卜的历史进行了梳理。
中町泰子长期对甜点和小吃的历史感兴趣。上世纪80年代,她在纽约市的一家中餐馆里第一次见到幸运饼干。当时,她只是被中国人的心灵手巧所打动,认为那些饼干是一个有趣、聪明的主意。
直到90年代末,在京都郊区一座日本香火最旺的神社附近,她才在一家叫宝玉堂(Hogyokudo)的家族经营烘焙屋里再次看到那种熟悉的形状。
“它们和幸运饼干完全一样,”她说。“形状完全一样,也有幸运纸条。”
那些饼干是一名年轻男子手工制作的。他把黑色的烤架置于火上。架上放着圆形的模具,就像小型的华夫饼模具一样,里面倒入面糊。在饼干尚处于温热状态时,把小纸片折起来放进饼干里。看到这一幕后,中町泰子开始了她漫长的研究。
中町泰子在宝玉堂及附近一些烘焙屋发现的日本幸运饼干和美国人在餐 后随账单及几片橙子一起呈上来的幸运饼干有所不同。日本的幸运饼干更大,颜色是更深的棕色,馅料中含有芝麻和味噌,而不是香草和黄油。幸运签语不是塞在里 面的,而是被捏在褶缝里的(如果把饼干想像成吃豆人,幸运纸条就是叼在吃豆人嘴巴里的,而不是塞在它肚子里)。但是它们的血缘关系无可否认。
“美国幸运饼干太流行了,所以人们已经不认识真货了,” 松久刚(Takeshi Matsuhisa)一边说,一边娴熟地把热腾腾的饼叠成我们熟悉的弯曲形状。
这家烘焙屋已经在他家传了三代人,不过当地制作幸运饼干的传统还要早于他家的店铺。几十年前,很多甜食和糖果里都开始放入幸运签语,松久刚先生说。
“后来,许多公司意识到,在糖果里放签语不是好主意,于是它们都关门了,”他补充说。他家之所以把签语放在饼干外面,担心人们不小心把签语吃下去是原因之一。
几十年来,这家烘焙屋一直使用同样的23种签语(相 反,Wonton Food食品公司有一个数据库,里面有一万多种签语)。宝玉堂的幸运签语更像诗歌,而不是预言,尽管附近有些烘焙屋使用更新的签语,向顾客给出建议或做出 预言。在正对着神社的稻荷屋(Inariya)店内,一张签语上写着这样的建议:“为防止腰背疼痛和关节问题,在家里做些瑜伽之类锻炼。”
中町泰子在研究幸运饼干源自日本的过程中发现,在众多颇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中,一幅来自19世纪的故事书《藻汐草近世奇谈》(Moshiogusa Kinsei Kidan)里的插图格外重要。
饼干侦探日本的研究生中町泰子认为,幸运饼干在一个世纪前或更早的时候发源于京都附近。
在其中一个故事里,有个人物在煎饼店做学徒——在日本,幸运饼干也叫做“辻占煎饼”(tsujiura senbei)、“御签煎饼”(omikuji senbei )或“铃铛煎饼”(bell crackers)。
图中,这个学徒显然在用黑色的烤架在煤火上烤煎饼,如今,宝玉堂和不少烘焙屋依旧是这样做煎饼的。图中写着“辻占煎饼”字样,他旁边有很多盆子,装满了圆圆的东西——正是大堆的辻占煎饼。
这本书、这个故事和这幅插图都来自1878年。无论是声称自己发明或推广了幸运饼干的日本家族或中国到加利福尼亚的移民,都说这种饼干是在1907年到1914年出现的。
这幅图如同大海捞针,是学术界非常渴望的发现。“关于物品制作过程的艺术品非常罕见,”中町泰子说。“根本就看不到这样的东西。”
她还发现了幸运饼干的其他历史踪迹,为永春水(Tamenaga Shunsui)是一位生活在1790年到1843年的小说家,在他的一篇小说中,有一个女子试图用带有幸运签语的辻占煎饼来安抚另外两个女人。
中町泰子的作品最初于2004年发表在神奈川大学(Kanagawa University)的一份学报上,后来又被日本的一些媒体转载。総本家族说,确实有些顾客开始来宝玉堂买煎饼了。但是这份论文获得的关注相当有限,或许是因为幸运饼干在日本没那么有名。
