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这位俄罗斯人同时是马云雷军刘强东的投资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ID:forbeschinaonline)

文丨Parmy Olson

那是2011年一个干燥的夏夜,俄罗斯互联网投资者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正跟刘强东共进晚餐,后者是中国新兴电商公司京东商城的创始人。

这家小小的本地餐馆刚好能够摆下五张餐桌,旁边坐满了为刘强东工作的快递员。在这个城市,就是这些人把从食品到书籍再到服装的所有商品运送到刘强东的客户手上。

这里并非繁华的北京城,而是中国西北边陲最偏远的沙漠城市之一,即距离哈萨克斯坦只有一射之地的乌鲁木齐。米尔纳乘坐五个小时的航班从北京飞来,又开车穿过尘土飞扬的风景,就是为了亲眼看看京东的创始人是如何跟自己的一线员工进行互动的。

这些快递员三五成群地走到米尔纳和刘强东的跟前,举着白酒,向他们的大老板敬酒。刘强东对每个员工都很友善,但当他站起身来,他便用一种克林顿式的个人魅力让人群激动起来。

刘强东谈到的几乎都是客户服务,这跟他在视察全国各地时向其他快递员发表的激励演讲并无不同。京东的营收每年能够增加两倍,而中国在线购物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0%。相比之下,实体商店的这个数字只有10%。

此时的米尔纳,并不是在试图抉择是否要投资于刘强东。他已经考察过那些数据,并在三个月前向京东注资5亿美元。他长途跋涉到中国的偏远之地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你需要接近公司创始人。”眼下,米尔纳在自己位于加州洛斯阿尔托斯山的豪宅中解释道,他正坐在现代装饰风格的会议室当中,身穿灰色的健身服。这位来自俄罗斯的前物理学家通常不饮酒,但他在那个晚上倒是喝了很多白酒,让自己跟刘强东的数小时会面能够宾主尽兴。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投资者之一,米尔纳的投资之道带着点自相矛盾的色彩。在公司创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前提下,米尔纳不会要求在公司董事会获得席位,但他会定期拜访那些创始人,以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

插手公司事务已经过时了,而大谈互联网的未来和宇宙本身则正流行。

对米尔纳来说,面对面的交流非常重要,以至于他在2014年出差了200天,主要是考察他在中国所投资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在那次乌鲁木齐晚餐两年之后——当更多的投资者争着要投资京东时——刘强东向他的挚交好友敞开了大门。

米尔纳通过他的公司数字天空科技(DST Global)又向京东投资了2.5亿美元,使其持股比例达到8.9%。如今,这些股份价值30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米尔纳的最大胜利仍然是在2009年押注25岁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当时他向Facebook投资了2亿美元,最终获得40亿美元的回报。在2011年福布斯报道米尔纳的封面文章中,这笔交易是主要内容。

从那时起,米尔纳的点金之手不断命中硅谷一些最成功的热门公司。DST入股了AirBNB、Twitter、Spotify、Lending Club、Snapchat,甚至还包括WhatsApp。

最近一段时期,DST还投资了中国三家最重要的互联网公司。

2011年,DST向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注资约5亿美元,所获得的股份如今市值在25亿美元左右。就在同一年,米尔纳又向炙手可热的智能手机厂商小米科技投资了数额差不多的资金,换来小米7%的股份,如今估值在32亿美元左右。

对米尔纳来说,2011年是忙碌的一年。除了在中国进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交易以外,他还迎来了跟艺术家朱莉娅•米尔纳(Julia Milner)的结婚十周年纪念,他们在家中举办了一场奢华的婚礼,弥补了结婚时没有办婚礼的遗憾。“我想在十周年的时候举办,就在那一天。”他不带感情地说道,指的是2011年11月11日这个新奇的婚礼日期。

总之,米尔纳的DST多年来每年都会投资于处于后期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了50亿美元。通过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和出售股票,DST已经获得100亿美元的现金回报,外加价值90亿美元的股份。

把DST已经拿到手的所有退出回报加上其现有投资组合的总价值,你就能得到惊人的190亿美元。

中国公司在DST的投资组合中占据了一半的席位,并贡献了60%左右的回报。

这并不意味着米尔纳已经把硅谷抛在脑后。他“拒绝否认”自己参与了Pinterest的最近一轮融资(据说融资规模达3.67亿美元),这表明他可能也已经参与其中。

他愿意承认的投资失策是未能搭上优步(Uber)的快车。

DST曾有三次机会投资这家如今估值突破400亿美元的汽车共享服务公司,但米尔纳每一次都没有出手,因为他担心该公司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无法搞定优步跟监管部门和全球各地城市之间的法律纠纷。

“我低估了特拉维斯,那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他耸肩道,“这让我寝食难安。”

如果米尔纳的投资策略拥有一种特征的话,那就是:贵精不贵多、大手笔押注、尽早入场并以巨额回报为目标。在过去五年中,米尔纳的团队审核过全球范围内的250家公司,并只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了投资。

到目前为止,DST已经完成四支基金的募集,其中第一支由俄罗斯钢铁业亿万富豪阿利舍尔•乌斯马诺夫(Alisher Usmanov)提供资金支持,而最后一支通过数家主权财富基金和美国东海岸的一些高净值人士完成融资,其中没有来自俄罗斯的资金。“投资者基础应该是全球性的,对此我是一个坚定的信徒。”米尔纳如是说。

