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将停止对伊制裁

奥巴马周日正式下令,就美国中止对伊朗制裁做好准备。欧盟也通过取消对伊朗制裁的框架性法案。几乎同时,伊朗通报国际原子能机构,伊朗准备执行与六国达成的伊朗核问题方案。

media美国国务卿克里与伊朗外长外长扎里夫9月26日在联合国会晤的情形

7月14日,美、英、法、中、俄外加德国与伊朗签署了伊朗核问题方案。根据协议,方案签署后第九十天,相关国将启动取消针对伊朗的制裁进程。
在伊朗一方,应该开始拆除大部分核设施,在经过数月之后,西方国家将完全中止对伊朗的制裁。
美国国务卿克里称,对我们各方来说,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把伊朗核计划用途完全和平化进程的关键的一天。奥巴马下令准备取消对伊制裁显示美方遵守伊朗核谈判协议的决心,但是,星期天并不是取消对伊制裁的日子,美方表示,完全中止制裁的时间取决于伊朗。
欧盟方面也表示,对伊朗制裁真正取消的时间是伊朗在国际能源机构监督下,实施六加一谈判规定的各项条款的时候。
7月14日达成的伊核谈判协议规定,伊朗同意,在十年之内把现有的19000个离心机减至6000个。离心机的功能在于提炼可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伊朗同时改变位于伊朗中部的一座重水反应堆,以减少可用于制造导弹的钚的生产。另外,伊朗应在15年时间,把现有的10吨非浓缩铀减至300公斤。

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出现裂缝

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支持阿萨德政权之际,中国对叙利亚的立场引发关注。

中国尽管需要石油,但习惯上对中东事务保持低调。对于叙利亚危机,北京重申反对武力解决,与其传统的安理会伙伴莫斯科拉开了距离。

中共官媒《人民日报》日前发表社评称,解决叙利亚问题无须“冷战桥段”。该报还谴责美国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重新展开冷战抗衡,说“美苏在第三国领土上动用外交、经济、军事等种种手段,就扩大自身影响力展开针锋相对的博 弈,这是冷战的陈旧桥段。”这个社评的署名钟声,意思可能代表“中国的声音”。

然后这个声音以道德教育口吻指出,世界进入21世纪了,人们的头脑总该也进入21世纪吧!传统上,北京在联合国安理会总是站在莫斯科一边,但是这篇中共党报的社评显示北京与莫斯科这两个伙伴之间出现了裂痕。中国似乎与俄罗斯武装干预叙利亚的做法拉开距离:社评最后说,叙利亚已经见证太多无辜者蒙难, 只有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才是最符合叙利亚人民利益的。

media此前,叙利亚总统特使夏班10月12日访问北京,她会晤了中国外长王毅,向中方介绍大马士革的立场。王毅提出对叙利亚局势的三点主张:一是国际反恐 应该形成“合力”;二是尽快启动政治谈判解决叙利亚危机,三是缓解人道危机是当务之急。王毅还说,中国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支持叙利亚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 整,支持叙利亚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夏班表示,叙方赞赏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欢迎中方继续发挥作用。

金正恩或被送上国际刑事法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消息人士10月13日对韩联社记者表示,韩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从上周末开始 起草一份“朝鲜人权决议草案”,其中包括联国去年通过的朝鲜人权决议内容,即把朝鲜人权问题和侵犯人权的“最高责任人”移交国际刑事法庭(ICC)审判。 韩联社没有提到的是,这个草案可能被中国和俄罗斯否决。

media

这个朝鲜人权决议草案并没有指称金正恩的名字。对此,韩联社引述另一消 息人士解释说,按惯例,联合国向国际刑事法庭提交决议案时,不写明侵犯人权的“责任人”的姓名,因为在调查过程中,责任人可能增加。该报道说,可以肯定的 是,今年联合国的决议案提及的“最高责任人”指的就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

安卡拉“人肉炸弹客” 被锁定

上周六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制造连环爆炸案的恐怖份子,已经被土耳其警方通过DNA确认。
据 《每日电讯报》周三报导,土耳其警方确认,“人肉炸弹客”之一是尤努斯.埃姆雷.阿拉古(Yunus Emre Alagoz), 他的弟弟阿卜杜勒-拉赫曼(Abdurrahman ),今年7月份在土耳其靠近叙利亚边境的城市 苏鲁克 制造了炸弹袭击,导致33人死亡。第二个 “人肉炸弹客”名叫奥姆尔.丹尼斯.杜达尔(Omer Deniz Dundar)。
上周六在土耳其的和平集会上发生的大爆炸,导致97人死亡,几百人受伤。这是土耳其现代史上遭遇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袭击。这次攻击被认为跟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关,但是该组织声称不是他们所为。

