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人性

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巴菲特的这句话在中国出名以后,有一个问题就始终缠绕在我的脑海里:到底什么是贪婪?什么是恐惧?我只能这样推测,贪婪和恐惧是人类或者动物的一种欲望,也是人类或者动物诸多情绪表现形式的一种,对于人类来说,贪婪和恐惧属于人性的范畴。

1720年,一家贸易公司南海公司,让当时的英国人陷入疯狂情绪,这家公司1月份每股股票价格是128英镑,到了7月份已经上升到1050英镑的价格。为了这只股票,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放弃了打官司,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放弃了铺子,牧师离开了圣坛,就连贵夫人也放下了高贵和虚荣。伟大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当时正居住在泰晤士河边的伦敦塔内,担任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他也禁不起金钱的诱惑,参与了南海公司股票的交易,最终因为南海公司股票价格大跌而亏损2万英镑,而牛顿当时的年薪只有2000英镑。泡沫过后,一切恢复平静,牛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可以预测天体运动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贪婪。

追随着牛顿的脚步,10多年后,一位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青年,大卫·休谟,却独辟蹊径,勇敢地向人性发起了挑战,他的梦想是成为人文科学界的牛顿。大卫·休谟计划采用牛顿研究自然科学的办法,把人类和社会的研究建立在类似的普遍原理之上。他过着节俭的生活,并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1736年,大卫·休谟只有26岁,却已完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这本名著:《人性论》。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大卫·休谟这样写道,“在试图解释人性原理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提出一个几乎是在全新基础上奠基的完整的科学体系,而这个基础正是一切科学唯一可靠的基础。”说到对人性的认识,巴菲特还称不上先知, 大卫·休谟才是真正的先知,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大卫·休谟和他的著作《人性论》

为什么贪婪和恐惧会由大脑产生?

受到大卫·休谟《人性论》的启发,我推断贪婪是和人的愉悦情绪相关联的,而恐惧是和人的痛苦情绪想关联的。获取愉快,避免痛苦是植根于人类大脑的基因,而贪婪与恐惧也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

当人类的祖先开始直立行走后,他们在原始的森林或者大草原上寻找食物,并且享用这些食物,这个过程的结果令人类心情愉悦。因为在很长的时间内,人类需要的物质是极其匮乏的,这种环境使得人类随时面临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找到食物的人,不仅维持了自己家庭和孩子的生计,其技能还会获得族群的其他人认可,这会进一步刺激了他寻找更多食物的雄心。

与此同时,人类的祖先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包括猛兽等动物的攻击。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恐惧开始扎根人类的大脑。如果听到树林中的响声,人本能的动作就是拔腿逃跑,因为一旦响声是猛虎或者毒蛇发出的话,逃跑才可能活命,不立即反应就会有生命危险。

理论物理学家马克·库坎南在其著作《隐藏的逻辑》一书中这样评价现代的人类:我们长着现代人的头,却拥有石器时代的大脑。他写道:“在99%的人类历史中,我们的祖先都住在一个小型的游牧民族中,打猎和采集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他们整整一辈子都在露营旅行,并以采集植物或者狩猎动物维持生命,经过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会逐渐给人类的大脑带来利好的变化,使大脑能帮助我们的祖先解决最紧迫的日常生存问题——打猎、寻伴、抚育后代,辨别谁能信任,谁是危险分子。”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人类头脑中的贪婪和恐惧诞生于打猎和采集的环境中,并随着大脑和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进一步进化。

社会弥补了单个人生存的弱点。只有通过社会,人才能补足他的缺陷,并同其他动物保持势均力敌,甚至取得对其他动物的优势。通过协作,我们的力量得到增强;通过分工,我们的能力得到增加,而通过互助,我们就能较少地遭受偶然发生和意外的事故。

财富给人类带来愉悦和便利,这导致人类的大脑倾向于趋利避害。

对财富的追逐起源于人类对自然以及自己生存环境的恐惧,更伴随着人类欲望中的贪婪。如果没有财富,人会饿死,也难以在自己的族群中获得声誉和地位;这种对物质短缺的恐惧激发了人类去追逐财富。而财富一旦满足了人类的基本需求之后,对财富的追逐更多伴随着贪婪。1493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动力来自对黄金的追逐;大英帝国的崛起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其源动力都来自人类自身对财富的追逐。

财富就这样跟人类大脑中的愉悦和痛苦的情绪开始挂钩,并形成了长久地条件反射。大卫·休谟认为,财富的真正本质就在于取得生活中的愉悦和便利的能力。

在《人性论》这本书中休谟写道:“货币之所以被看作是财产,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赋有某些如坚固性、重量和可熔性那样性质的金属,而仅仅是因为它同生命中的愉悦和便利有一种关系。”