米尔纳工作很低调,他很少对外公布自己的投资交易。就是到现在,也几乎没有人知道,他还从WhatsApp的成功故事中分到一杯羹——全球只有两家投资者做到这一点,他便是其中之一(另一家是红杉资本)。去年,在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这家移动消息服务巨头的数周之前,米尔纳斥资1.25亿美元从WhatsApp创始人手上购得一部分股份。

米尔纳不愿讨论Facebook的收购交易,但据一位接近WhatsApp的消息人士称,米尔纳在2014年1月跟这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扬•库姆(Jan Koum)最终达成口头协议,而他在此前三年时间里一直尝试入股该公司。

在那几年里,米尔纳花了大量时间用来跟库姆建立关系。后者同样会说俄语,并曾造访米尔纳位于洛斯阿尔托斯的住宅。最后,WhatsApp接受了DST的入股,把这当成某种形式的保险,以防他们跟Facebook的交易告吹。

米尔纳出生于莫斯科,他原先在莫斯科国立大学(Moscow State University)研究理论物理。之后,他开始创业,在上世纪90年代把Mail.ru打造成俄罗斯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

2005年,米尔纳创立了DST,以投资互联网公司,比如俄罗斯社交网络巨头Vkontakte。他从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Mail.ru上市即由这家投资银行运作——为公司招募了一些顶级交易撮合者。

“(高盛)最先为我们引介了Facebook,所有的一切就是这样被联系在一起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空气中捻转着自己的手指。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米尔纳频频飞到硅谷,以拉拢扎克伯格那样的公司创始人。之后,他斥资8亿美元入股了Twitter,还投资了星佳(Zynga)、Groupon和AirBNB。近来,米尔纳的投资对象则包括Snapchat、Spotify以及Lending Club。目前,DST已经从星佳和Groupon退出,但继续持有着AirBNB的股份。

米尔纳大举进军中国在2011年一下子就拉开帷幕。当年年中,米尔纳把DST的总部从莫斯科迁到了香港。此后不久,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谈成了投资京东、阿里巴巴和小米这三笔最重要的交易。

在那时候,DST已经在中国有了耳目。快人快语的哈佛大学MBA毕业生周受资(Shou-Zi Chew)花了一年时间去结识中国20多家顶级金融咨询机构的主要合伙人,这些公司包括易凯资本和清科集团等等,其中由包凡领导的华兴资本向周受资介绍了快速增长的京东。

这让米尔纳在2010年12月跟刘强东首次会面,并达成了DST出资5亿美元购入京东8.8%股份的协议。

在已经入股京东的情况下,米尔纳具有了跟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接触的“圈内资本”——两人已经在2005年的时候见过面——最终也成功出资购入了阿里巴巴个位数比例的股份。

DST香港办事处的负责人约翰•林德弗斯(John Lindfors)表示,那些中国咨询公司对DST在中国建立自家的人脉提供了很大帮助,“不过,从贡献人脉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来源其实是其他公司创始人。”

在投资京东的交易尘埃落定的时候,周受资正利用他的公司创始人网络追踪DST的下一个目标:小米。这家公司当时在中国之外几乎无人知晓,但创始人雷军是中国知名的明星企业家。

周受资请求被引荐给一些由雷军担任天使投资人的初创公司,然后他通过这层关系在2011年3月跟雷军约定了一场会面。2011年9月——此时距离小米发布自己的首款智能手机已经过去一个月,但还没有上市销售——米尔纳、周受资和林德弗斯在小米拥挤办公室的一张茶几旁跟雷军坐了下来,一边交谈一边喝茶。

从表面上看,投资小米似乎非常有风险。硬件制造商在中国多如牛毛,而三星和苹果吞噬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大部分利润。小米希望仅通过在线渠道销售自己的手机,不过谷歌已经在Nexus手机身上尝试了这种商业模式,而效果并不能算是获得了主流成功。

米尔纳把那些问题放在一边,他发现雷军整合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的“铁三角”系统计划像闪电一样击中了他。

“你不能只擅长一件事,而是要精通所有的三项。”雷军在会谈期间如是说。

“通常你遇到的是雄心勃勃的创业者,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林德弗斯说,“但雷军就是那个全能选手。”

数小时后,DST的三个人走出雷军的办公室回到车上——周受资坐在前座,米尔纳和林德弗斯坐在后面。在北京车流中前进的同时,他们兴奋地彼此交谈着。

“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猜他以后能够带领这家公司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林德弗斯回忆道。米尔纳转向其他人,“我真的想投资这家公司。”他说道。后来,雷军告诉他们,他从未想到DST会投资。不过,经过几个月的尽职调查之后,米尔纳的公司在多轮融资中(包括三轮独家融资)共计向小米投资了5亿美元,从而获得该公司7%的股份。按照小米最新的估值计算,这些股份价值在32亿美元左右。

米尔纳是怎样获得独家投资机会的呢?

“也许是当时并没有太多的人真的相信这家公司。”他若有所思地答道,然后重复了自己的口头禅,“要相信,你就要靠得近。”

米尔纳继续靠近雷军,一年当中两人大约要见上十次面,通常是在这位小米创始人的地盘。米尔纳跟雷军这样的公司创始人能够聊上数小时之久,一开始是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然后就会引申到更宏大的理念之上。去年,米尔纳送给雷军一套宇宙微缩模型作为礼物。

与以往一样,当被问及他是如何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米尔纳并不热衷于谈论细节。投资中国全在于“适应环境”和脚踏实地,他这样说道。米尔纳总是会挑选哪些看起来将在未来10到20年改变世界的创始人进行投资。

米尔纳发现,自己很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找到家的归属感——尽管他在俄罗斯、以色列和硅谷都拥有房产——这对DST向联系紧密的硅谷渗透起到了帮助作用,然后是向联系更加紧密的中国渗透。“当你(一年)要出差200天,你会产生一种自己不属于任何地方的奇怪感觉。”他打着手势说道,“是真的不属于任何地方!”