美防长:美俄飞行安全谈判有进展

美国和俄罗斯的国防部官员星期三就美俄两国人员在叙利亚执行飞行任务的安全程序问题继续以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磋商。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星期二说,讨论正在取得进展,预计双方很快将达成一项协议,以防止美俄飞机可能发生的空中灾难。

卡特星期二在波士顿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尽管双方在叙利亚政策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至少应尽可能确保飞行人员的安全。他还表示,俄罗斯在叙利亚领空必须以专业方式行事,遵守基本的安全程序。

俄罗斯国防部官网2015年10月9号公布的照片显示,一架俄罗斯苏-34攻击机向叙利亚投掷炸弹。

俄罗斯国防部星期二发表声明说,已经拟定有关建议,并将草本送交美方。

卡特说,美国轰炸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使命不会改变。他敦促俄罗斯放弃“失败的战略”,并指出俄罗斯战略具有方向性错误,而且是短视的。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周三说,美国拒绝参与有关在叙利亚协调行动的、内容更广泛的会谈。但如果举行这类谈判,就需要向对方首都派遣高层代表团。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周二的一个论坛上谈到相关建议。他说,俄罗斯代表团将由总理梅德韦德夫率领,成员将包括军队和安全官员。

与此同时,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正在争取美俄两国共同致力于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叙利亚危机。他星期二在莫斯科会见了有关官员,并将于星期三在华盛顿举行会谈。

另一方面,俄罗斯称,他们的战机对叙利亚阿勒颇、伊德利卜和哈马等省的伊斯兰国目标又进行了41轮轰炸。

另一方面,俄罗斯国防部说,俄方一架战机上星期在叙利亚上空向美方一架战机靠近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俄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卡纳申科夫说,俄战机在 阿勒颇省上空飞到与美国战机2到3公里的地方,不是要吓唬谁,而是为了确认那架飞机属于哪一方。他说,那架俄罗斯战机之后归队,执行既定任务。

麥蒂森布朗抢眼 妒煞妮可基嫚

妮可基嫚在懸疑驚悚電影「陌生之地」中演出對15歲的女兒又嫉又憐的母親,為了找到讓妮可產生妒意的女兒一角,劇組尋遍各地,澳洲模特兒麥蒂森布朗以天使面容,完美身材獲選。

「陌生之地」描述一對藏著秘密的家庭搬到偏避的沙漠小鎮不久,一雙兒女突然失蹤,父母心焦拼命尋找的心路歷程。

妮可基嫚扮演家庭中的媽媽,曾經美麗動人的她,面對在青春期越來越美麗但行為放浪的女兒莉莉,心中充滿擔心卻又壓不住嫉妒的情緒,要讓女神級的妮可基嫚產生嫉妒的女兒人選,更是全劇劇情的關鍵角色,戲份不多但非常重要,讓劇組費盡心思尋覓。


妮可基嫚在懸疑驚悚電影「陌生之地」中演出對15歲的女兒又嫉又憐的母親,為了找到讓妮可產生妒意的女兒一角,劇組尋遍各地,澳洲模特兒麥蒂森布朗(圖)以天使面容,完美身材獲選。(華映電影提供)
電影導演金法倫說:「莉莉的選角是一大關鍵,也必需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她的失蹤才能引起關心,但同時她在片中露面的時間也不長。」劇組尋遍澳洲、美國、巴黎及倫敦等地,超過100多位青春女孩進行試鏡演出,而導演一直對第一個試鏡的麥蒂森布朗印象深刻,「她外向又活潑,同時讓人覺得性感但又很純真,很有魅力。」

麥蒂森布朗(Maddison Brown)在澳洲是經常登上時尚雜誌封面的名模,也走過國際精品Jason Wu、凱文克萊等大秀,今年更獲選拍攝Miu Miu廣告。但她完全沒有演出電影的經驗,可是經過7次的試鏡,她以獨特的魅力獲得角色,當她知道獲得可以與妮可基嫚及喬瑟夫范恩斯一同演戲的機會,讓她欣喜若狂。