正是这种联系使得人类形成了趋利避害的习惯。在采集和狩猎的环境中,一旦损失一点食物或者财产,人就将面临非常危险的境地,生命甚至可能不保。这种环境造成了人类大脑对损失特别敏感,损失所带来的痛苦程度甚至远远大于人类获得财富的愉悦程度。股票价格下跌时,你会感到痛苦,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吗?根源在于人类通过进化而形成的大脑。

财产权的起源与人性有关

18世纪之前,西方哲学的根基落脚在人类是理性的这一假设,大卫·

休谟的《人性论》一出,在当时的英国并未受到读者的重视,却已经是石破天惊。

休谟指出,人类不受理性的宰制。理性扮演的角色只是工具,让我们知道如何满足本身的欲望,欲望的源泉来自情感:愤怒、情欲、恐惧、悲伤、嫉妒、愉悦、虚荣与希望遵照理性原则生活的矛盾情结。说来说去,人类是习惯的动物,由其情感得以运作的社会环境所塑造的产物,我们学会克制内心的热情,依据社会的制约,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休谟更进一步指明:人类永远无法克服自身或者他人狭隘的灵魂,人人短视近利,只顾眼前。这就是人性,不要妄想去更改。

《人性论》中写道,“我们拥有三种不同的财富:我们内心的满足;我们身体的外在优点;对那些由我们的勤劳和好运而获取的财产的享用。我们对第一种财富的享用是完全安全的。第二种财富可以从我们这里夺走,但是,这对于从我们这里剥夺这种财富的哪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利益。只有最后一种财富,既面临着他人暴力的危险,又可以在没有任何损失或变更的情况下发生转让;而同时,并没有足够数量的这种财富可以满足每一个人的欲望和需要。

说穿了,人类自身无穷的欲望,我们生活的世界资源短缺的现实,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人们的自私自利是由我们的财物同我们的需要相比,显得不足而激发的,而要约束这种自私,人们就被迫将自己同社会分开,并且将他们自己的财物同他人的财物区分开来。

大卫·休谟写道:“当人们已经看到社会上的主要纠纷发生于我们称之为外物的那些财物,以及发生于那些财物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随意转移或者转让时,他们就必须寻求一种补救措施,以将这些财物尽可能地置于身心所固有和恒常的优点同等的地位。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通过社会全体成员所签署的契约给予那些外在财物的占有以及稳定性,并且使每一个人都能安享他可以通过其幸运和勤奋而获取的财物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就是财产权的起源,同人类的正义息息相关。正义起源于人类的契约,而这些契约的用意乃是对由人类心灵的某些性质与外在对象的情形同时发生所产生的一些不便采取一种补救措施。

没有一种情感能够超越人类谋取利益的欲望,欲望本身却可以加以疏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博士亚瑟·赫曼在《苏格兰人如何改变现代世界》一书中写道:贪婪的欲望勇无止境,也是社会的乱源。如允许大家去劫掠邻人,对方也以牙还牙,天下将永无宁日。若能疏导这些行动,使其朝向正面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你想要抢银行,何不自己开一家?既可以赚更多钱,又可以帮助大家,简而言之,将贪婪的动机转化为社会规范,我们尽可以在社会许可的范围内各取所需,前提是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

怎样才能疏导人类贪婪的欲望?怎样才能让个人走出财产可能被剥夺的恐惧?契约所推动的商业世界的崛起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商业扮演的角色,就是推动改革的引擎。商业促进了自由,自由带来文化,文化使得人类的性灵得以提升,整个过程息息相关。

大卫·休谟生活的时代,苏格兰和英格兰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法兰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亚当·福格森(Adam Ferguson)亚当·斯密(Adam Smith)、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等等。阅读大卫·休谟,读懂大卫·休谟所生活的时代,你可以了解财产权在人类社会的起源,了解到我们现在所依赖的契约世界怎样一步步形成的,了解到商业世界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诚如大卫·休谟所言,那里没有财产权,那里就没有自由。而没有自由,科学和艺术的提升都无从谈起。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自《人性论》出版到现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人性依旧没有任何改变。柏拉图曾这样说:人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和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而无任何理性。

大卫·休谟1735年告诉一个朋友说:“你根本不能从教授身上学到任何东西,那些东西在书里都有了。”希望读者您能找到好书,并感谢这些好书的作者,当然也包括大卫?休谟。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大卫?休谟这位先哲的劝告: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参考资料: 《人性论》 大卫.休谟 著、《隐藏的逻辑》 马克.布坎南著、《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 亚瑟.赫曼著

转自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 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