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布贬值 俄办红色旅游引陆客

由于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引发卢布贬值,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访问俄罗斯。俄方也特别推出红色旅游产品试图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在俄消费。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让中国游客参观类似古拉格博物馆那样能把两国历史连在一起的设施,会比红色旅游项目更有意义。
红色旅游专门针对中国
刚刚陪同普京总统访华参加北京阅兵的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表示,在未来的两年内,希望能把来俄罗斯的中国游客数量提升到每年一百万人的水平。
去年来俄罗斯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达42万6千人,比前年增长了10%。
戈洛杰茨说,双方在旅游领域密切合作,旅游项目覆盖所有方面,同时也在开发一些新的旅游产品,并在讨论投资改造旅游基础设施。俄罗斯为此也特别为他们量体裁衣专门打造了红色旅游产品,主要涉及列宁和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时代。
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正采取其他一系列措施吸引中国游客。两国目前5人以上组团过境旅游可以免签证,俄罗斯计划把免签证的门槛降低到3人。越来越多的俄罗斯酒店和餐馆加入到了友好中国服务项目中。中国游客在这些地方可以使用银联卡,看中文报刊,获得中文导游手册和旅游地图等。

研究:大型狩猎动物数量 与猎物数无关

本周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的研究指出,1项看来非比寻常的自然法则显示,地表与海洋大型狩猎动物数量,不会和猎物数量呈正相关。
研究说:「猎物数量充足的时候,狩猎者数量不见得成比例增长。」即使在像是狮子等大型狩猎动物周围出现大量猎物,该区域的狮群数量也未增加。
这项研究分析世界上1152个不同地区2260个生态系统的植物与动物,包括草地、湖泊、森林与海洋,研究时间追溯自50年前。
研究发现,狩猎者数量不会因猎物增加而增加,而是受限于猎物繁衍的速率。
在拥挤的环境中,猎物繁殖的速度较慢,显示资源竞争或许对限制后代数量起作用。
大型动物的这项模式,同样可套用在以浮游植物维生的微小海洋浮游动物。

丰田砸5千万研发智能车

丰田(Toyota)周五宣布计画斥资5000万美元将人工智慧置入车辆,显示丰田可能加入无人车研发竞赛。

丰田表示,这项与美国史丹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共同研究将进行5年,强调丰田的兴趣在于研发当人们年老或变得较无法安全驾驶时可运用的科技。

实验室工作将由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画局(DARPA)前计画经理普拉特(Gill Pratt)主导,普拉特近来主持一项机器人竞赛,竞赛的机器人在灾难情况中能对救难人员提供协助。

谷歌和数家汽车大厂早已投入自动车技术研发,日本汽车巨擘丰田虽未提及打造自驾车,但承诺过致力研发「智慧车科技」。

西班牙拉力赛车失控撞观众 6死

警方表示,参与拉力赛的1辆赛车今天在西班牙西北部失控冲出赛道,撞倒1群观众,造成6人死亡和约20人受伤,死者包括1名怀孕妇女。
西班牙电视台播出的画面显示,在西北部卡拉尔镇(Carral)举行的拉科鲁尼亚拉力赛(A Coruna Rally)比赛期间,那辆赛车失控冲出赛道。
治安警卫队发言人告诉法新社,晚间约8时(格林威治时间18时),参加拉力赛的其中一辆赛车于弯道加速时,失控冲出赛道撞倒一群观众。
发言人说:「我们能证实有6人丧命,包括4女2男,其中1名死者是怀有身孕女子。」
发言人又说,约20人受伤,多人送医救治,其中至少2人伤势非常严重。当局正在调查这起事故。

专家:不用过度害怕萤幕

蓝光伤眼这种说法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具有科学实据?法国巴黎视力研究所(Institute of Sight)研究人员皮考德(Serge Picaud)的看法是,「我们不必怕得扔掉所有萤幕。」

