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公司反思-最新倒闭名单涉及16个领域千余企业

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盘点这些O2O创业企业,共涉及16个领域、千余家企业,这16个领域分别是医疗、美业、婚嫁、房产、家居、出行、汽车、旅游、教育、餐饮、社区、零售、金融、服务商和其它,例举了目前O2O行业的死亡企业,并逐一分析了这16个行业的死亡原因。

医疗死亡名单

医疗02O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起的行业,政府促进医疗改革的利好信号更是促进医疗O2O发展的催化剂,是互联网改造传统企业的一个典型。据调查,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8.4亿元,预计2015年从事医疗O2O领域的企业将达到42.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和理疗保健呈集中爆发式发展。不过,在整个行业在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有大批医疗O2O企业默默退出市场。

死亡原因:

1.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企业死亡。

2.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企业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企业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美业死亡名单

目前中国整个美业市场有上千亿规模,美容(包含整形)的市场规模最大,剩下的就是美发业和美甲业,整个市场非常巨大。美业线下专业店有两三百万家,整个线下高度分散,未来随着美业O2O刚刚发展,其带给投资者的机会越来越大。有人欢喜有人忧,美业O2O刚刚起步,没有能力融资持续培养用户的企业则困难重重,甚至倒闭。

本次盘点的美业O2O死亡企业有7家,其中有5家是关于美发的APP平台,所在城市以北京和上海为主。

死亡原因:

1、 低频次、非刚需,美发O2O普遍不被看好。从美业融资情况看,美发基本没有融资,可见投资人对美发业O2O并不看好。其原因是,美发业线下门店较为发达,线下店无数,线上很难竞争;上门等家庭场景不能与美发服务相融合;顾客消费习惯难以改变,消费者习惯于选择熟知的发行店或者就近选择美发门店,美发咨询等服务需求较少。所有服务类的关键就在于流量。因此切入细分领域,迅速做起流量来,是创业者最需要打磨的功夫。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是上门美发这一O2O项目,是否真的是刚性需求,恐怕还需要创业者三思吧。且不说剪完头发留在家里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说你能否请来理发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都是难题。

2、无法标准化:过去的团购网站也提供了美业服务,但是团购为什么对美业的推动力为何不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非标类服务,极可能面临“两头难伺候”,创业者要学会当好两头受气的“小媳妇”。因此,美业O2O其实是个“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苦逼”的行业。

婚嫁死亡名单

2014年全国婚庆行业服务营业额达到7000亿左右规模,婚庆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趋于走低并将持续,所谓婚庆暴利已是“昨日黄花”。这其中很大原因来自于互联网对其的冲击。

死亡原因:

低频消费,缺乏资源。婚嫁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较短。在本次盘点中盘点出的已经停止运营的大部分企业成立时间稍早。由于婚嫁行业是低频需求的行业,如何提高用户粘性,不断的拓展产业链(横向或纵向)就成了每个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最近,品途网记者采访了刚刚获得融资的寻拍。据其CEO孙鹏介绍,他们曾拿出了两个月的试错时间。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调整步伐,从婚嫁摄影领域作为切入口而展开业务 .

大部分的婚嫁平台都是基于线下资源而建立的,没有线下资源无异于无源之水。从本次的盘点中,也可以管窥到,很多基于平台的网站,无法立足于市场之中。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很多摄影O2O平台就在苟延残喘中。

房产死亡名单

房产O2O预计市场规模万亿。玩房产需要相当的实力。公寓租房和租售平台动辄融资过亿,如2015年6月青客公寓获1.8亿人民币B轮融资,2015年5月魔方公寓获2亿美元B轮融资、吉屋网获1亿人民币A轮融资、爱屋吉屋获1.2亿美元D轮融资。

有人欢喜有人忧,巨额的融资说明:要么行业门槛高;要么行业呈聚合现象,市场留给后来者的机会越来越少。

本次盘点的房产O2O死亡企业有7家,其中有5家是在2013年成立,所在城市以北京和上海为主,主要从事租房业务。

死亡原因:

1. 经过2014年的调整,房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面临一轮新的洗牌,“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成为新常态。用一位从业者的话说:这个行业太拥挤了,有1000个玩家,市场只能容纳100个,900家都得滚蛋。

2. 租房领域龙头隐现。2015年初,链家租房业务零佣金,只收5天的房租作服务费。爱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租客佣金全免。前者链家,占据北京一半的二手房成交市场。后者爱屋吉屋上线4个月后,成为上海租房市场的第一。烧不起钱的公司只能让道。

家居死亡名单

相比于单纯的家居用品电商,家装才是这个行业的重头戏,互联网家装行业是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个万亿级的市场。互联网家装未来的2-3年将迎来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谁能率先做好模型,整合好供应链,拿到资本,实现模式可复制谁就能快速脱颖而出,有人预言目前90%的互联网家装公司都会死掉。