米尔纳把这种全球视野转化成了自己的主要爱好,他正致力于推动宇宙的起源和未来这些“更宏大问题”的论述,他将之称为自己的“使命”。

几年前,他跟人联合发起了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这是一场光鲜的年度颁奖盛会,它已经变成某种科学研究的奥斯卡奖。在去年的颁奖典礼上,为获奖科学家颁发数百万美元奖金的嘉宾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和凯特•贝金赛尔(Kate Beckinsale)这样的人,那似乎把登上舞台的受奖者惊得目瞪口呆。

对于米尔纳的另类项目来说,突破奖仅仅是个开始。另一件事情是,他为一家名为全球大脑研究所(Global Brain Institute)的组织提供了资金支持。米尔纳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抱有一种乐观的看法,这跟埃伦•穆斯克(Elon Musk)、比尔•盖茨(Bill Gates)以及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迥异,因为他认为计算机将永远无法完全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相反,米尔纳相信,我们将最终成为计算机和人类之间一种全球共生脑系统的组成部分。

戴着宽大眼镜的弗朗西斯•海利根(Francis Heylighen)是一位满头银发、长着浓密山羊胡须的数学天才,他目前正在建立世界首个展现全球大脑面貌的数学模型。海利根的工作得益于15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这是米尔纳在过去五年中自掏腰包拿出来的。

米尔纳在2011年联系了海利根,就在他自己忙于中国的数十亿美元投资交易谈判间隙。当海利根收到米尔纳的电邮时,他还以为是垃圾邮件。

“不可能会有一位亿万富豪给我发来电子邮件。”他回忆当时的念头。

不过,海利根做了回复。没过多久,他便身处米尔纳在布鲁塞尔最喜欢的去处阿米戈酒店,一边品尝盘中的千层饼,一边跟后者进行了两小时的长谈。米尔纳同意资助海利根的研究团队,条件是他们要能拿出一套模型,对全球大脑进行计算机模拟。

海利根的研究工作现在已经进行到了第四个年头,他每年会通过视频会议和半年度报告的形式向米尔纳汇报一两次工作进展。

米尔纳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找到破解大脑网络的公式呢?海利根称,它可能会开启进行预测的大门。而且,这里面还有一种文化驱动因素。他提到,自己的另一位俄罗斯科研同事常常沉溺于可以解释复杂系统的宏大理论,“俄罗斯人喜欢那种可以解释一切的哲学。”

对米尔纳来说,投资的答案并不复杂。只关乎遇到正确的人,至于在什么地方和何时遇到这个人,那并不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投资如此困难。”他说,“它每一次投资都略有不同,如果真存在一条公式的话,那么每个人都能做到了。”

美好的平台很美好,但到不了都是空談

熱情創業家,他們心目中有很棒的遠景,如果真能實現,甚至會徹底改變許多人的生活。但可惜的是,如果你接著問他,你們要如何達到很多用戶的狀態呢?

答案幾乎是千篇一律的:「我們會非常努力、用盡各種方法去推廣!」

這答案表面上聽起來沒錯,但事實上跟沒講一樣。

每個認真的創業者都非常努力在推廣他們的 Apps,但最終真能在市場上獲得海量活躍用戶的,屈指可數。所以非常努力去推廣,是基本的工作,但不是一種致勝策略

但,沒有一個好的用戶取得策略,就沒辦法積累大量活躍用戶。沒有大量活躍用戶,那麼不管要找玩伴、找導遊,還是要看遊記、景點評分,通通沒辦法提供。心目中想達成的遠景再美好,也是白搭。

所以,要真的改變這世界,除了有遠大的 Vision,還有要務實、按部就班的 Go-to-Market Strategy。

以網路服務來說,要達到網路、平台效應 (Network / Platform Effect),以下是幾個應該要思考的點。

針對單一用戶的殺手應用

網路效應仰賴大量用戶,因此在達到之前,平台幾乎沒有價值。所以取得用戶的過程,必須先對個別用戶提供極大價值,讓他們願意長期使用,才能逐漸積累使用者。最好的例子是 Instagram,它首先提供超棒的濾鏡,幫助用戶編輯出美好的照片,用以分享至 Twitter、Facebook 等既有的社交網,順便留存一份在 Instagram 上,等到用戶慢慢增加、累積的照片內容越來越大,Instagram 自身網路效應也就開始產生。

先在小範圍達到網路效應

要一次面對全球 20 億網路用戶產生網路效應,偉大如 Google 也沒辦法做到。但要先針對 1 萬、10 萬、100 萬人的小群體達到,而後再漸漸擴展,是做的到的,也是絕大多數成功網路公司當年使用的策略。Facebook 從哈佛校園開始流行、Twitter 在部落客圈子崛起、Snapchat 靠愛 Party 的美國大學生、Tumblr 則是紐約的設計師、小藝人。問題是哪一個小圈子最能從你的第一版產品得到價值,而累積這些用戶後,又能夠延展到哪裡去。

