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才的「关键环节」,主管不能犯这3个错!

Image谈到主管心里设定的人才必备条件时,会发现他们有些观点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因为人们经常会「放大极端值」:一旦遇到过把自己整得要死的部属,就会记下对方的特质和习惯,往後只要在求职者身上察觉类似表现,就绝不录用。然而,这些立论未必有科学证据支持,也无法据此预测未来工作绩效

难道面谈无法帮公司选出人才?我认为,问题不在於「面谈无效」,关键是你怎麽「妥善执行」。

凭感觉提问和评分,容易招聘到不对的人
照理说,为了便於比较应徵同一职缺不同求职者的表现,公司应针对每个求职者都询问类似的问题,以搜集一致的讯息加以评分,这在学理上称为「结构性面谈」(structured interview),也是选才时比较推荐的做法。

企业主管或面试官很常「凭感觉问问题,凭感觉打分数」,以下是3个最普遍克服的做法,如果能逐一迈进,往高结构性面谈,有助於让面试发挥更好的选才效果。

1.面试前没做准备,不知道问什麽 ?
面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搜集求职者相关资讯,事先没有盘点好自己需要哪些类别的资讯,如何得到想要的资讯?

很多面试者是在求职者进到面谈室以後,一边请求职者自我介绍,一边翻阅对方履历,听到有兴趣的主题,就多追问一些。这种做法很容易得到成堆不太重要丶无法预测未来工作表现的讯息,做出的用人决策品质自然不理想。

此外,习惯在面试时随意提问和评分,也很容易受到求职者「迷惑」,选错人进公司。心理学「印象管理」的研究指出,人们对於外貌出众丶喜欢自己的人会给予更高的评价,但是对你有好感丶或让你产生好感的人,未必符合职位需求,能帮主管分忧解劳。

2.对同一职缺的求职者,提出不同问题
大部分主管不认为这样做有什麽错,毕竟每个求职者背景不同,当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问,才能真正了解对方。

不过,假设公司要找业务员,你定义的必备特质包括不怕生丶可以承受连续被拒绝的挫折,如果没有针对求职者提出类似问题,而是因人而异,要如何检视和比对谁是最符合条件的人选?

3.只问面试官有兴趣丶却和职缺无关的问题
有些人会基於过往经验,自行设定面谈题目。我听过某位主管的必考题是:「你逢年过节会向谁拜年?」他还预设了最佳答案是「长辈」,因为这表示求职者会关心长者丶人际技巧良好。然而,这个推断并没有科学根据,说服力也不足。

有阵子企业很流行逻辑思考的面试题,像是「全市共有几座加油站?」这类题目的风险在於,求职者未必都能认同,「推论出加油站数量的人,较能胜任工作要求」。

要是没拿到 offer 的求职者上法院提告,说雇主问了与工作任务无关的题目,导致他没被录取,主张雇用歧视,这时候雇主就有责任要举证,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得到的答案,确实能有效预测求职者未来的工作绩效。万一拿不出充分证据,就很难打赢官司。

换句话说,思考题不是不能问,而是要尽可能和工作相关。例如,零售业者徵才时,提出「全市有几间便利商店」这类题目就比较合理,求职者即使未被录取,也比较不会采取法律诉讼或散播不利於公司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