在本次盘点的6家“已死亡企业”中,有1家家居饰品电商,其余5家均为装修公司,涉及到了对接设计、提供监理到一站式装修服务的企业。

死亡原因:

1. 同质化严重,无差异化竞争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不管平台还是重度垂直型企业,目前的家装企业都主打“0曾项”、“环保材料”、“高级供应商”等口号,差异化不明显。

2. 在价格战中败下阵来,难以品牌化。互联网家装未出现、短期内也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家装行业自有其复杂性,目前很多企业都是紧盯价格战,以此来抢占渠道、抢占用户,699元、688元、777元等千元以下套餐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透明,可以随意比价,有些企业无法很好地整合产业链、压缩成本,为了保证利益不能加入千元以下套餐的混战,而用户本身是追求性价比的,对于质量和服务相差不多的产品,自然优先选择价位更低得一家。

当然,价格战并不是最佳选择,品牌化是更能保证市场地位的做法:不管市场热不热,品牌的那几家总是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有些企业价格战跟不上,品牌化之路还未成形,只能消失在商业的漩涡中。

出行死亡名单

从打车领域看,去年和前年在滴滴和快的的疯狂补贴下,一年就烧掉24亿元人民币!搞得众多没有来得及傍上大佬的打车软件公司纷纷倒闭,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本来是世仇的两家公司竟然在今年握手言和。而合并后滴滴快的推出了一系列出行产品,顺风车,巴士,代驾,这让众多中小创业公司亚历山大。首先一大批倒闭的就是打车软件,然后就是拼车和代驾。那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出行行业的死亡原因。

本次盘点的出行O2O死亡企业有11家,所在城市以北京和上海为主,以下为具体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

1、大佬初现,格局已成。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滴滴快的合并后如猛虎,更是打破目前创业公司融资最高纪录。来自国际巨头Uber的威胁,挂着拼车的羊头,却做着专车的生意,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

2、投资收紧大批拼车公司面临断粮据了解,自2013年北京颁布《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鼓励搭乘之后,拼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提供私家车拼车业务的公司超过20家。

但是随着滴滴宣布进军拼车市场,投资人对拼车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拼车软件融资难度骤增。作为拼车行业三强,虽然嘀嗒拼车、51用车和天天用车还是凭借其用户和市场份额,融到了大战前的最新一批“粮草”,但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批“粮草”。

汽车死亡名单

汽车后市场与出行打车平台一样,是一个拼资源,拼流量的血路战场。

死亡原因:

1、门槛极高:对于初创者而言,汽车领域O2O创业有着极高的门槛。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车项目。即使是易到用车、一号专车也逐渐形成气候,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2、服务难保证:对于汽车后市场,一个基于服务的市场来说,没有渠道可以压缩,要为消费者讨到便宜,只有一条路,给商家带去足够的客户量,薄利多销,就是团购模式。但服务资源不可能像商品一样有库存。团购的情况下极易出现饱和,从而引发消费者的预约和排队,降低整体的消费体验。

3、口碑与公信力不够:对于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店面,按照现在的点评方式,都不足以带来太多口碑上的帮助。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商品,汽车服务项目又很多,车作为主要的服务载体不会说话,绝大部分消费者又说不明白,专家不在现场也都说不明白,那在网上的点评不是“瞎评”吗?点评公信力下降,口碑传播也因此失效,这对于运营O2O的中间商来说是一个难题。

旅游死亡名单

近5年来,旅行业电商可谓风起云涌,各类在全国小有名气的网站和APP数不胜数,远胜于传统公司。

按照主营业务的操作方式,旅游O2O项目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侧重某些品类旅行产品生产、服务商类,例如酒店点评——到到,以前仅做比价的去哪儿,门票为主的同程和驴妈妈等,以及综合提供商类,即不但提供自营服务,而且兼作供应商平台,如携程、途牛、去啊。

在巨头的前后夹击和资本的冲击下,华东区域出现了一批“阵亡”名单,创立时间基本都集中在近三年间。其中甚至有一家坚持了十几年的平台,依旧没能逃脱时代冲击,被迫“关门”。

死亡原因:

1、巨头布局加速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已关闭的旅游O2O项目网站绝大多数出现了和巨头业务的重叠。近年来,在线旅游巨头的触手开始从线上逐渐下移,目标就是掌控线下资源及服务环节。与此同时,线下传统旅游也开始向线上布局,在两方巨头的夹击下,旅游O2O成为“有钱人”的战场,普通人似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了。

2、渗透率低,提升缓慢早在2012年,中国的网购渗透率就超过了美国,但在线旅游渗透率却落后美国几倍。从木桶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在酒店、机票、休闲度假游各个板块的互联网渗透率都有差距,但最明显的短板还在于休闲度假产品中的门票产品渗透率低、增长缓慢。想要改变现状显然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消耗。

