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传奇

 

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传奇

法广《亚洲周刊》专栏报导:亚洲周刊最新一期(2015年第41期)的封面专题是: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传奇。大陆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二零一五年诺贝尔医学奖,打破多项纪 录:首位华裔女科学家、大陆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大陆首位土生土长未出国留学、没有博士学位、不是院士、不会英语、没有发表过SCI国际期刊论文 的「五无」科学家夺诺奖。屠呦呦从事的青蒿素治疗疟疾研究,主要是在大陆「自力更生」的年代,大陆传统中草药经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结合,给科学家 带来新的启示,是大陆医药科研重要里程碑。

大陆当年为何会有研发抗疟疾药物的计划呢?

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三日,大陆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等部门协调召开「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抽调六十多个医学科研单位,设立办事机构「全国五二 三办公室」,整个行动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北越政府向大陆请求协助,减少疟疾带来的非战斗减员,早前由西方人发现的奎宁药物已经在当地产生了抗药性。这是毛 泽东、周恩来亲自督办的项目,得到了体系上下的高度配合。整个项目持续了十三年,常规工作人员有五六百人,若计算中途轮换的,有两三千人。他们遍布大江南 北,早期有针灸、中药两个方向,针灸组的李国桥医生还曾尝试将病人血液注射到自己体内,继而连续施以四天的针灸治疗,无效后才放弃。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研发的青蒿素治疟疾,在全球产生了哪些作用呢?

正是屠呦呦和她同事们的研究,过去十年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五十,感染率降低了四成。与西方药厂生产的同疗效药物相比,青蒿素类药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不良反应轻微、治愈率高且价格便宜,被许多非洲民众称为来自遥远的「大陆神药」。

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对当下的大陆有什么启发吗?

屠呦呦的传奇,不仅是迟到的荣誉,也在于她先行者的睿见。在文革极度艰困的环境下,她发现了一种可以拯救百万生命的奇药,寂寂无闻地,在四十年后,才听到国 际舞台上的诺贝尔掌声。但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掌声。她在传统的智慧中,探索最新的路径,提炼治疗疟疾的奇药青蒿素,体现了大陆现代化的一种典范。

 

 

扎克伯格的宠物也火了 竟是个墩布?

 

 

上个月中旬,我们熟悉的“不存在网站”CEO在facebook上发了这样一张照片:

呃……

好像是跟一个墩布在草坪上看书?墩布还挺白净~

等等,

“dog”?

镜头一转~

还真是只狗!

好了好了不装了,这种长得跟家庭洁具一样的狗狗叫可蒙犬(Komondor)。可萌,啧,真会起名字。

来看看它日常的样子,跟扎克伯格一起看书时在沙发上↓

可蒙是大型犬,属于匈牙利牧羊犬的一种,毛呈绳索状,垂直生长4年可长到地面,又称“拖把犬”。此犬只有白色一种毛色,如果看到过黑色的..……那估计是真的墩布。

哦对,也有可能是波利犬,长得很像对不对?

可蒙犬还是唯一能潜水的狗,它们常年生活在户外,其白色被毛可以将它隐藏在畜群中,免受猛兽的袭击(好意思么!),厚厚的被毛还可以抵御恶劣的天气。

别看它们长得有些喜感,但其实性格是很勇敢、充满力量的,浑身鸡肉,风度翩翩,来感受一下它端庄的气质:

这种狗看起来可爱又柔软,但洗个澡可费了劲了。Daz是一只曾在英国克鲁夫兹(Crufts)犬展中获得过奖的可蒙犬,它洗一次澡要花、8、个、小、时。

 

救雷根一命 美前特勤局干员85岁病逝

 

 

救雷根一命 美前特勤局干员85岁病逝

(中央社华盛顿10日综合外电报导)美国前总统雷根1981年遇刺,拯救他性命的特勤局干员帕尔9日晚病逝,享寿85岁。雷根的遗孀南茜.雷根说,帕尔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雷根(Ronald Reagan)1981年3月30日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外遭枪击,帕尔(Jerry Parr)在一阵混乱间,将雷根推进停在一旁的礼车,并将受伤的雷根送至附近医院。