匯入社交資料

如果用戶能輕鬆在你平台上找到他的朋友,那麼當然能大大增加網路效應的建議。舉凡 WhatsApp 匯入手機通訊錄、自動加好友,或是 Instagram 整合 Facebook、Twitter 帳號,都是類似的策略。

內建病毒效應

當用戶在透過你產品分享時,如果同時能夠發揮邀請朋友的功能,那麼也有助於網路效應的建立。早期的 Facebook、LinkedIn 都在 Email 邀請上下了很多功夫 (其實也是某種匯入社交資料),而 Dropbox 的雙向獎勵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策略。

精準廣告

最後,當你做的是 MMORPG (萬人連線線上遊戲) 這種需要在短時間內大量提昇網路效應的產品時,那就沒辦法等待社群慢慢的發酵,必須要學用廣告大量、精準的取得用戶。這也是一門深奧、必須與時俱進的技巧,且背後需要耗費大量的預算。如果沒有學費可以繳的話,建議先到遊戲發行、大規模電商公司工作幾年後,再出來創業。

十道職場護身符 保庇你免踩到辦公室地雷

辦公室政治難精通,卻不複雜,簡而言之,就是廣結善緣,你大可不必跟著別人惹事生非,但千萬別以為潔身自愛就可置身事外,因為辦公室風暴從來就不長眼睛。

許多人一聽到「辦公室政治」,第一個反應就是避之唯恐不及,不願捲入辦公室的爾虞我詐裡,遺憾的是,有這種想法的人,並沒有認清自己跟其他人身在同一條船上的事實。

那些想要明哲保身、圖個耳根清淨的上班族,最後的下場不只是求仁得仁,遠離是非圈,甚至可能連工作都莫名其妙丟了,還搞不清楚為什麼。你大可不必跟著別人惹事生非,但千萬別以為潔身自愛就可置身事外,因為辦公室風暴從來就不長眼睛。

辦公室生存靠智慧

辦公室環境既然是由人所組成的,每個個體的行為,難免都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想法、整體的氣氛、與工作的進程,想在職場發光發熱,除了具備才華,更重要的還有性格、情商(EQ)、社交等許多看不見的能力。才華及專業能力,只有在你初為職場新鮮人的時候,能為你的競爭力加分,當你正式成為工作競技場上的戰士,真正能讓你存活下來的能力其實是:智慧。辦公室政治考驗的就是上班族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等智慧。

每個企業都有資源有限的難處,而且難免有分配不均的問題,利用一些手段來增加個人的競爭優勢,不足為奇。每家公司都有兩種組織結構:正式的組織結構是可以用圖表呈現的,而非正式的組織結構就是人際關係,說明白點,辦公室政治不過是多結交對你仕途有益的朋友,少在同事間結怨。

上班族應看清一個事實,在辦公室裡進行政治行為是常態,沒有政治活動才奇怪,那些閉上眼睛假裝沒有辦公室政治存在的人,無異於過馬路卻不看紅綠燈,或是颱風來襲時卻不注意豪大雨及土石流的消息一樣地危險。

廣結善緣,切莫結怨

因此,與其對辦公室政治心懷排斥畏懼,不如放下所有的不屑和無奈,投身其中,享受辦公室政治。辦公室政治難精通,卻不複雜。辦公室政治是什麼?是待人接物的態度,是應對進退的分寸難捏,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簡而言之,就是廣交朋友,特別是能讓身處權力核心的人如你的上司,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一般談到辦公室政治,多分為兩類。一類是辦公室厚黑學,教人如何不擇手段獲致成功、出人頭地,即使勾心鬥角、耍壞使詐、犧牲朋友也在所不惜,另一類則是像卡內基這樣,以較樂觀正面的角度看待職場政治。兩種取徑,因人而異,不必過度偏廢,最理想的態度是「適度參與」辦公室政治,但也要懂得時時保護自己。

為此,我們特別上窮碧落下黃泉,為讀者求來了10道職場護身符,保佑諸君能在職場上趨吉避凶保平安。至於有效無效,還得看倌各自去體會了。

第一道護身符-辦公室政治沒有颱風眼
忌:置身事外、漠不關心
宜:與人為善,耳聰目明

很多人抱著「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心態在看待辦公室政治,以為只要能獨善其身就可以遠離是非,但實情是,地球上沒有真正的中立國,辦公室裡也沒有可以明哲保身的人,只要身在辦公室裡,就是處在暴風圈,沒有所謂的「颱風眼」可容藏身。

很多人天真地相信,只要自己專業過人,工作腳踏實地,又不惹事生非,總有一天老闆會注意到我這塊璞玉,但最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專業不是升遷的唯一指標,躲在電腦後面,不與同事交流,不會讓你成為領導者、管理者。

又有些人說,辦公室政治是高層才有的勾心鬥角,跟我們這種基層的員工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事實上,管理階層有管理階層的政治學,基層員工也有基層員工的政治考題。

組織既然是人的組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先順序和利害關係,如果學不會如何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別痴心妄想平步青雲。

上班族應認清辦公室政治沒有旁觀者的現實,這是一場你不下場參賽就會自動被判出局的遊戲。想要獨善其身的人,下場可能是被大家遺忘,甚至哪一天你就得捲鋪蓋走路。

我們絕對不是鼓吹上班族在辦公室裡興風作浪、每役必與,你可以不必下場打混戰,但卻必須保持消息靈通,隨機應變。

第二道護身符-你成就了團隊,團隊也會成就你
忌:公然搞小團體
宜:努力儲蓄人脈存摺

要不要在公司裡搞小圈圈,一向是個難解的兩難習題,孔夫子云:「君子不群」,但團隊工作本來就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想要飛黃騰達沒有班底的幫助,將很難成事。要認清團隊的成功,就是個人的成功,個人對團隊的貢獻度愈高,在團隊裡的份量也愈重,另外,切記將功勞與榮耀歸於團隊的夥伴。

如果你是個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新人,別急著建立自己的小團體或是加入別人的小圈圈,萬一不小心犯了高層的大忌、踩了別人的地盤,甚至選錯邊站,那就別想在辦公室裡混得下去。首要之務是先弄清楚公司裡的黨派生態,良心的建議是跟每個同事都保持良好關係,盡量不要被貼上派系標籤,除非環境裡朋黨的強弱分明,那當然要選擇「西瓜偎大邊」啦!