教育死亡名单

从2014年开始,资本持续进入教育领域,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237亿元,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预计将突破1.2亿。截至2014年死亡以及被收购的在线教育企业不下30家,整个行业在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创业者盲目进入的情况下已经进入泡沫期。为便于观看,本次盘点涉及到了26家“死亡”的教育O2O企业,我们不难发现K12领域占多数,近年来,K12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成为了热门投资领域,但资本疯狂的背后也尽是心酸。

死亡原因:

1.过于乐观,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做支撑。以K12教育来说,这类项目多为提供在线授课、辅导、答疑等服务,但是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很多时候是被学校和传统教育企业“垄断”的,因此这类平台如果体量过小很难对抗传统,一旦占线过长,现金流又不稳定就变得很危险。最典型的是“小龙女”龚海燕的梯子网和那好网,她在失败后曾说过自己“二次创业过于乐观冒进,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几个月前就花光了公司融资”。

2.行业巨头顶半边天,小企业难发展。新东方、好未来、腾讯课堂、淘宝同学这样的教育产业继续飞速发展,BAT等巨头持续通过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业,布局各自的生态教育圈,巨头在流量上的优势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

3.同质化竞争严重,缺少优质内容。目前在线教育最大问题是缺少优质的教育内容,简单粗暴地把线下的内容录制放到线上是行不通的,学习要有很高很高的积极性,课程缺乏相应机制,内容不吸引人,对学生来说会很痛苦。在线教育获取成本越来越来,同质化使得有些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餐饮死亡名单

在过去的2014年,餐饮O2O领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创业项目,尽管不少项目永远停在了2014或者2015,但正是他们在创业路上的不断的尝试,使我们有了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餐饮O2O市场规模只有92.2亿元,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389亿元,预计相比2014年将增长46.8%,五年时间这一市场以超十倍的速度迅速扩大。

但与餐饮O2O市场的繁荣风光不同,几乎很少有创业者会否认餐饮是个苦逼活,即便是如今借助互联网东风迅速崛起的品牌,迟早也将回归线下慢慢“熬”。从盘点可见,无论是外卖平台、垂直餐饮、单品餐饮亦或是餐饮服务商,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企业。究其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死亡原因:

1、餐饮O2O领域巨头林立的今天,互联网巨头们更习惯于简单粗暴、有钱任性,直接用钱“砸晕”用户来培养用户习惯。但在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等混战背后,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因此外卖平台必须步步为营,连淘点点这样的“富二代”在过去也未能有所作为,可见外卖平台的项目难度系数之大。

2、外卖O2O有两个必须占领的“高点”:客单价能高就高,如果高不了就高频,如果这两个一个都不占,就需要保质期长一些。尤其对于垂直单品来说,服务速度掌控力等显得尤为重要。品类太过单一或季节性太强,很容易陷入配送成本太高客单价上不去的局面,后期运营将一直处于打不平的状态。

3、餐饮企业做大的关键是餐品的标准化、集约化以及口感稳定性,如呷哺呷哺、海底捞,菜品单一,易标准化,而这些工业化流程最大的保障是中央厨房。但是中央厨房投入巨大,需要门店数跟得上才能平衡盈亏,因此没有跨过盈亏平衡点的企业关门大吉也就不足为奇。

4、在商家智能化、互联网化趋势下,不少创业者选择从卖管理软件、CRM、点菜工具等B端切入,认为做好B端,C端就能水到渠成完成O2O闭环。但在餐饮管理系统的竞争中,系统替代有较大的门槛,另外以B端为主,C端用户无感,B端和C端失衡严重,同样存在问题。反之,从排队(C端)切入,获取用户再切入商家餐饮管理系统似乎更容易最终完成交易。

社区死亡名单

社区O2O预计市场规模万亿。社区O2O是大风口。以家政综合服务和最后3公里快消品到家为例,2015年的亿元以上规模的融资事件有:5月管家帮获1.2亿人民币融资、4月Dmall获1亿美元融资、3月美到生活获2500万美元融资、爱鲜蜂获2000万美元融资。

资本看好,一方面因为市场空间大,几乎没有天花板;另一方面因为终极的社区消费端口还没有被找到。但社区不像出行,土豪砸钱改变消费习惯就好,这是很脏很累的活,每个社区的资源整合和后期把控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跑出来。因此,有人在挣扎,也有人倒下,而行业龙头未现。

本次盘点的社区O2O死亡企业有11家,其中有9家是在2013年成立的,所在城市以北京为主,涉及行业有家政综合服务、洗衣服务、家电后服务、宠物照顾、校园电商、物业服务。

死亡原因:

1. 在社区O2O领域,资本并非首要,线上流量也并非成功的关键,最重要的是线下入口与资源。线下服务需要大量人力,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如果缺乏高额的利润,则难以为继。

2. 社区项目,如家政、洗衣、快消品到家,平均客单量几十元,需要小步快跑,即覆盖高密度的社区用户,实现高频。而线下壁垒、社区经验壁垒、社区物理边界都是难以有效逾越的障碍,限制着社区O2O企业的发展。当微薄的收入难以覆盖高昂的成本时,创业平台就会面临惨烈的淘汰过程。