法新社报导,帕尔後来回溯这起刺杀事件表示,他原本以为匆忙间意外压断雷根的肋骨,抵达医院才知道雷根中弹。

帕尔9日晚因郁血性心衰竭(CHF)在离华盛顿不远的安养院病逝。

南茜.雷根(Nancy Reagan)昨晚发布声明说:「1981年3月30日,要不是杰瑞(帕尔)看照雷根,我最好朋友兼室友很可能已命丧刺客的子弹。」

她说:「杰瑞不仅是为美国效力最优秀的特勤局干员之一,也是我所认识最正派的人。」

根据「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帕尔1985年自特勤局退休,成为牧师。

 

前进火星困难多 NASA文件称可解决

 

 

前进火星困难多 NASA文件称可解决

(中央社迈阿密9日综合外电报导)在电影「绝地救援」(The Martian)中,饰演美国太空人的麦特戴蒙在火星存活下来,但回到现实,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坦承,人类要到达这颗红色星球仍有巨大阻碍。

NASA在一份36页文件中概述诸多挑战,内容指出这些问题「能够解决」,但未提到将需多少经费或太空人何时前进火星。

NASA在向国会报告太空探险预算前於昨晚公布解决策略。国际太空产业会议下周将在耶路撒冷登场。

这份名为「NASA火星旅程:太空探险开路先驱的下一步」文件指出,前往火星的太空人可能在辐射高的外太空待上3年,因此罹患癌症丶出现骨质流失及免疫问题的风险较高。

文件指出,这趟旅程值得冒险,称人类登陆火星是「可达成的目标」,及「拓展人类活动的下个具体领域」。

不过地球外智能生物寻求计画研究所(SETI Institute)资深科学家鲁麦尔(John Rummel)表示,这份文件存在「令人好奇的缺点」,他指出内容只提到「粮食」和「空气」一次,并未说明太空人如何在太空种植粮食,以存活下来。

鲁麦尔告诉记者,文件并忽视了人类可能污染火星任何潜在微小生命的重要议题,或者遭到污染。

他警告:「不够小心谨慎,地球的污染可能被错误解读成火星生命。」

 

诺贝尔新科得主:白俄罗斯是软性独裁

 

 

諾貝爾文學獎

(中央社柏林10日综合外电报导)8日才戴上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白俄罗斯作家亚历塞维奇,今天在白俄总统大选前夕告诉欧洲人,白俄处於「软性独裁」,已掌权20年的现任总统鲁卡申柯,几乎笃定继续执政。

身兼作家与记者的亚历塞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赢得文学界最高荣耀2天之後,今天在德国柏林的记者会表示:「每隔4年,欧洲都会有新领导阶层走马上任,也都以为可以解决鲁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的问题,殊不知他是个靠不住的人。」

亚历塞维奇说:「他是『苏联人』,永远都不可能改变。」她以带有挖苦意味的虚构拉丁词「Homo sovieticus」(苏联人),来指涉仍难摆脱过去独裁心态的前苏联附庸国人士。

她指出白俄至今依然处於「软性独裁」,并预测寻求第5任期丶现年61岁的鲁卡申柯将可轻松胜选。

67岁的亚历塞维奇说:「没人怀疑鲁卡申柯会胜选…我们都认为,对鲁卡申柯而言,谁会投票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会计票,所以不可能会有意外。」

 

误炸无国界医生医院 美国防部发慰问金

 

 

誤炸無國界醫生醫院

(中央社华盛顿10日综合外电报导)美国3日误炸阿富汗1间无国界医生组织(Doctors Without Borders)医院,国防部今天宣布,将对死伤者家属发放慰问金。

美国国防部五角大厦发言人库克(Peter Cook)表示:「国防部认为,必须处理无国界医生组织在阿富汗昆都兹(Kunduz)医院那起悲剧的後续事宜。」

「本部可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对在美国军事行动中受伤的非战斗人员丶以及非战斗人员的遗族,发放慰问金。」

库克表示,驻阿富汗美军将和死者家属与伤者讨论适当的发放金额。

3日的事件造成22人死亡,无国界医生组织表示,该组织有12名人员以及10名病患在事件中死亡,另有33人至今下落不明,并已要求国际社会展开调查。

 

土耳其自杀炸弹连环爆 至少95死246伤

 

 

