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里最珍贵的人才:手脚俐落的人!

Image我用过3个钟点家事阿姨:

第一个工作认真,做所有的事都十分仔细,到我家花了3个月才熟悉所有的工作,工作的品质也尚称良好,只是动作缓慢,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每天的工作。

第二个是反应很慢,刚到我家时,要花非常多的时间才能教会她做一件事,而且每一件事都要我们盯着交待,她才会继续做,我们受不了她的愚鲁,因此没用多久,就辞退她了。

第三个手脚十分俐落,我们要她做的事,一学就会,而且很快完成。只可惜她做事的品质不高,工作虽然做完了,可是我们总觉得她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每天的工作,她都能快速完成,还可以有时间休息。我们花了一点时间,要求她把工作做得更仔细些,她也能按照我们的标准完成。

这三种人正好代表职场工作的3种原型。第一种人是大多数的工作者,可以透过学习学会工作,但是要慢慢适应,凡事按部就班,通常要花比较多时间,成为一个熟练的工作者

第二种人是不称职的工作者,本身资质不好,再加上学习能力差,又不主动,很难在组织中生存。

第三种人是最有趣的人,反应灵敏丶手脚俐落,凡事一学就会,做事也比一般人快一拍,很快就能完成工作。可是这种人的缺点就是不够仔细,不会把工作做到完美,总是能交待就好。

手脚俐落的人是职场中最值得珍惜的人才。他能快速完成工作,代表他是比较聪明的人,很能掌握重点,能快速上手学会工作。虽然也会有没耐性丶品质不够精细的缺点,不过这是可以调教改善的,只要告诉他完成的标准,并要求他每一件事都要达标才算完成,通常他也可以做到。

手脚俐落的人为何珍贵?因为手脚俐落是天生的个性,同样做一件事,有人花10分钟,有人要花20分钟,这和心性有关,也和天分有关。虽然学习和练习会改变每个人工作的熟练度,但是面对新生事物,手脚俐落的人上手总是比较快,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透过学习变成手脚俐落的人。

职场中,时间是极重要的成本,快速完成工作,代表了较少的投入,也有比较大的效益。在组织中,我永远在寻找手脚俐落的人,我也会尝试把一般工作者,设法调教成手脚俐落的人。

每一个工作者都应尝试把自己变成手脚俐落的人。想要改变,第一个需要认知「时间就是成本」,凡事都要追逐更快的速度去完成,有了这样的心理认知,在做每一件事时,就会加快工作节奏,逐渐把自己变成一个手脚俐落的人。

老板怎麽都不帮你加薪?这3个关於薪水的秘密,你不能不知道…

Image薪资,不会无止尽的随年资增长
首先,很多人都以为薪资会一直加上去,不是年年加,也应该两三年加一次。就心理因素而言,的确应该如此,这样做可以让员工觉得受肯定,并觉得公司有前途。可是请注意,薪资的第一个原则是有天花板,不可能永无止境往上加。

「我这麽年轻,不可能薪水已经到顶。」你才二三十岁,一定会这麽想,「如果已经到顶,後面二三十年不是手软脚软做不下去吗?」

很不幸的,竟然被你言中!有些职务一开始可能会有几年调薪,过了一个大限之後就原地不动,即使调动也极其微幅,不过是塞个奶嘴给你,让你闭嘴不再抱怨,继续低头努力干活!因此薪资停顿多年可能不是怪老板,而要怪自己选错职务。

年轻人经常自艾自怨起薪只有22K,其实可怕的在後头,要提防的是停止加薪的大限!每个职务的大限来的时间不同,知识技术含量低且求职者众的「热门职务」最是要提心吊胆,比如:作业员丶行政丶总务丶会计丶助理等,它们的天花板低,大限来得早。相反的,知识技术含量高且人才有缺口的「抢手人才」,天花板高,大限来得慢,比如:各类工程师,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各类师傅等。

每个职务,都有一定的薪资行情区间
其次,必须认识的薪资第二个原则是它有一定行情,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在就业市场,每一个职务都有它的薪资行情区间。在不同行业或企业,这个行情区间会上下移动,亦即薪资高低受到行业与企业影响。

在同一家企业,低阶职务的薪资区间在30~40%之间,专业职则在40%~50%之间,高阶的差距会到100%丶150%丶200%……不等,「肥猫」就是这麽来的。现在企业多采行扁平组织,主管阶层少,专业职的薪资区间会再拉大些,虽非主管,有可能高出100%。