3. 用户使用习惯还未形成,表面似乎生机勃勃,然而随着宣传期过后,用户热情随即冷淡。

零售死亡名单

零售市场,一直都是一块人人垂涎的大蛋糕,零售巨头沃尔玛是在近期出炉的世界500强里摘得头冠,第二则是电商零售巨头亚马逊,这个市场有多“肥美”由此可见。随着沃尔玛宣布全面控股1号店,阿里天猫超市杀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已非常清晰,零售电商的争霸赛正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死亡原因:

1. 死于差强人意的本地化

生活日常用品是零售行业的主要内容,而住户聚集地的附近,都有商店和小超市,这些实体店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但当零售电商切进去,一开始可以拿着低价位“忽悠”用户群,但当补贴潮过去,当这些电商的配送花费的时间比自提还要长、或者是送来的产品不是不新鲜就是质量有问题、选择和定制了衣服却发现附近没有体验店的时,用户必然抛弃零售电商。

2. 死于消费者动力不足的个性定制

个性往往意味着小众,而当你的小众用户群的消费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营运时,公司离倒闭也就不远了。在盘点过程中,立足于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零售电商不少,有卖特产的,有专门定制衣服的,而在生鲜行业,则是以提供半成品的蔬菜居多。这些创意乍看之下非常有特色,最大做强之后的远景应该也不错,但是,这种创意不适合两种零售电商。

第一种是对社区化要求比较高的零售电商,譬如提供半成品和代买的蔬菜给白领,白领会在工作日开火做饭的比较少,周末有时间和需求他们也会选择自己逛超市,买菜之余顺便补充其他生活用品,让别人代买的需求不大,所以导致零售商辐射范围内每天下单人数必然少,这种情况下,提供代买服务的零售电商存活几率就非常小。

第二种是创业型的电商,譬如对体验店要求比较高的服装电商,无论是定制还是网上选择,这些电商主打的特色基本都是线下可以试穿、体验,这种情况下,像优衣库这种规模庞大、比较成熟的服饰企业,就可以轻松完成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要求,但创业型服饰电商的体验店必然不多,这样就无法满足大多数顾客的线下体验要求,尤其是对一些定制用户而言,这简直就是不可原谅的问题,不能体验,怎么敢放心下单?

3. 死于标准化不足

标准化,是零售行业一个重要的原则,货源,价格,品质,以及售后等,这都是衡量零售企业的硬件,在零售电商这里还需要加上配送时间。而零售电商入局之前,总是将故事讲得非常好听,一旦产生了问题,往往就陷入泥沼没有了应对之策。

金融死亡名单

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年7月月报》显示,截至2015年7月底,我国正常运营平台达2136家。数据同时显示,7月出现问题平台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另外,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发布的P2P借贷行业上半年北京地区上半年报告统计,上半年北京P2P借贷行业整体成交额约为70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5倍。

死亡原因:

监管缺位乱象丛生

由于缺乏监管,P2P行业曾长时期的处于野蛮式的生长模式中。据P2P第三方评级机构安投宝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共有超过2100家P2P平台运营;而在2015年上半年成立的新平台就有约900家,许多国资银行背景的公司也加入到P2P大军。截止6月底,国资、上市公司和银行背景的P2P公司总计超过70家。但与此同时,上半年P2P行业就出现了456家问题平台,其中出现提现困难的平台占40%,而关站失联、诈骗类的问题平台更高达50%。

对于网贷问题,在出现清偿是否可以经营,也有待监管部门的细则出台。帮客网被网贷之家报道为“停止营业”;零壹财经曾报道其在6月份发出了清偿公告。但是就在7月22日出版的《山东商报》B2版面中出现了一篇题为“互联网金融管理办法落地——帮客网全面解读《指导意见》”。截止到发稿前,品途网记者并未在其官网上发现新的标的。

据了解,帮客网已经进行了A轮融资。其实,较为知名的平台也曾出现过负面新闻,比如说红岭创投出现坏账等。

除了较为严峻的网贷问题以外,众筹、消费类金融产品也需相应细则和配套措施完善。

服务商死亡名单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越来越普及,进入DT时代之日可待。正如前几次工业革命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创新一样,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止改变了生活,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战争逐渐从实体战争转化成信息战争,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当属计算机技术。

服务商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业的发展,企业的革新都与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在之前,笔者曾盘出了97家服务商企业,这些企业都通过技术为行业默默提供支持。其中多个细分领域都受到了资本的大力支持,但也有许多企业在革新中不断被淘汰。

死亡原因:

1.技术革新节奏慢。服务商企业多以技术为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策略跟上时代的同时,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也是对服务商的一个高要求。在这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企业因为技术有些跟不上,还停留在原来的步调,导致了失败。

2.缺乏创新。在服务商的企业中,许多企业早就奠定了自己领军人的地位,许多新兴企业还是走巨头的老路,生态链不够完善,资金链上也没有巨头企业雄厚的背景,发展又缺乏创新而惨遭淘汰。