土耳其自杀炸弹连环爆 至少95死246伤

(中央社安卡拉10日综合外电报导)根据土耳其总理达夫托葛鲁(Ahmet Davutoglu)办公室公布的最新伤亡统计,锁定首都安卡拉亲库德族和平集会发动的连环自杀炸弹攻击,造成至少95人丧生和246人受伤。

法新报导,这是土耳其现代史上最致命攻击事件,根据土耳其总理网站发布的声明,246名伤者中,有48人送入加护病房。

路透社报导,土耳其总理办公室发表书面声明说,疑似自杀炸弹客今天在安卡拉对亲库德族及劳动维权人士集会发动连环炸弹攻击,造成95人死亡,246人仍接受救治,其中48人送入加护病房。

声明表示,追查罪魁祸首的调查工作持续展开,且安卡拉检方正进行解剖等,致力查明罹难者身分。

 

加拿大联邦大选决胜关键:宗教,种族,难民

Image哪个政党入主下届加拿大政府﹐取决因素环绕着3R﹐亦即宗教﹑种族与难民。
10月19日就是投票日﹐联邦保守党领袖哈珀重申﹐政府难民政策是拣选最弱势的教徒和少数族裔﹐并无「排斥」或政治筛选其他叙利亚及伊拉克难民的意思。
哈珀在卑诗省列治文(Richmond)说﹕「少数宗教及族裔社群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其实被伊斯兰国武装组织和它的盟友歼灭。所以我们列为优先急务﹐并无排他的意思﹐我们作出难民拣选决定﹐那显然是重要因素。」
本周新闻披露﹐总理办公室今年夏天暗中叫停一些叙利亚难民审批桉件﹐等候一项「审计」﹐名义是为了保安理由。那是竞选运动最新浮现的议题﹐本届大选期间﹐有人不断提到仇外﹑打压穆斯林等问题。
联邦自由党领袖杜鲁多(Justin Trudeau)周五在多伦多竞选﹐批评哈珀的政治机器﹐直指那是党派干预难民申请及审判程序。
杜鲁多在飞往黄刀城(Yellowknife)前说﹕「听说总理办公室的人﹐职员查看他们的个人档桉﹐试图查看哪些家庭﹐或一些家庭是否适合总理竞选连任期间拍照宣传﹐那真令人噁心。「那不是我们想要的加拿大﹐不是我们要建造的加拿大。」
杜鲁多怒斥保守党﹐但保守党阵营强烈否认此事。
叙利亚内战以来﹐联邦政府承诺接纳11,300名叙利亚难民﹐其中多数有私人团体安顿﹐例如教会。
但总理办公室审计在6月进行﹐只是集中在政府援助的难民个桉﹐包括已在加拿大的及还在排期的难民﹐那些档桉因为这项审计而暂停数周。

 

想持续被老板赏识丶一路向上晋升?这10种行为就该避免!

根据艾德曼财务顾问(Edelman Financial Services)执行长利克·艾德曼(Ric Edelman)的亲身观察:大多数小主管具备专业能力,并能够轻松完成交办事项,但如果想要领导更大的团队丶更广泛的任务,除了交出工作绩效之外,老板还期待你能自信又谦和地和其他部门合作,展现团队精神。

追求绩效之外,也要记得团队合作
可惜有许多人一当上主管,原本的工作自信随着职位调升而膨胀,变成惹人厌的「自大无礼」,让其他员工避之唯恐不及,就此阻断了升迁之路。

艾德曼建议,你可以透过这10个自我提问,看看是不是在当上小主管後,太在乎表现而出现一些「大头症」,不经意的影响老板对你的评价:

1. 你比同侪拥有更亮眼的工作成果?
2. 比起你的夥伴,你更在乎自己的工作品质以及在期限内完成任务?
3. 你习惯於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而不是分派给部属执行?
4. 当你提起部属的工作表现时,大部分想到的是他们的错误与缺失?
5. 你很少花时间或认为自己没有时间,教导部属改正错误,并引导他们从中学习?
6. 部属做的决策凡事必须经过你的同意?
7. 你经常加班工作,但同事们却总是准时下班?
8. 你总是第一个上班丶最後一个离开公司?
9. 你很少称赞部属?
10. 几乎没有部属与你共事超过5年?
当你仔细思考这10个提问,发现超过3个以上符合你的状况,表示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且在同侪中,你的工作表现十分突出,老板也愿意委予重责大任,属於团队中的完美工作者。