举例来说,进公司之後一直在低阶,工作内容未变,目前薪资比起薪增加40%,这代表你已经来到天花板,不容易再调升。可是,老板主管都不会来好心跑过来亲口告诉你这个悲惨事实,只有靠你自己揣摩出来,这时跳槽是突破瓶颈的好方法,可是跳到某一个薪资高点,还是会碰到天花板,就必须跨行业跳槽,加薪模式依序如此。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跳槽表示你能力高强,这是一种自我证明,Just do it!不过高薪是要付出代价的,紧接着而来的绩效压力丶健康负担丶牺牲生活等问题,也必须放进天平上做考量,没有那个屁股可别坐那个位子,别赔进整个人生。

想加薪,最直接的做法是争取主管或业务职
最後要认识的薪资第三个原则是,人若装死,薪水就死定!这个死是指不改变。很多职务没有钱途,一定要有勇气改变职务,不要让它拖垮你的未来和薪资。

在同一家企业里,薪资碰到天花板之後,只有两个解套方式,其一是当上主管,其二是带业务性质,前者有主管津贴,後者则有业务奖金。可是很多人排斥这两件事,那麽只能跟你说一声抱歉,加薪不急不急,下辈子再谈吧!

我拜访过新竹物流丶黑猫宅急便,才知道现在司机不只是开车搬货而已,还要会跟接待台小姐哈啦打屁建立关系,为的就是开发业务。新进司机起薪3.5万元,客户关系良好的司机可以月领七八万元,足足多出一倍薪资!相反的,我认识一位月领3.5万元的行政人员,在老板问她要不要转做业务,不必开发,只要维系即可,她轻言拒绝了,现在只好眼睁睁看着新人月领12万元。

职务决定薪资,因为技能门槛有高有低丶担负责任有大有小丶对公司的贡献有轻有重,甚至是给公司带来的风险也差很大,所以你要慎选职务丶改变职务!

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还可以每天穿睡衣工作?接案工作者的真实面貌

Image破除以下常见的迷思,才能更了解自由业的真实面貌!

1.可以天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接案工作者可能以自己的兴趣为业,但工作毕竟是工作,他们也必须处理无聊的差事,以及事业的高低起伏。

2.自己当自己的老板,最幸福?
接案工作者不用面对上级的施压,但这可不一定是福气。无论你是严以律己,还是放牛吃草,到头来你还是会讨厌你的老板——你自己。

3.工作自由似神仙
少了锱铢必较的主管丶有限的假期,就真正得到自由了吗?接案工作者虽然不用朝九晚五,但他们必须24小时思考自己能否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有时候可能过得比一般上班族更不自由。

4.风险很高
各行各业都有不同风险,选择了一个工作,代表你相信这个工作的稳定性或前景。接案工作者也是如此,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比别人高,每个人都不过是选择自己能承担的罢了。

5.他们都很寂寞?
接案工作者并非每天都孤僻地宅在家丶独自工作,他们也时常与客户开会丶与消费者沟通丶参加聚会拓展人脉。在共同工作空间工作时,还必须维持好人际关系,他们可不寂寞!

6.必须是万事通,什麽都自己来
很多人以为接案工作者都是超人,可以一手包办事业。事实上,要同时处理法律丶税务丶商业计划,还得分析销量丶与消费者互动,是不可能的事情,成功的接案工作者绝对不会所有事都一把抓,他们会适时寻求不同专业的人来协助自己的事业。

8.有案子上门就接?
接案工作者并没有大家想得那样害怕工作空窗期,他们比你想像的挑剔许多。面对不适合自己生涯规划的案子,即使酬劳极高也会拒绝。

9.自由工作者没有「真实」的事业
在一般人的眼光中,接案工作者的事业非常抽象。但在「个人创业家」(solopreneur)趋势的影响下,地址丶办公室或网站已经不再是事业的必要元素。 只要能换得薪酬丶满足需求丶占有利基,又怎麽能说他们的事业不够真实呢?

没有天生就是好主管!当了5年的主管之後,我领悟了领导的关键因素…

Image有多少人天生就是个好主管?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日积月累建立起的管理经验法则,唯有一个原则不变,团队优先绝对是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

大多数人在刚当上主管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而这些情况恰巧都是部属正在观察主管的处理方式来决定自己要不要跟随他的重要时刻,遇到这种时刻,主管该怎麽做好呢?