运动健身死亡名单

运动健身O2O虽然还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但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对健康的关注,会迎来可观的增量市场空间。

但在早期阶段,总有人要去试水,有人要被淹没。尽管人们只会记得那最成功的几个,但创业的精神弥足珍贵。

本次盘点的运动健身O2O死亡企业有4家,全部成立于2013年,所在城市以广州和上海为主,主要从事移动应用的开发。

死亡原因:

在这个数据驱动的经济时代,创业企业勾勒着用户贡献的有价值的健身信息大数据。可信息如何能尽早变现?必竟对创业企业而言,先活下来,才能谈发展。

殡葬死亡名单

本次盘点的殡葬O2O死亡企业仅有1家,2014年成立时,它以未上线即获200万融资被媒体报道。但仅一年后其网站即被关闭。

死亡原因:

1. 市场环境。国内殡葬行业牌相对封闭,且受体制影响的垄断性市场。

2. 用户消费习惯。尽管现阶段还享受着高利润的线下商家的价格不透明,但他们的经验还是被用户信赖和认可的。

3. 低频,而且除了网站搜索投放,现阶段很难有合适的方式去推广品牌。

一点总结:互联网+,天条规则

1、基于时差选行业

不同产业受到互联网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意味着不同行业O2O项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不一样的。创业者要善于利用产业时差,去发现那些尚未被重视但是具备一定潜力的行业。当别人都在做餐饮,你可以去做家政,当别人都在做家政,你可以去做按摩。

2、基于痛点做产品

O2O只是形式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身。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用户的刚需?是不是用户愿意为之买单?是不是高频次的消费?这些问题都将决定这个O2O项目的生命力。创业者要抛开所谓的O2O外衣,去找到这个产业的本质和用户的痛点。

3、基于内容做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人人皆媒体”的效应,使得媒介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优质的内容、事件是品牌传播的关键。叫个鸭子、鹅滴神这种项目的走红,和一个好的名字有很大的关系。创业项目做传播的一定要重视内容运营的重要性。

4、基于速度做势能

对于创业者而言,有些时候,速度胜过一切。必须在短时间内形成细分领域的品牌知名度,进而去融钱聚人整合资源,持续打造品牌势能。如果没能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那么很可能就会被巨头盯上,后果很可能这个市场你就出局了。

5、有选择地规避平台黑洞

各种类型的O2O项目,在线上都将面临“平台黑洞”效应,一些大 的平台携用户和数据占有入口资源,会让很多新进创业项目卷入这个“黑洞”。创业者在自身资源和能力还不具备迅速做起势能的时候,要注意回避平台黑洞,不去 跟这些大平台拼流量,最好选择重度垂直的细分市场,做深做透。

将百万粉丝化为购买力-网红店铺表现不亚于知名品牌

从去年开始,淘宝红人店铺显现出逐渐清晰的商业模式。表面上看,“网红”赚的似乎与其他皇冠卖家差不多,但红人模式要比普通人模式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数以亿计的销售额背后,是社交媒体上百万量级的粉丝。实际上,网红们的成长路径颇为相似:以一位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位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据淘宝提供的后台数据显示,今年,雪梨的淘宝店到8月止有评价的成交单是873331笔,所售产品平均客单价在220元到240元之间。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雪梨的淘宝店已经至少有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淘宝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服装零售的平均利润率能达到45%以上,“如果到今年结束,加上买完衣服没给评价的成交单,由此推算,她今年净赚1.5亿元人民币没有问题。”

“大喜自制”的店主赵岩说,“如何把美丽这样有时限的资本更好地变现呢?开淘宝店无疑是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淘宝服饰行业运营总监唐宋认为,红人模式的主要竞争力表现在:选款能力强(时尚度高,市场反应快)、测款成本低(库存低,利润高)、推广成本低(自有流量,不依赖活动,且粉丝忠诚度高)。

从供应链上看,淘宝店铺的常规模式一般为:选款-上新-平销-商业流量-折扣,而网红模式则为:出样衣拍美照-粉丝评论反馈-挑选受欢迎的款式打版、投产- 正式上架淘宝店。在有现成面料的情况下,这个周期只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粉丝就可以穿上网红同款。据悉,淘宝平台上部分红人店铺上新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表现丝毫不亚于一些知名服饰品牌。

“网红”也有生命周期 未来竞争拼的是设计

“网红”店铺的短板同样明显:缺乏供应链支持、团队管理不规范、粉丝经济过于单一,这些都可能导致“网红”红的时间不够长,网红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对此,以设计见长的“网红”陈小颖对记者说,“这些短板都是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来克服的,不过我认为,只要坚持以设计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我就可以红下去。”

陈小颖2014年开了淘宝女装店Jupiter,为自己店里设计衣服,同时也为自己店里做模特,到世界各地拍摄自己设计的服装。她认为,在这个领域,设计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我的理解里,设计和品牌影响力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和坚持的信念。”