但同时也须格外注意,想在众多和你一样优秀的小主管中脱颖而出,不只需要拿出成绩丶拿出表现,还需要经常关心夥伴或部属的状况,一起合作解决难题,才不会变成大家讨厌的主管。

培养领导特质的第一步:信任你的部属和同事
其实,能不能被老板不断提拔,取决於你在首次当上管理职後,有没有从在期限内完成任务的「完美工作者」,晋升为「领导型人才」。

当职责越高时,触及的业务范围随之扩大,你不可能掌握每个工作环节,愈需要具备领导能力。艾德曼建议,你可以从建立与部属和同事间的信任感开始,改变过去凡事自己来的心态,在确定公司发展的大方向後,放心地交付各部门分工执行,避免插手大大小小的工作细节。

当你在小主管之位,交出绩效丶展现自信丶累积信任关系,老板自然会将你列入未来的升迁名单中。

为了生活稳定,只能放弃梦想…理想与现实,不应该是二分法!

Image「我放弃玩团了。一方面是父母一直都反对,另一方面收入那麽少也不是办法,现在打算先找一份工作稳定下来……」大学毕业快10年的现在,你收到老同学捎来的讯息,心情一沉,思绪不禁掉入当年一起挥洒青春的岁月。

你想要摆脱现状,还是接受当下?
理想和现实,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一门「二选一」的难题,彷佛站在人生岔路口上,不得不做出往左或往右的抉择。

其实早从古希腊时代起,这两者就被描述为两个相对立的概念。代表理想主义的是柏拉图(Plato),现实主义的代表则是他的弟子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义大利画家拉斐尔·圣齐奥(Raffaello Sanzio)在名作《雅典学院》中,描绘柏拉图手指天空阐述理想,亚里斯多德手心向下讲述现实,更突显出两人理念之差异。

尽管两人看法不同,他们的论述前提却是一样的:理想不属於现在,是人们渴望的对象或地方;现实则存在於眼前,是人们想要摆脱的人事物。也就是说,当人们追求理想时,表示想要摆脱自己所处的环境向前走;选择现实,则意谓着打算接受现今的处境。

《哲学的教室》提到,黑格尔认为,大多数人一开始都会想选择梦想,实现憧憬的心灵状态丶人际关系或物质享受,但是下场往往不是理想陈义过高丶无法前进而停滞;就是到了某个阶段後,内心开始渴求安稳,最终心有不甘地与现实妥协。

其实你还有第三条路:刻意待在现状里,静候梦想时机
「难道舍弃理想就无法继续前进吗?」黑格尔认为,在理想和现实二选一的答案之外,其实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为了追求理想,而刻意选择现实。」

他最着名的「辩证法」主张,任何事物(正题)都有一个相对立的事物(反题),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便会出现更上一层次丶将两者都纳入其中的第三种立场,也就是两者的「合题」。

由於理想不属於现在,现实却近在眼前,因此理想和现实可以说是互为正反题的存在。

透过黑格尔的角度,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我们可以尝试寻找兼容两者的第三条路:透过接受现实,达成追求理想的目标。因为暂时接受现实,既不致使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等待时机成熟时,还可以朝理想迈进。

日本知名漫画【岛耕作】系列的作者弘兼宪史,就是这样成就他的漫画梦想。

他从小就立志成为漫画家,却因为知道这条路不是努力就能成功,於是就先寻着常人的道路,读到早稻田大学毕业,然後进入松下电器。

他唯一的坚持,就是不管进什麽公司,都要能从事与设计相关的工作。由於在松下电器,他负责设计特别礼品丶目录丶直营店的部门,有机会与许多插画家或设计师共事合作,於是三年後,弘兼宪史辞去工作,凭藉他累积的人脉,从专职插画开始跨进漫画领域。

工作意义带给弘兼宪史的养分,如同他在《别人是别人,我是我》一书中自述,「我走向『梦想』的路程并非笔直,而是弯曲的……如果没有那三年的上班族生活,我绝对画不出毕生代表作《岛耕作》系列。」

一路走来,弘兼宪史坚持先做好眼前被赋予的课题(现实),再考虑未来的事情(理想),「『为了明天,现在必须更加努力』,一直抱持这样的想法,才会有现在的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