部属犯错时…
犯错绝对不是不可原谅的大事,但却是双方建立合作默契的最重要的小事。部属犯错时,主管必须秉持解决事情为主的态度(千万别马上开口责骂),与部属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没关系,我们来想想接下来该怎麽办」,一句简单的话可以化解双方的冲突更可以引导部属学习解决事件。事後更可与对方约定,主管对於失误的容忍限度在哪里,犯了错主管愿意承担指导者的责任,同时也感谢能够自我改进追求进步的团队。

部属在办公室有情绪反常的表现时…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丶「人对了,事情就会对」这两句话是对於经常在处理人事时拿来提醒自己的话。记住一件事,主管的情绪表现绝对被看的一清二楚(大概是被放大镜看的等级),因此面对部属有情绪反常时,可以先问「你现在觉得如何,需要聊聊吗?」协助部属处理情绪也是帮助自己面对情绪,不管公事或私事,带着情绪做事影响的不单是个人可能是整个团队氛围甚至工作品质,因此,主管若察觉部属有异色可以适时的关心,即时的介入爆发的情绪丶提早管理风险。

新的任务要指派时…
指派任务时可以展现一个主管对团队的了解程度及期待,千万别预设你的部属可以或不可以,而是与他讨论如何好还可以更好的可能性。「我觉得你上个案子的创意很好,接下来有个可以发挥的案子,要不要一起来挑战看看!」指派任务要对部属个人提出肯定,并且告诉对方为什麽要这麽做,以战友的立场与他一起讨论一定会让彼此更有收获!

工作遇到瓶颈或客户出难题时…
谨记:We’re a team.

主管像是职场上的教练,当部属感到困惑面临挑战时,主管要能站在同一立场,分享正确的理念与可靠的经验,协助部属解决问题。但也别立刻自己出面解决,毕竟职场上我们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适时的下放权力丶引导作战会让团队更强大。举例来说,过去我们在协助同事面对客户的挑战时,会先做内部的沙盘推演,由有经验的主管同事轮流出题,列出客户可能会问的问题或是提出的质疑,在内部先行训练,让团队更有信心面对挑战。

掌握以上这些情境的发言与态度,以真心的态度与团队建立关系,相信部属们也一定会有所回应的。

身先士卒丶自我管理丶正面影响力
「主管」这角色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任务,不只你的部属看着丶连你的顶头上司也在看着,因此,唯有以身作则的做到自我管理,包含情绪管理丶谨慎发言丶注重品格丶或提升自我能力,把每一天都当是修炼场,带着正面价值观丶与高度的视野,带领团队一同前进。

年轻世代随时都准备跳槽!想留住7年级潜力人才,只开高薪还不够…

Image台湾俗称的7年级丶8年级生,相当於西方所称的Y世代,出生於1980~2000年间。以於1980~1985年生的工作者为例,他们都在今年满30~35岁,进入职场的时间约10年或超过10年,多半已成为主管候选人或初丶中阶主管。

研究指出,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低,更重视福利和薪资;人际关系上,比较不需要同侪认同,也比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自尊心强,甚至有点自恋的倾向。这些人格特质将会对他们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价值观产生何种影响?一项针对德国Y世代的研究,归纳出以下几个共同点:

1. 重视跳槽带来的报酬
研究发现,5年内转换工作愈多次的人,获得的加薪幅度愈高。Y世代年轻经理人待在一分工作的时间,平均是27个月。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要留住优秀的年轻人才必须提供更高的经济诱因。线上影音串流网站Netflix便依据市场行情,调整绩效优秀的员工的薪水,他们对待公司内的员工,就好像他们正在跟其他公司竞争人才一样,不会让在职员工觉得自己被亏待。

2. 骑驴找马是常态
Y世代就算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也有92%的人表示他们一直都在找工作。他们会修改履历丶注意其他公司的职缺丶和朋友讨论工作机会,也会留心好公司的资讯。更有63%的人曾经去应徵工作丶参加面试,或是和徵才公司接洽过。

研究分析,Y世代的职涯目标鲜少专注於一家公司,他们更在乎的是工作内容和薪资,所以倾向於「逐好工作而居」。其次,他们并不认为跳槽是坏事,甚至认为这是打造个人品牌的方法。第三,跳槽不尽然是对现在的工作不满,他们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市场价值;再加上网路使得人力资源市场更透明,想找工作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放出风声,也很容易得到机会。

3. 给他们挑战,增加他们对公司的认同
Y世代年轻经理人最喜欢在公司重要的决策上负责任,藉以提高自己在管理阶层的能见度,并且愿意承受来自高阶主管的压力,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重要,也能够让他们少动换工作的念头。