赵岩也认为,“网红”接下来的发展形态是以设计为导向的,“毕竟在版权保护日趋完善的未来,红人们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品牌可持续地发展。”也有很多网友认为,“网红”不就是靠颜值吃饭,所谓的工作不就是摆几个pose,P几张美图嘛!对于这些观点,“网红”蔡珍妮有不同的看法。蔡珍妮以前是电视台旅游及美食栏目的主持人,因为积累了不少粉丝和人气,今年5月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她说:“以前我总觉得网红不是一个褒义词,现在我却觉得挺骄傲的,我们并不是一个空花瓶,我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是我们花费成倍的时间、精力来经营出来的,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华邮:美国拟制裁中国网络入侵及获益者

网络袭击
华盛顿邮报星期日报道,美国准备对中国网络间谍活动采取应对措施,制裁从盗窃贸易机密获益的个人和公司。
华盛顿邮报援引未透露姓名的奥巴马政府官员的话说,美国尚未决定是否实施制裁,但预计很快就会做出决定。
奥巴马总统4月1日签署了一项政令,授权财政部与司法部长和国务卿磋商,考虑对美国进行网络入侵以及由此获益的人实行冻结资产和禁止交易等制裁。
应对网络入侵是奥巴马政府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包括今年2月成立一个新联邦机构,负责分析美国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奥巴马还签署了另一项政令,鼓励美国企业与政府以及企业相互之间更多地交流有关网络威胁的信息。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企业和政府遭受网络袭击的主要来源。今年5月,美国指称五名中国军方官员对美国企业进行经济间谍活动。中国否认这一指称。
华盛顿邮报援引另一名美国政府官员的话说,实施制裁将向中国显示,美国开始反击经济间谍活动,同时也向美国企业界显示,他们得到政府的支持。

納豆來的靈感 不融你手的冰淇淋將問世

英國「衛報」(Guardian)與「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與丹狄大學(Dundee University)科學家發現,可在日本早餐常見食物「納豆」中自然生成的Biofilm surface level A(BslA),若添加到冰淇淋內,可讓冰淇淋中的空氣、脂肪和水相融合,維持不化的時間也會久一點。
此外,添加BslA也能避免冰晶凝結,讓冰淇淋冷凍時不結塊,維持滑順口感。由於用這種方法有助冰淇淋凝結,廠商製作時就能少用飽和脂肪,熱量也會跟著降低。
團隊預估,這種靈感來自納豆的「慢融」冰淇淋,大約3到5年內就能上市。

日7月工业生产下滑 低于市场预期

据法新社报导,日本今天公布的官方数字显示,7月工业生产较前一个月下滑0.6%,不如市场预期。
经济产业省公布的这项数字,较彭博社访查经济师的预测中值成长0.1%疲弱。
今年6月,相较于5月,工业生产成长1.1%。
经济产业省也说,制造商预期,在8月成长2.8%之后,9月工业生产将下滑1.7%。
日本的出口已经减缓,增加了外界对这个世界第3大经济体在邻近的经济大国中国大陆需求降低下复苏疲弱的忧虑。

追踪移民如包裹? 美总统参选人自清

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克里斯蒂,建议采用类似联邦快递(FedEx)电子追踪货物的方式追踪移民,引发外界议论纷纷,克里斯蒂今天出面为自己辩驳。
新泽西州长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接受「福斯周日新闻」(Fox News Sunday)访问时否认他暗示「把人当成包裹。」
克里斯蒂指出:「我们可以采用类似科技,确保非法移民中不会逾期滞留。」
目前民调领先的地产大亨川普(Donald Trump),今年6月曾发表墨西哥移民不是毒贩,就是强暴犯的煽动性言论,此后移民议题就成了共和党党内初选的重要课题。

谁是接班人?实力诚可贵,潜力价更高

Image发展与培养具有未来潜力的领导人才,是现在多数企业老板关心的议题,但我们如何辨识这些有潜力的人才?现在的绩效表现是预测未来潜力的唯一指标吗?

无领导力,即无发展潜力
三国时代,刘备被吕布袭击後投靠曹操,曹操待以上宾之礼。某日,曹操邀刘备到花园饮酒谈心,两人对坐,开怀畅饮,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刘备寄人篱下,毫无实力,举出的人物都从「实力」着眼,诸如袁术丶袁绍丶刘表丶孙策丶刘璋丶张绣丶张鲁丶韩遂等;曹操则不从目前「实力」着眼,逐一点出这些台面上有「实力」大人物的弱点,他评论的标准为:是否具发展潜力与领导力?