在沙漠拍戲也讓麥蒂森吃足苦頭,因沙漠的溫差極大,但為了彰顯角色的性感撩人,她除了要表現出自信又自在,還要不停對男生放電的模樣,演出時幾乎都在低溫中穿著布料極少的夏天衣服,還不時秀出小蠻腰及美麗的長腿,更有一場穿著比基尼戲水戲碼,還在低溫中與妮可基嫚及演出弟弟的尼可拉斯漢彌頓玩水,她硬是忍住寒冷,咬牙演出美麗的姿態,果真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两火箭击中俄罗斯驻叙使馆区

10月13日上午,两枚火箭弹落入俄罗斯驻叙利亚使馆建筑区域,当时有数百人正在举行支持俄国空袭叙利亚的集会,路透社发自大马士革和莫斯科的消息都说:火箭弹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和物质损失。俄罗斯外交部长谴责这起恐怖行径。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谴责这是一起恐怖行径,目的是恐吓反对恐怖主义的人。他还抱怨美国不愿意和俄罗斯进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拉夫罗夫重申:俄罗斯支持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寻求政治解决叙利亚冲突的努力。

media

关于13日两枚火箭弹攻击的情况,叙利亚人权观察说,火箭弹都来自大马士革的东部地区。第一枚落入使馆建筑区域后,浓烟从使馆里面升起,人们开始四散逃跑,第二枚击中使馆的区域,但使馆建筑本身没有受到损害。
俄罗斯驻大马士革的使馆区域不是第一次遭受袭击,今年4月份一枚迫击炮炮弹落入俄使馆区域炸伤3人。今年5月的一次炮弹袭击曾经使一人丧生。9月20日,俄罗斯驻大马士革使馆区域又受到来自叙利亚反判组织所在的Jobar街区的火箭弹袭击,这一次没有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俄罗斯说,俄国的空袭目标是伊斯兰国和其他圣战组织,但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和西方国家政府指出:俄罗斯9月30日开始的飞机轰炸,打击目标是反阿萨德总统的武装组织,并使得叙利亚亲政府武装重新占据了过去被反政府武装占领的地区。
此外,“伊斯兰国”的发言人13日在其网站上扬言:要在叙利亚打败俄罗斯。

美俄飞机叙上空近距离相遇

美国军方周二称,美俄飞机在叙利亚上空发生在可视范围内相遇事件,这凸显了达成航空安全协议的必要性。

美军上校、美国为首军事行动驻巴格达发言人沃伦(Steve Warren)在五角大楼的简布会上称,周六美俄飞机相遇,相距仅数英里。当天美俄曾举行有关安全协议的谈判。

沃伦称,两国机组人员的表现都很专业。

IS证实二号人物命丧美军空袭

圣战组织伊斯兰国(IS)发言人今天证实,伊斯兰国第二号人物今年稍早遭美国空袭击毙。

media

伊斯兰国发言人阿德纳尼(Abu Mohamed al-Adnani)在张贴于圣战士网站的录音说:「杀害夸拉希(Abu Mutaz al-Qurashi),美国很高兴,认为这是巨大胜利。」

白宫曾表示,美军8月18日空袭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Mosul)附近一部车辆,炸死夸拉希及伊斯兰国媒体首领阿布杜拉(Abu Abdullah)。

夸拉希也以哈亚里(Fadhil Ahmad al-Hayali)及穆塔兹(Haji Mutaz)等名字为人所知。

美宇航局长:美应与中联手太空项目

美国宇航局长查尔斯·博尔顿表示,美国应当在人类太空项目上与中国合作,否则在将人类送往国际空间站以外的太空项目中,美国会被排除在外。
出于对中国人权问题和对国家安全的担忧,美国国会自2011年起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合作。
中国目前并非由15国共同拥有和操作的国际空间站的成员。博尔顿表示,将来与中国合作是必要的。
博尔顿在出席国际宇航大会时表示,他相信美国国会的禁令是暂时的,因为“任何对载人太空项目有希望的人都会去寻找已经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博尔顿的说法得到了中国方面的回应。中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徐达哲说,“我们当然希望这个暂时的时间会缩短”,“与别的航空机构合作,我们没有困难”。
不过,博尔顿也注意到了一些影响美中太空项目合作的问题,包括缺乏透明和寻找互惠互利领域等。
中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目前正研发自己的空间站,不过还在原型评估阶段。中国已向月球发射了一系列无人探测器。还将搭载月球探测车的着陆器发射至月球。
美国宇航局正在研制可将宇航员送入月球,最终送入火星的重型火箭和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