开门见山,是最好的沟通术!新手领导者的3大原则

Image1.培养规律作息,当一个快乐的人

许多领导者初上任时,都曾经面临工作与生活失衡的问题。在发现自己的生活只剩下出门工作丶回家睡觉,个人时间被压缩,没有时间与亲友相聚,也越来越少和其他编剧同行联络。之後,为自己立下原则:每天晚上六点回家,七点後及周末不回覆任何工作信件,并把这个原则清楚写在email的签名档中。一开始没有人相信能做到,坚持了一段时间後,发现周遭的同事也开始如法炮制,所有人的生活品质都提升了不少。学会区分什麽是「紧急性」与「重要性」,你会发现,所有事情都有稍加等待的馀地。

2.掌握沟通原则:直接切入重点,知道自己的底线

刚成为团队领导人时,与属下丶同事的每一次对话都感到紧张。後来发现如果沟通时直接切入话题核心,令人紧张了半天的对话也不过是五分钟的交谈而已。关於如何谈判,珊达建议在对话开始前就预设好自己的底线, 「在进入房间之前就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麽,谈不成的时候,无论再怎麽惋惜,也要果断收手。」这个原则不只可以应用於工作,对亲友及小孩之间的沟通也非常有效。

3.不同的专案,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

成功的领导者,面对不同专案的工作团队,要能够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在采取完全不一样的工作态度,已经合作超过十年团队丶拥有绝佳默契,会专心当一个编剧,告诉剧组自己想要什麽样的故事;但其他的剧组则需要上紧发条丶随机应变,在现场仔细观察演员排练过程中展现的化学反应,甚至在最後一刻改变剧本走向。

再努力也达不到的年度目标,等於没订!主管设定KPI时,应该这样做

Image设立工作目标,是每一位领导者每天都在做的事,大到年度目标丶小到日常工作项目的设定,都要订定目标。而订一个高目标,又是每一个领导者的主观愿望,务必把团队的能力压缩到极致,才显出领导者的能耐。

问题是设立目标是以能达成才算数,否则只是空想。因此在推高目标的同时,又要确保能完成,这就是订目标的学问所在。

有点难又不会太难」就是议定目标的最高原则。订了太高的目标,超过团队能力所及,他们虽口头勉强答应,但心里却已经彻底放弃。所以一定要订一个对他们来说有挑战丶不易完成,但只要努力可能完成的目标,这才是订目标的最高境界。

要达到此一境界,领导者对整个团队能力的底线,要有极精准的估测,也要了解其潜能的可能。因此在订目标之前要先做实际估测,计算出这个团队可能完成的目标区间,然後将此目标区间,向上提高10%到30%,做为与团队议定目标的基础,这10%到30%的空间,就是「有点难又不太难」的关键。

而订定目标的过程,最忌讳领导者直接下达目标,最好让团队参与讨论,经过反覆辩证的过程,让整个团队理解目标如何订定,必要时也要经过讨价还价的拉锯过程,只不过这种讨价还价不能是信口开河出价,就地还钱,一定是要有分析丶有解释丶合道理的讨论,最终要完成对目标的共识,目标才有机会真正落实。

千万别一相情愿的逼部属接受不可能的目标,也不要随意接受部属可轻松完成的目标,寻找「有点难又不会太难」的落点吧!

问这3个问题,到手的订单就飞了!聪明业务绝不会这样说

Image美国销售畅销书作家Ian Altman於《富比世》(Forbes)杂志网站上,分享3句千万不能在客户面前说的话,让你在成交关键时刻不再与成功失之交臂:

1. 你的预算上限是多少?
这个问题将造成与客户彼此关系拥有不同变化。许多时候,业务员会询问客户的价格底限,或者打探竞争对手所给的行情,藉此想要抢得先机,以更优惠的价格抓住客户的心。

例如:如果你是提供会计服务,你可能会问客户「另外一家事务所提供的价格是多少?而你期待的预算是多少?」然而这种直接涉及机密的问题,除非你已经获得客户的完全信任,贸然地询问後,客户也不会让你获得真实的答案,认为你来找他只是为了要打探行情,而不是认真做服务,更糟的是会让自己陷入价格割喉战。

你可以这样说:「有什麽需求是你目前最需要被达成的?」
在决定哪家厂商获选时,客户总希望能够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并且让问题一劳永逸。尽管提出来的预算相较於竞争对手来得高一些,但客户会看在你能够明确地解决他们最迫切的问题,就会乐於选择与你签约成交。

因此,别再汲汲营营地挖掘竞争对手给客户的价码到底多少,而是将自己的服务提升,努力解决客户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2. 你在犹豫什麽呢?
曾经有人建议,业务销售人员应该问自己的潜在客户,「你到底在犹豫什麽?」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似很无害,好像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但是,万一他回应你的答案,是业务员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那麽这笔交易成交的机会自然渺茫。