「具备未来发展潜能」是曹操评论人才的第一要点,他认为英雄与人才的行为要像龙一样,「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芥藏形,升则飞腾於宇宙之间,隐则潜伏於波涛之内。」他就是根据这一项人才的标准,透视刘备的未来发展潜能,现在隐伏於自己身边,但终将兴云吐雾丶飞腾於宇宙之间,因此将刘备拉到与他同等地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此外,他也认为人才应该「胸怀大志」,是「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他就是根据这一点,评袁术是「冢中枯骨」,指其没有志气与作为;评孙策「藉父之名」,而刘璋乃「守户之犬」。他们虽然都有实力,独霸一方,但曹操看透他们不具潜能,非英雄也。曹操不以眼前实力来判断人才的发展,确具卓见。

「具备领导才能」则是曹操评判人才的另一要素,他认为「腹有良谋」是英雄与人才应该具备的条件。曹操同样不以现在地位与表现来论断台面上领袖的前途,而是以具有领袖素质与否来看未来成败。他就是以这个标准,认为天下只有他和刘备称得上英雄,而袁绍非英雄也。

刘备後来采纳诸葛亮「隆中对」的建议,得以三分天下,刘备「腹有良谋」并能接受建议的领导才能,曹操早预见并给予肯定。而以袁绍当时拥兵百万,手下有许攸丶郭图丶审配丶逢纪等谋士,以及颜良与文丑等大将,具有逐鹿天下实力,却因其表面要求严格,实则内心胆怯,广听计谋但优柔寡断,这些都是领导人物致命缺点,所以曹操给他的评论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

也正是这些不良领袖素质,造成袁绍在官渡之战中,70万大军却被曹操7万雄军击溃,就如曹操的第一谋士郭嘉在战前就曾向他分析:袁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士各相猜忌,不足忧也。」

人才九宫格,找出接班梯队
曹操论断人才的方法,可用【附图】的「人才九宫格」图示。九宫格的横轴是绩效,反映过去工作表现或现在实力;纵轴是潜能或领导,反映未来发展潜力。最右上方的第「1」格表示,不但现在具备实力,未来也有高度潜力,曹操应是自评在此格中。

Richmond人才九宫格

依曹操论英雄的内涵,他应是将刘备列入第「3」格中,代表现在实力不足(或表现平平),但短空长多丶潜力无穷,是「见龙在田」,蓄势待发之象;而将袁绍丶袁术丶刘璋丶孙策等列入第「4」格中,代表现在实力充分(或表现优良),但短多长空,毫无潜力,是亢龙无悔,先盛後衰之象。

1990年代起,许多标竿企业也以「人才九宫格」做为人才区隔的工具,其中以奇异(GE)人才活力曲线最具代表。这些标竿企业同样以工作绩效与潜力(或领导能力)做为标准,将人才区分成9类,工作绩效(横轴)代表过去,潜力或领导力(纵轴)代表未来。

例如3M以判断力丶能否激励他人;杜邦(DuPont)以能否设立策略方向丶能否教导与培养他人;甲骨文(Oracle)以勇气与热情;Sabre(从美国航空分割出去旅游控股公司)以学习能力丶是否能够执行跨功能任务,来判断主管具备多大潜力。

在现代标竿企业中,凡被列於人才九宫格中1丶2丶3格的人选,被称为核心人才或高潜力人才,会被列为接班或强力发展的对象,即使相隔约1800年,现代标竿企业与曹操的人才观竟如此相似。现代企业非常可能像曹操一样,将刘备列为高潜力人才。

过去的工作表现或许与未来的发展潜力有关,但不能将其划上等号,现代管理的盲点之一,就是把员工现在实力当作未来潜力,过度重视工作绩效而轻忽领导才能。如果企业无法突破这些管理盲点,刘备这类人才在组织中将被埋没,而袁绍丶袁术等这类人,则会快速晋升,但他们会如「彼得原理」(PeterPrinciple,工作成效好的员工总被晋升到不适任的位置)所述,容易被晋升到不适才丶不适所的位置。

居高位者如果欠缺领导潜力,将危及企业生存,因此在工作绩效之外,潜力与领导力的发展是现代主管必须时时关注的两件大事,也是企业挑选下一梯队接班人才的标准。

食谱:韩式凉拌绿豆芽

食谱:韩式凉拌绿豆芽

Sprouts(图源:小小米桶)

跟老爷常常到学校周边的小餐馆用餐,只要是点饭类的餐点,就一定会附上4~5样的小菜。小菜除了基本配备:韩国泡菜丶与腌萝卜之外,还有煎蛋卷丶凉拌菠菜或绿豆芽丶炒蒜苔丶酱马铃薯丶蜜黑豆丶马铃薯沙拉。

今天与大家分享适合在炎热夏天食用的凉拌菜 — 凉拌绿豆芽。这道凉拌绿豆芽属於韩式的做法。带点脆度的爽口凉拌绿豆芽,很适合在夏天冰凉的吃喔。

韩式凉拌绿豆芽
材料: ( 2~4人份 )
豆芽菜…..400g
蒜末…..1/2大匙
葱白末…..1大匙
炒香的白芝麻…..1/2大匙

调味料:
盐…..1/2小匙 ( 或依情况决定)
糖…..少少
香油…..1大匙

做法:
1.煮一锅水,沸腾後放入洗净的豆芽菜,快速烫软後,捞起
2.用冷开水降温後,捞起再加入盐拌匀,静置约5分钟,使其出水并入味
3.将做法2的豆芽轻挤去水份
4.再加入蒜末丶葱白末丶香油丶以及白芝麻,抓拌均匀,即完成
也可以先放入冰箱冷藏30分钟,使其入味,再食用
或是一次多做份量,用玻璃保鲜盒盛装,冷藏保存约2~3天

贴心建议
◎将炒香的白芝麻所需要的份量,用手指稍微捏碎,香气会更明显

(来自:小小米桶)

为什麽ZARA不打广告,业绩还比别人高?