第三道護身符-口水即禍水,當心禍從口出
忌:搬弄是非,散播流言
宜:不過問他人私事,不張揚個人隱私

小心別在辦公室談論自己的私事,或是在同事間散播別人的八卦,這兩種行為都會不自覺把自己推入危險的境地。但你絕對應該張大耳朵,封緊嘴巴,「有耳嘸嘴」不只是大人教訓小孩子的話,也是辦公室叢林的生存法門之一。

八卦一向是同事間聯絡感情最佳的共同話題,尤其在茶水間、洗手間這兩間「談話室」裡,往往是眾家流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大家說老闆壞話的「秘密花園」。然而,就算你在辦公室受了多大冤屈,苦水滿腹,都不應該向同事訴苦,原因有二,牢騷如同狐臭,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沒有人有義務當你的情緒垃圾桶;其二,辦公室不是你找心理醫師的地方,有些人會以為互相交換心事是兩人結盟的保證,但萬一有一天兩個人不再是朋友呢?過去的秘密可就成了對方手上的把柄了。

因此,不論你跟老闆私交多好,或是心結多深,都不要在公司裡張揚。如果你條件不錯,工作認真,也交出漂亮成績,一定不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被歸因於跟上司的「特殊關係」吧!萬一你跟上司之間有誤會或摩擦,被有心人知道了,難保不會成為被利用的話題或炒作的題材,兩者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

八卦可以多聽,但不能多講,最好只進不出。所謂「禍從口出」,口水是名符其實的「禍水」,不管是洩露自己的私事,或轉述聽來的是非,都可能讓自己陷入言多必失的危險,更要不得的是以成為八卦中心為榮,到處打探小道消息,當心變成被利用的對象還不自知。

第四道護身符-扛責任,但別背黑鍋
忌:推託卸責,腳底抹油
宜:在適當時候勇於承擔責任,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

雖然恨得牙癢癢,你不得不佩服某些同事的高明,他們練得一身好推手,總是能輕鬆把工作、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就像泥鰍一樣地溜手。職場上一定會有勞逸不均的現象,你也不能保證自己在工作上從不犯錯,這時責任的歸屬常會造成同事間的摩擦和不愉快。

如果錯在自己,良好的態度可以彌補一切過失,但千萬別急著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當你說「都是你的錯」時,別忘了伸出去的只有食指,而另外四指卻指向自己,最糟的莫過於自己犯了錯還企圖掩蓋事實,撒一個謊,得用一百個謊來圓第一個謊,誰有把握每一個謊言都能編織得天衣無縫呢?

人不可能不犯錯,你的老闆也知道這件事,某些時候,勇於承認錯誤反而會給同事、主管留下深刻印象,建立負責任的形象,但認錯也要適可而止,若不分青紅皂白亂認一通,恐怕變成黑鍋大王,成了辦公室裡的小可憐。

有時幫老闆背黑鍋,也不失為以退為進的方法,但這黑鍋怎麼背?幫誰背?都是學問,黑鍋背得好,哪天老闆翻身,你也跟著雞犬升天;但若遇人不淑,碰到黑心的老闆,要不認栽趕快走人,要不只能無語問蒼天了。

第五道護身符-你是職場亮點,還是暗點?
忌:一人獨攬全部功勞
宜:善于表現、適時邀功

挑選LCD螢幕時最怕買到有亮點或暗點的瑕疵品,但在職場上,不怕成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變成不亮的白矮星。想成為職場上的「一等星」,自然要多下點功夫提高自己的能見度。

如果你自認是職場千里馬,千萬別再傻傻痴等伯樂的出現,天真地以為埋頭苦幹終能一舉成名天下知,要知道這年頭伯樂也常面臨自顧不暇的困境,或者也在苦等他們的伯樂。適度為自己製造「出鋒頭」的機會,有助於開展個人事業的康莊大道。

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現代社會所有商品的銷售多少都要靠包裝,何況是競爭激烈的職場,你總不希望自己「做到流汗」,被別人「嫌到流涎」。當你做出某些成績或經過努力而提前完成任務時,可別忘了做做個人公關,會議場合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舞台,適時掌握發言機會,展現個人能力,要能發出聲音才能引起老闆的注意。

但鋒頭太健,則可能招致嫉妒,適時把人情做給同事可以贏得好感,也算為自己買張保單,「有福大家享,有難自己當」,跟老闆邀功時,把功勞歸諸團隊和上司,再巧妙提到自己的貢獻,老闆記得你,同事感激你,下次有機會,你的亮度就展現出來囉!不要害怕別人批評你好大喜功,如果努力沒被同事、上司看到,那你才該擔心自己的才華被埋沒。