皮考德2013年做了个实验,将近似人体的猪视网膜细胞样本暴露到2种不同波长的光线,发现波长介于415奈米到455奈米的光线会杀死细胞。
换句话说,接近紫外线光的深蓝光,特别伤害眼睛。
不过,科学家说这也要看比例,因为相较日光,我们使用的萤幕所产生的光线强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
皮考德问道:「那些担心受到萤幕伤害的人,去海边的时候也会戴上太阳眼镜吗?」
法国1间医院的眼科医师瓜里诺(Vincent Gualino)也认为「不该过度害怕萤幕」。
这位视网膜疾病专家表示:「真正的问题在于过度使用。」他警告民众应该避免在萤幕前超过6个小时。

食谱:香蕉牛奶

食谱:香蕉牛奶

Smoothie(图源Flickr)

比起香精味的调味乳,用新鲜的香蕉与牛奶一起搅打成而成的香蕉奶,那才是真正的好喝喔。

香蕉牛奶
食谱参考:米桶乱乱做

材料: ( 2人份 )
牛奶…..450ml
香蕉…..2根,请选择已成熟的香蕉 ( 外皮开始出现黑斑点 )
苹果…..1/3个

贴心建议
◎喜欢甜味明显的可酌量加糖丶果糖…等等
◎牛奶与香蕉的比例可自由调整
◎苹果用量不要过多,主要是增加香气,量过多会抢了香蕉的香味◎可省略苹果,但我个人较喜欢有加苹果的口感
◎香蕉要用已成熟的才够香喔

做法:
1.将香蕉去皮切小块;苹果去皮去籽切小块
2.再放入果汁机与牛奶搅打均匀,即完成香蕉牛奶

(来自:小小米桶)

青瓦台相关人士表示,韩中商务论坛的成果好于预期

青瓦台相关人士表示,韩中商务论坛的成果好于预期。朴槿惠称,“这次与习主席就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但最重要的还是韩国与中国如何通过合作维护韩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的问题”。朴总统在记者会期间一直表情明朗,为回答记者提问,甚至推迟了专机起飞时间。

朴槿惠还表示,“虽然我无法在此向大家透露具体情况,但双方对于紧张局势进行了密切沟通,中国为缓解紧张局势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双方声明反对一 切形式可能导致韩半岛紧张的挑衅行为、发表绝不接受此类行为的立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未来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多种形式的挑衅,当然没有的话最好,不 过……双方这一表态意味着,如果再次发生类似情况,双方仍将像这次一样保持合作。”

从朴槿惠的话中可以得知,8月朝韩相互炮击事件中,中国坚定地站在了韩国这一边。朝鲜背弃“血盟”、对中国担忧视而不见的作法,已经严重损害了北京 方面的信任和耐心。朝鲜将外交方向选择在“北方”,与中国渐行渐远。对中国而言,对朝鲜的感情,现在可以用“愤怒”来形容。不知朝鲜最高领导人得知这一 切,是否懊悔?

相反,朴槿惠政府在中美之间,作出了坚定的选择。作为韩国总统,出席本次中国抗战阅兵本身就向国际社会证明了韩国有多重视对华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韩国合作,向朝鲜施压也不再是新鲜事。并且,只要朝鲜不悬崖勒马,中国恐将对朝鲜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有一点点开始老了

Image我们都向着这一条不愿太快到来的路走去

开始喜欢回味青春

说几句人生金句给年轻人听

有一点点开始老了

白发不听指挥地冒出

皮肤出现了各种斑点

老是忘了东西放在哪里

而我们的父母是更老了

老到皮肤垮下

驼着背慢慢走路

老到忘了子女也有一点点老了

还叫着他们幼年时的小名

担心他们的饮食起居

学历丶经历丶年纪丶外貌,公司录取人最看哪一个?

Smartphone公司是如何决定谁应该被录取?
你可能从来不知道,公司决定录取谁这件事情,远比你想像得要不科学许多。

假设你是女生(如果你是男生,把以下的情境调换一下就得了),现在请你想一想,你的择偶标准是什麽?我们就姑且开玩笑说学历高丶身高高丶收入高,这三高是择偶的标准好了。请问,身高一八○丶大学毕业学历的A男,和身高一七五丶硕士毕业的B男,哪一个条件比较好?身高一八三丶月薪四万二的C男,和身高一七八丶月薪四万五的D男,又该怎麽选择?硕士毕业丶有存款一百万的E男,和专科毕业丶但有存款两百万的F男又如何?还有……