如果幸运饼干的确起源于日本,那么它又是怎么成了美国中餐馆的保留项目呢?为了弄清楚这一点,中町泰子两次访问美国,主要是在旧金山和洛杉矶,她采访了不少制作幸运饼干的日本和中国家族的后裔。
幸运饼干之路可以轻松追溯到“二战”期间。当时它们是一种地区特 产,专在加利福尼亚的中餐馆里出售,名叫“幸运茶点”。根据后来对幸运饼干的生产者的采访,当时从太平洋剧院(Pacific Theater)回来的军人偶然遇到了这些点心。这些老兵们回到老家后,就问家乡的中国餐馆有没有旧金山中餐馆的这种幸运饼干。
酥脆工艺 宝玉堂利用一个木质模具手工制作幸运饼干。
这种饼干迅速蔓延到全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全国几十家小型 中国糕点和幸运饼干生产公司大约每年生产2.5亿个幸运饼干。其中一家较大的是旧金山的莲花幸运饼干厂(Lotus Fortune),它的创始人爱德华·路易(Edward Louie)发明了幸运饼干自动生产机。到1960年,幸运饼干已经是美国文化的保留节目,在阿德莱·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和斯图尔特·塞明顿(Stuart Symington)的总统竞选活动中都曾登场。
但幸运饼干在“二战”之前的历史是模糊的。若干加利福尼亚移民家 庭,主要是日本人,声称是他们发明或推广了幸运饼干,其中就包括萩原真(Makoto Hagiwara)的后裔。日本移民萩原真于19世纪90年代在旧金山金门公园内负责建造了日本茶园(Japanese Tea Garden),这座茶园的宾客会得到由旧金山的烘焙屋勉强堂(Benkyodo)制作的幸运饼干。
这段时期还有不少旧金山的生意人也在制作幸运饼干,比如风月堂 (Fugetsudo),这是一家家族烘焙屋,在日本城(Japantown)已经开了一个多世纪,仅在“二战”期间暂时关张;还有梅屋(Umeya), 这是南加州最早大批生产幸运饼干的公司之一;还有华人企业香港面条公司(Hong Kong Noodle)。风月堂和勉强堂都发现了他们最早的“kata”黑铁烤架,几乎和如今京都烘焙屋内使用的烤架一模一样。
“或许幸运饼干的包装应该写上‘日本幸运饼干——日本制造’,”勉强堂创始人的孙子加里·小野(Gary Ono)说。
中町泰子仍然不能确定幸运饼干是怎么跑到中餐馆去的。但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加州的很多日本移民都在开中式杂碎餐馆,提供美式中餐。梅屋向加利福尼亚南部和中部的100多家类似餐馆供应幸运饼干。
“这些日本人在某个时候一定说过,鱼头、米饭和泡菜是不可能在美国那么受欢迎的,”小野先生说,他发起了一场记录幸运饼干历史的活动,采访自己的亲戚,并且宣传kata烤架这一发现。
华人餐馆也在早期发现了这种饼干,中町泰子女士推断,华人制造商是在“二战”期间开始接手幸运饼干的生产,当时西海岸的日裔美国人都被送入拘留营,日本人的烘焙屋也都关门了。
黄先生指出:“日本人可能发明了幸运饼干,但确实是中国人开发了它的潜能。它是华裔美国文化。这种文化只有美国才有,中国是没有的。”
不少在幸运饼干初创之际扮演重要角色的日本移民的后裔,都认同这种 说法。“如果我们的家族当初决定卖幸运饼干,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成功,”萩原真的玄外孙道格拉斯·道金斯(Douglas Dawkins)说。“我觉得这很好。我觉得幸运饼干如果不是在中餐馆这样广泛的场所流行起来,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