第六道護身符-把同儕當隊友,而非對手
忌:排擠人者,人恆排擠之
宜:多一友不如少一敵

同一個辦公室裡有年齡、條件相仿的同事實在是件很討厭的事,人人都會把你們兩個人拿來比較,本來沒有心結的慢慢也會感染不自然的情緒。其實辦公室裡同事間本來就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若換個角度想,以健康心態看待競爭關係,當同事能力愈來愈強,等於是在無形中促使你提升實力。更何況,在全球化時代,本來就不應該把眼光局限在一個屋簷下的同事,而應該將全球的精英視為真正的競爭者,如此一來,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當「冤家」看待了。

器量狹小、排擠同事的人,一定也會遭到其他人的排擠;把同事當作阻擋前途的障礙,一定難以在辦公室裡立足。對於在辦公室裡跟自己有競爭關係的人,不妨試著去讚美他,或請他幫一個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之間的敵意,在職場上,減少一個敵人的價值勝過增加一個朋友。

更積極的態度應該是,將能量放在挑戰更高的目標上,真正的敵人永遠等在你視線以外的地方伏擊,何不把在內部競爭的力氣省下來向外發展?

第七道護身符-野心可以有,不必露
忌:夸夸其言,四處放話
宜:高表現,低姿態

人人都想出頭天,但在辦公室裡若過分顯露自己對事業或職位的野心,無疑是公然挑釁同事、上司,使同事對你提高戒心,就是老闆也要擔心你是不是暗中覬覦他的高位,對你百般提防,甚至把你架空、外調。

樹大招風,企圖心強烈是好事,野心可以有但不可露,事事強出頭、求表現,反而會招致異樣眼光,你可能會不解,表現積極難道有錯?基本上,積極是值得鼓勵的工作態度,但應該表現在分內的工作上,若積極到撈過界,搶了別人的工作,會讓別人覺得在公司的地位受到威脅,看不過去或心眼較小的人,甚至會暗中扯你後腿、耍些小動作阻撓你的工作進行。

野心人人有,可惜升官的事一向是僧多粥少。最好的方式是稱職地做好分內之事,保持卓越的表現,但盡量維持低姿態,不要給別人威脅感,「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大話上。

第八道護身符-伴君如伴虎
忌:逢迎拍馬,阿諛諂媚
宜:不卑不亢,勇於溝通

坊間許多書標榜「如何管理你的上司」,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不要害怕面對上司、不要害怕溝通、不要害怕衝突。

在老闆面前,不必自覺矮人一截,與上司溝通,只要考量「天時、地利、人和」,多半出師必捷。所謂天時是「時機」,別挑老闆正在氣頭上時找他談事情,只會白碰一鼻子灰。地利是「場合」,若是不適宜在公開場合談論的事情,最好私底下找老闆有空的時間,或利用中午邀老闆到外面共進午餐。人和是「話題」,先瞭解老闆的個性,才知道施力點何在,花最少功夫達到最大效果。

此外,別以為只有當眾吐老闆的槽才是挑戰老闆權威,當老闆罵人時,你的解釋有時反而只會讓他的火氣更旺,有的時候當老闆怒火攻心、罵不絕口時,嘻皮笑臉地對他說一聲「謝謝!」反而能讓他霎時轉怒為喜。

所謂「高處不勝寒」,身居高位的老闆有時也會感到孤獨,也會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如果能從老闆的角度設身處地著想,說不定會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讓老闆視你如親信如知己。

第九道護身符-越級表現,越急越慢
忌:急功近利,犯權侵位
宜:慢慢來,比較快

如果你有個看起來能力不怎麼樣的上司,非但不能幫助你在事業上成長,還卡住你的升遷之路,實在叫人跳腳。若他感覺到你是他潛在的敵人,恐怕還要處處跟你作對,沈不住氣或一心力求表現的人,若自恃才高,可能會想越過上司直接跟老闆接觸,在西方國家這樣的行為並不少見,也許還被組織所鼓勵稱許,但在東方社會,可是犯了兵家大忌。

你越級向老闆提出自己的企劃構想,以為老闆會對你的勇氣和才氣另眼相看,殊不知這麼一來,得罪上司,同事不齒,老闆還覺得你企劃構想也不怎麼樣,落得裡外不是人。

有些角色是只有坐在某個椅子上的人才能扮演的;有些決策,是只有具備一定身分的人才能決定的;有些場合,是只有某個階級的人才能領風騷的,若想越級表現,恐怕只會適得其反,不如將自己在組織裡所應扮演的角色,做恰如其分的演出,等待屬於自己的燈光亮起。

第十道護身符-肆應天外飛來額外工作
忌:怯於說不,白做奴工
宜:標清底線,妥善評估

當上司交代你不屬於份內的工作時,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他認同你的能力,給你超越職位的挑戰;另一種則是他假公濟私,把你當小妹使喚,要你幫他處理私人的事。

理想的狀況是,你做了份外的事,而且表現得很好,將來得到應得的回饋,如新的職位或新的工作機會,或者你私底下幫了老闆的忙,將來他會還你一個人情。但事情也有可能發展不如想像的那般美好,比如你接下了額外的工作,以為會就此獲得老闆賞識,結果老闆卻是抱著不用白不用的心態,或是把你當成免費的台傭,替他接送小孩兼臨時褓姆。