「等等!你在开玩笑吧,哪有人这样选男朋友的?」我猜大多数人会这麽抗议。因为你很难想像有人会把学历丶薪资丶身高丶外貌丶家世……这些截然不同的变数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理性丶冷血地加以比较,然後从中选出一个条件最好的男朋友。

因为从事HR的工作,我被问过琳琅满目的问题,询问HR是怎麽看待应徵者的履历表:「如果我先去进修,等拿到硕士学历再出来工作会更好吗?」「在履历表上写社团经验有加分吗?」「我三十二岁才想要跨入这一行会太老吗?」「我只有私立大学的学历,如果我去念一个国立大学硕士会有帮助吗?」「我上一份工作只做一年半就离职,会影响到我找下一份工作吗?」

或者乾脆这麽问,究竟应徵者的学历/经历/社团经验/在学成绩/年纪/离职原因……等因素,对求职的影响是什麽?

我的个人经验是,这些条件都有影响,也都没有影响。

甄选标准是建立在「假设」上头
从科学化管理的角度来看,专业的甄选过程应该是:先为职缺进行工作分析,确定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丶技术丶能力或特质为何,然後为这些条件订定权重和标准,在甄选中逐一确认每一位应徵者在每一个条件的符合程度如何,最後计算出总分,以决定谁被录取。

但实务上,绝大部分的甄选标准都是一种假设。比较常见的比方说「硕士学历者起薪高於大学学历者」,是因为我们假设硕士学历的员工在能力上高於大学学历。这不见得是事实,因为我们应该都看过一些不知道他是怎麽拿到硕士学历的应徵者,但大家显然都还是继续这样做。

比较有争议的则像是「国立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是否应该高於私立大学毕业生?」这样做就代表公司认为国立大学毕业生的能力高於私立大学毕业生,有趣的地方是,我问过很多主管这个问题,不少国立大学毕业的主管都认为应该,但是私立大学毕业的主管几乎都持反对立场。

这该怎麽说呢?我只是想强调,企业的很多甄选标准,都建立在许多未经证实的「假设」上头。

「不要找来不适合的人选」是最高原则
当一个用人单位主管透过甄选程序决定录取某人的时候,这个决策会有以下四种情形:

正确的接受:我们认为优秀的应徵者,录取後果然表现杰出。

错误的接受:我们认为优秀的应徵者,录取後表现不佳。

正确的拒绝:我们认为不合格的应徵者,万一录取的话表现也不理想。

错误的拒绝:我们不小心拒绝了一位其实很优秀的应徵者。

对公司而言,第三种和第四种状况通常是无感的,我们婉拒了一个应徵者,他後来去了哪里丶表现好不好,我们都不知道。然而,同样是犯错,除非我们拒绝的杰出应徵者跑到竞争对手那边去,并且痛宰我们,要不然第四种错误的心痛远远不如第二种。

如果你是HR或用人单位主管,选择一个不适任的应徵者加入公司,会把大家搞得人仰马翻,因此在甄选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无意显露的缺点,都可能会被过度地放大。结果,用人单位主管/HR通常倾向於选择各方面四平八稳丶在甄选过程中没有犯错的应徵者。比方说那些服装仪容看起来乾净清洁丶应对进退得当丶讲话聪明伶俐丶有优秀的学历丶待过不错的企业,而且表现不错的应徵者。甄选的最高指导原则常常是「不要找来不合适的人选」,而不是「尽可能替公司延揽优秀的人才」。

主管的决策历程
决定谁该被录取,对很多主管而言是一个「心理历程」,比较接近「这家伙的专业还不错,但上一个工作只待了一年半,说不定稳定度不够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现在正缺人手丶最近工作量又大,好吧,先让这家伙试试看好了……」

「A先生学历比较好,对未来的职涯也比较有想法;B小姐无论是在专业度或是对未来的想法,都不如A先生。不过B小姐最大的优势是以前做过类似的工作,不用从头开始教起。所以,嗯,如果我们要找一个新人来培养的话,那就A先生吧;但如果我们要的是一个马上就可以接工作的人,那就B小姐吧……」