Richmond西班牙快速时尚品牌ZARA经营至今走过40年,反其道而行,他们几乎不下广告丶广告预算也低得惊人,但却始终保持品牌知名度跟畅销业绩,他们是怎麽做到的?

在揭开ZARA的经营哲学之前,得先了解营业额跟广告之间的关系。

《UNIQLO和ZARA的热销学》作者齐藤孝浩表示,大家都知道宣传最大的目的就是在於扩张营业额,但具体该怎麽做呢?我们先看看下面的算式:

营业额=购买顾客数x客单价
购买顾客数=来客数x购买率
来客数=再度来店顾客x来店频率+新客人
客单价=平均单价x每人购买件数

很明显的,营业额由购买顾客数跟客单价形成,而宣传活动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刺激来客数成长。

这就是为什麽时装品牌老是要砸大钱在广告上,因为踏进店里逛逛的消费者越多越好,我们再看下一个图,则是上市企业的广告费占营收比率,可以发现,全球时装业会分配3%~5%在广告宣传费上,图中虽然没有ZARA(它们没有公开),但据齐藤表示,ZARA将广告预算的占比控制在0.3%以下。

全球时装业的广告分配预算

但全球时装业都在做的事,ZARA则很有个性,坚持把广告费用降到最低。

但这个策略,连内部员工都觉得很奇怪,据悉曾有员工职接去问老板奥特嘉(Amancio Ortega):「你干嘛不做广告?」

「因为广告获利的并不是顾客,而是企业本身,所以我们当初才会把钱花在提升商品品质,并且竭进所能的降低价格上,如果你是客人,你会希望店家把钱投资在广告丶还是花在你穿的衣服上面?」奥特嘉霸气回应。

如果他们不做广告,那ZARA要用什麽方法维持在顾客心中的新鲜感?齐藤整理了两大策略,告诉你ZARA就算没有广告,他们也可以维持高营收的秘密:

1.用超高租金抢下精华店面,创造口碑
「店铺选址才是王道。」以ZARA在2011年在台北东区展的第一间店,传出以每坪80万丶月租金近900万的高价抢址(当时店面租金均价落在50万);2014年在香港中环开幕的皇后大道店,就是H&M在香港开设一号店的旧址,据香港媒体指出,当初ZARA就是用双倍租金拿下这个店面的。

租金再贵,也要把品牌形象跟客人路程方便放在第一选择,它的政策就是严选出位置绝佳的地点展店,寄望的是客人购物体验的口碑流传。

2.每周两次上新品,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除了对店址投资之外,ZARA的定位是快速时尙,他们坚持每周两次丶周一跟周五一定推出新品,同时变更店内商品的配置区域。

其实他们从未公开宣称每周一与周五会有新品上架,但这是全球不变的定律。店员知道丶熟客知道,也有那些不管买或不买,每周一跟周五都定时报到查看新货色的Fans。齐藤指出,有份来店率的研究中指出,一般时装品牌的客人来店率是3.5次,ZARA则是17次,足足是同业的五倍。

ZARA追求的品牌形象是不要让客人逛腻丶时装是生鲜产品的形象,他们认为大多数对流行时装有需求的客人,并非一刚开始就打定主意要买某项产品,而是随意逛逛找灵感,或是享受新产品带给他们的穿搭想像,熟悉ZARA新品更替速度的消费者,大部分都会在心底建立起「这次不买,下次说不定就没有了」的心态,也因此,消费者一但发现了很想要

三名被救难民儿童从奥地利医院失踪

奥地利的警方表示,之前在小货车中救出的三名叙利亚儿童和他们的家人从接受治疗的医院中失踪。
该国警察周五在布劳瑙地区从一辆载有26名移民的小货车当中救出3名儿童。当时这3名儿童已经严重脱水。
这三名儿童- 两女和一男年纪在一到五岁之间。警方说,小货车后车厢内挤满了从叙利亚、阿富汗和孟加拉来的移民,3名儿童也在其中。
据BBC报导,这三名儿童和他们的家人是在周六的某个时间失踪的。
当局认为他们可能是试图前往德国境内,而不想回到匈牙利面临被遣返。
就在他们被救的一天之前,奥地利靠近匈牙利的边界附近路边发现一辆货车里有71具非法移民尸体引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