也有可能同事私底下情商你幫忙,你不好意思說不,擔心拒絕會影響人際關係,以為這樣可以鞏固同事情誼,一次兩次以後,對方卻食髓知味,存心占你便宜,令你後悔莫及。

私底下幫忙,只能偶一為之,而且要讓對方清楚知道你是賣他一個人情,不能養大他的胃口,該拒絕時,還是要明白說不,當對方知道你的分寸底線何在,自然就不會再三試探。

有一種情況,是即使沒有報酬你也應該去爭取的分外工作,那就是當你想要爭取某個職位,卻沒有相關背景或任何優勢的時候。比如你現在只是一個總機小姐,但你想成為公司的業務人員,你大可以向主管表達願意不支薪分擔業務工作,當你具備一定經驗、也向該部門主管證明你的能力後,自然有機會轉任正式業務。

好品牌,不是名字有創意就夠

總體來說,關於命名,以下是你應該注意的事項:

容易理解、記住、傳遞

一般來說,建議使用儘量短,且常用到的中英文字。尤其是英文字,切忌特殊拼法。一個好的實驗是請朋友口頭跟另一位朋友介紹你的品牌,如果這件事情沒辦法輕易完成,那麼你的命名就太複雜了。

夠獨特

可以註冊到同名網址、同名 App 不會被 App Store / Google Play 擋下,可以註冊到商標,未來幾乎沒有引起法律糾紛的風險。

符合公司、產品成功需要的個性

Twitter 的產品特色是輕薄短小,因此用鳥叫聲來命名,並且用一隻藍色小鳥作為圖騰。Tesla 的產品是顛覆汽油車產業的電動車,因此用顛覆直流電產業的交流電馬達發明者 Nicola Tesla 的姓去命名,讓人一聽就感受到叛逆不羈的個性。

深遠的寓意

品牌需要長長久久,因此除了讓人很快理解、記憶,最好還有深層的涵意。亞馬遜河流域是全世界物種最多樣的生態系,因此 Amazon 雖然以賣書起家,但這個命名早已暗示了 Jeff Bezos 把它建設為網路百貨巨擘的雄心。

加分題

許多活動上,品牌名稱會照筆劃、英文字母排序,所以首字筆劃越少、開頭字母越接近 A,那麼也能有一些額外的優勢。

為什麼你要創業?

創業給你視野

如果當初我不是創業,而是去某大電子公司上班,四年之後,頂多是一個產品經理。能看到的,大概就是某個產品的規格、有什麼其他代工廠競爭、要用什麼價格去競爭等等。這些經驗或許也不錯,但是還是相當狹窄,很難比得上我創業四年所看到的高度。或許碩網沒有像我們原先設定一樣變得超級成功,但是所有創業夥伴們從中得來的經驗,卻是你花錢也買不到的。

創業給你廣度

更重要的是,創業可以讓你看到一個公司營運的所有必要元素。除了產品和技術,一個企業要能夠運作,你必須還要有行銷、業務、財務、人事、會計、福利委員會等等組織。這樣多元的歷練,你大概不可能在大企業取得。大概只有創業,才能讓你有這樣的廣度。

顛覆既有市場的能力

創業的重點就是破壞現狀,用創意來提出更有效率、更好的產品,以解決人們的問題。這樣的活動在大企業是很難推動的,因為大公司往往綁手綁腳,無法快速活動 (看看近兩年的 Microsoft、Yahoo 甚至是 Google 就知道)。而且官僚組織更是容易演變成團體責任機構,讓個人很難在其中推動創新。以上的問題,在創業環境中當然不會存在。且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打破既有的秩序,創造全新的市場,改變人們的生活。這樣的影響力,絕對是在追隨國際標準運作的電子業,很難達到的。

從失敗中復活的機會

最後,如果我能保證你什麼,那就是創業的過程中你將會面對無數的失敗。然而,當你回頭看歷史上最成功的創業家,也都是每每能從瀕死經驗中復活,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不死鳥一輝形的人物。比爾‧蓋茲 (Bill Gates) 的辦公軟體當初差點因為沒有好的作業系統,被 IBM 拒於門外,迫使他去生出一套 MS-DOS,從此踏上作業系統霸主之路。 Google 當初本想以 1 百萬美金價格賣給 Yahoo,誰知道楊致遠不買帳,才迫使他們走上獨立,創出一個千億美金價值的公司。

你的人生應該要精彩

當然,我知道以上的這些事情,聽起來都有點刺激,或許太過刺激。但換個角度想想,你的人生,不是也只有一次,難道你就只想這樣平平凡凡的混過去嗎?

面對工作態度意興闌珊的部屬,該怎麼辦?

不快樂的員工不僅沒有生產力,還會榨乾別人的能量,因此當主管發現部屬散發出意興闌珊的訊號時,應該要積極介入處理。

解法1:幫助員工看到曙光

面對心思不在工作上的員工,主管可以透過員工訓練計畫幫助他們更瞭解自己真正想做什麼,不管是現在的組織、或甚是不同的組織都好。

解法2:讓工作更豐富

給員工更多挑戰、成長及責任,刺激他們恢復生氣。

解法3:提供其他機會

試著將員工轉調到組織內部的其他部門,訓練他們從事不同的工作。

解法4:對員工放手

如果員工對上述3個解法都無動於衷,那麼身為主管的你,可以適時地以正面態度鼓勵他們離職。
透過坦誠相待的態度,告訴他們你看得出來他們不快樂,向他們解釋說雖然他們一直都是出色的員工,公司也很歡迎他們繼續留下來,但為了他們自己著想,現在可能是時候去探索職涯的其他機會。