或者是,「感觉起来这位小姐对几个问题都回答得很一般,但她上一份工作是待在某某公司,在那麽好的公司待了这麽多年,应该是不会太差才对,再多问几个问题看看好了……」这一类的决策历程。

我的意思是,在大部分的甄选过程中,决定你会不会被录取的程序是:先针对你的整体印象给一个基本分数,某一些项目会让你加一些分数丶另外一些地方会让你扣一些分数,就这样加加减减。用人单位主管会在心里给你一个评价,再拿来和其他的应徵者比较。

但你大概不会知道,你的履历表上的哪些地方会被用人单位主管拿来当作加分的项目;同理,哪些东西写了会被扣分,也是非常因人而异。

很多年前我加入一家公司。报到後的第一个任务,主管请我整理一下之前的履历表,我这才发现,很多和我一起竞逐这个职位的人,在学经历都比我显赫许多。於是我开口问了我的直属主管。结果他说,我之所以会被录取,当然专业是很重要的,在几位他认为专业符合要求的应徵者当中,我是男生,所以必要时可以帮忙搬东西(不开玩笑,十几年前绝大多数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都是女性),另外我在求学时期有美术编辑的经验,而HR部门必须发行内部刊物,如果我加入就不需要再委托外包厂商排版。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用人单位主管的决策历程,我还记得当时听完之後有一点傻眼,对自己的自信心顿时打了几折。

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是个优秀的应徵者
正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从很短的面谈中确定这位应徵者的表现到底如何,所以很多人会参考别人的决定,预期那些在台积电工作多年的员工很优秀丶在花旗参加过储备干部计画的员工很优秀丶年纪轻轻就在宏碁得到升迁的员工很优秀丶在鸿海拿到考绩第一等的员工很优秀……

理论上,我的公司和台积电丶花旗丶宏碁丶鸿海……都不一样,在那些公司表现好的员工,并不必然在我的公司里有同样杰出的表现。但偏偏面试官在资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仍然会根据应徵者以前待过什麽公司,或是表现如何,来判断一个应徵者是不是值得被录取。

想要得到一份工作,你可以努力的是,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一个优秀的应徵者。每一个用人单位主管对优秀的定义可能非常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单位丶同一个主管,这个职务需要跟公司另外一个部门合作,而那个职务不需要,就会影响到用人单位主管的选人标准。但是无论如何,你一定要有一些过人之处,让阅读你的履历表和面试你的人想要进一步认识你。

求学时期的好成绩和社团经验放在履历表里当然是好的,不过如果你工作了两丶三年後,还是只有求学时期的成绩和社团经验值得一提,那就糟了。

很多资深的职场前辈都说一份工作做不满两年(也有人说是一年或三年)是不及格的,如果你是年轻人,第一份工作短一点其实会被原谅,偶尔一次转职时看走眼也不会变成致命伤,但万一你连着几个工作都做不长,你就比较难说服别人说那些都是公司的问题。

如果你的专业非常强,或是和你拥有同样专业的人才在市场上比较稀有,你有一些缺点也不至於被扣太多分,但如果你应徵的是劳动市场人才供给比较充足的职务,那一点点小毛病就会让你和录取通知书失之交臂。

如果你没有吸引人的工作成就,吸引人的学历当然会是你的卖点,但如果你在之前的工作中曾经拿出亮眼的工作绩效,就比较少人会在乎你是不是从名校毕业……这样的例子大概要举也举不完吧。

如果你问我,到底什麽样的应徵者会被录取?其实答案真的不难:你的专业知识应该比别人强丶你的经验应该比其他人丰富丶你积极进取的企图心应该让人印象深刻丶你应该是一个可以和大家合作的团队成员丶你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比其他人更晚放弃……你当然不用什麽好的条件都具备,但你肯定不能什麽好的条件都没有。

每个黎明都将带来美妙的一天

Smartphone向黎明問好!

看看这一天!

这就是生活,完完全全的生活。

在生活里,让你的存在充满着真切的;成功的喜悦,生命的荣耀,和美丽的色彩。

因为昨天终究是场梦,而明天只不过是个想像,但是华丽的今天让每个昨天都是一场快乐的美梦,而每个明天都是希望的想像。

所以,向黎明问好吧!

因为每个黎明都将带来美妙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