一次搞懂4種辦公室政治操作者

職場工作者可以藉著辨識四種常見的政治操作者:白目者、大明星、野蠻人與權謀家來判讀局勢,找出聰明應對之道,同時,也能讓自己不至於淪為辦公室政治的受害者。

圖說明

1.白目者(自認動機正當,處理事情的手法卻非常沒有效率)

辨識線索:

  • 深信自己的做法最好,總是說自己懶得玩弄政治。
  • 不擅於「影響別人,促成改變」。
  • 溝通時,是以對方「需不需要知道」為原則。
  • 相信工作成果會說話,覺得沒必要自我推銷,結果反而變成只顧自己的工作,無視於大環境的變動。
  • 抱怨某個案子花太多時間取得別人的支持,認為事情不應該這麼複雜。

面對白目者,你應該:

  • 溝通重點在於告訴他,他的行為可能使得團隊或周遭人受到傷害。
  • 幫助他重新建構觀念,有時候某些作法不是玩弄政治,而是積極影響他人。
  • 稱讚他們正直,讓他知道你支持他。

2.大明星(動機正當,方法適當)

辨識線索:

  • 人們通常不會說他擅長政治操弄,而是說他善於團隊合作、有影響力。
  • 通常與他人關係良好,而且是問題解決者。

面對大明星,你應該:

  • 觀察學習,了解他們為什麼做、怎麼做、做的時候在想什麼。
  • 遇到真正困難的問題時,再找他們幫忙,記得先自己把問題想透徹,表現出想解決問題的正面態度。

3.野蠻人(動機壞,手法拙劣)

辨識線索:

  • 在別人背後說閒話
  • 寄e-mail指控別人的同時,也散發副本給所有人
  • 吹噓自己的成功,但是從來不提團隊的貢獻
  • 出問題時馬上怪罪其他人
  • 基於自我防衛而表現出憤怒、侵略性
  • 奉承巴結上司

面對野蠻人,你應該:

  • 最好避開他們。如果躲不掉,千萬記得保持戒心,別信任他們,別隨便向他們吐露真心話。
  • 表現堅定、有主見。許多野蠻人缺乏安全感,也容易頤指氣使,如果你態度堅定,比較不會變成受害者。
  • 避免與他們有e-mail往來,即使要有往來,也必須用書面確認你與野蠻人之間達成的任何協議,包括誰、步驟、預定日期。Event

4.權謀家(動機壞,卻擅長政治操作)

辨識線索:

  • 跟你說內心話,但是你不知道為什麼他要跟你說這些
  • 他的名字通常與成功的案子有關,但是你很難分辨他有哪些重大貢獻
  • 他認識很多權力在握的人,卻對沒有權位的人不屑一顧
  • 永遠有辦法躲過罪罰,即使經歷最嚴重的災難,他的信譽依然沒有絲毫受損

面對權謀家,你應該:

  • 了解他指派工作給你的原因、誰是這個任務裡的利害相關者、要花多少時間、成果的用途等等,語調盡可能表現想幫忙的態度,但是要避免太早給他承諾。
  • 仔細篩選他透露給你的資訊。
  • 假如要揭露他們的惡行,應該先蒐集證據,思考找誰談最有幫助,別忘了他可能擅長打點與長官的關係,你諮詢的對象可能對權謀家有和你截然不同的看法。

作者克拉克根據20年企業顧問經驗發現,公司如果有以下情況,很容易因為「辦公室政治」問題而損失慘重:

1. 懲罰的文化:

當主管或整個組織喜歡以公開員工的失敗來警告他人時,員工會被迫小心翼翼地掩飾自己的行為,如果不幸還是發生了問題,就容易找代罪羔羊來規避自己的責任。

2. 績效標準不透明:

當一間公司沒有提供明確的報酬與升遷制度時,員工對於應該做些什麼才能取得好考績無所適從,他們只好改為追逐政治性操作手段,把心力投注在取悅上司、或者上司的上司。

3. 主管階級競爭激烈:

高層人士之間的衝突除了會造成公司前進的方向混淆,也會在基層員工間製造出競爭態勢。因為這些主管往往會認為,基層員工應該和自己一起對抗「共同敵人」,但是這種「團結」卻對組織發展沒什麼好處。

4. 組織目標不明:

當組織缺乏明確的目標,員工只好各行其是。環境改變不大時,這種狀況還不會發生太大問題;然而,一旦市場、產業開始出現劇烈變遷,人們就會為了各自目的而改變努力目標,導致派系山頭林立、部門間衝突不斷。

心脏保健 养生大穴

心脏保健 养生大穴

(图:安康福在)

 

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人体的养生大穴,善治内脏疾病,尤其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如心律紊乱、心律不齐、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高血压 等,还可沟通其他各脉,维持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平衡,缓解胃痛、呕吐、呃逆、头晕、失眠、脑卒中(中风)、偏头痛、肘臂挛痛、产后血晕、哮喘等症。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

内,内部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名。

精确定位

在前臂前区,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易取穴

伸开上臂,在前臂前区,从腕横纹同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内关穴。

一按就灵

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压、拿捏内关穴,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气镇痛的疗效。按摩时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按揉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压左侧的内关穴,反复按揉即可。

养生说明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人体的养生大穴,善治内脏疾病,尤其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如心律紊乱、心律不齐、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 炎、高血压等,还可沟通其他各脉,维持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平衡,缓解胃痛、呕吐、呃逆、头晕、失眠、脑卒中(中风)、偏头痛、肘臂挛痛、产后血晕、哮喘等症。

(来自:中医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