你可以这样说:「产品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引诱客户主动说出自己对於产品的欲望,并且精准地抓住他们心痒之处,再通过更为详细地描述,结合客户本身的实际需求,去免除他们的犹豫,笃定地做出自己要下手的决定,而自己也不需要花费过多心思去猜测客户到底为什麽还不买。

3. 你是决策者吗/你做决定了吗?
每个人都想要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到底是谁?花费唇舌跟大量时间说服一个人买你的商品,却发现决定要不要付钱的人竟然不是他。这种郁闷心情,相信每位业务员都曾有过。

然而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常见的回应当然是「是,我是」,但答案也不一定是真的,而且还会让潜在客户感到不受尊重并提起防备心,心中在想「所以我不是决策者,你就不理我了吗?」使得自己错失开发新客户,或者建立沟通管道的机会。

另外,几乎每间公司都会遇过业务员照三餐打电话给总机小姐,询问决策者到底在不在,是否做了决定丶准备签约,尽管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是这会让客户认为业务员仅是专注在完成这笔交易,而非真心为客户设想,因此他也没必要一定要完成业务员最期待的目的。

你可以这样说:「请问接下来谁是与我持续接洽的人?」
询问谁是未来参与整个交易或後续服务的人,通常这也是交易是否成功中最重要的关键,因为他是最主要的利害关系人。

例如:业务员在卖影印机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出钱的是老板,但是真正在使用的会是企划部的员工,先与其建立关系,提出符合其需求的方案,将更容易让交易成功,并让客户愿意信任自己。

如何建立完美的沟通?真正有力量的人是先放下自我

Image什麽是完美的沟通?
沟通是效力强大的药物。我们说话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可以伤人也可以带来疗愈。

一般认为,沟通就是用言语或非言语交换想法和感受。最理想的沟通是我们觉得对方不但注意到我,也听进了我说的话。最糟糕的沟通则可能造成诋毁和破坏。放弃无效的沟通方式,接纳适合个人风格的沟通,可以帮助你每次与人互动时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完美的沟通必须仰赖臣服,那代表懂得何时该坚持,何时该放手。也意味着既要表达感受,也要愿意释放封闭心灵的伤痛和愤恨。那是保持流动而非死板的支配和对立。

也是运用第六感识人技巧去接触旁人,并且避免戏剧化的结果。你将学会了解所有的互动都有流动,并决定对哪些要臣服,对哪些不要。你不必为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抱歉。欢迎借用我最喜欢的箴言:「『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说「不」需要练习,但它是最能救命的字之一。

臣服的沟通就像在河里航行。有些方向的感觉不错,水流也顺畅;有些则否。你无法强迫水流照你的意思走。你若是强迫别人,只会令他退避。人际关系中有一种能量,你必须调整自己,顺应并信任它。

意见不合时,该怎麽沟通?
我会说明如何与人沟通,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人,并且运用道家的无为和谐法,在压力下保持风度,取得成果。学会这些你就不会慌乱丶不会沦入互不相让的叫阵和无休止的相互怪罪,或是意见不合时却只知坚持己见。

那些都是为了保护自尊的反应,与直觉和情绪智商无关。感应人与人之间的流动,有助於明白何时该强硬,何时该妥协或退让。你也可以在遭遇阻力时,逐渐克服他人的抗拒。

顺畅的沟通意指带着慈悲丶缺点和一切与他人交流。这尤其适用於争辩或关系紧张的时候。其实对他人感到厌烦和失望在所难免,每个人偶尔都会给人那种感觉。

天下没有完美的人;大多数人都愿意尽量求好。因此请不断在别人身上寻找共鸣,即使很勉强也无妨。你不见得每次都找得到,但是要持续尝试。这不致使你遭到践踏或成为牺牲品。这种慈悲心反而可以让你表现最好的自我,即便你对不好的行为还是有底线也一样。

多年来,我目睹病人透过臣服把困难的沟通变为开放而有爱的沟通。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努力做到臣服的沟通,特别是起冲突的时候。

假定你正在与人争辩,双方僵持不下,谁也不肯认输,该怎麽办? 不要把它变成争夺输赢的战斗。

请先让步,那才是真正有力的行动为你在冲突中的立场道歉,显示你重视两人的关系甚於你的自我。由此打开使对方也能让步的大门。真正有力量的人能够率先放下自我,促进顺畅的沟通。

臣服式沟通法则
应该
•保持沉着,不要有情绪化反应。
•避免为自己辩解,因为那会使你显得软弱。
•耐心听对方讲述,不要打断,不要强求最後的结论一定要由你来下。
•以同理心了解对方的立场,即使你并不赞同。
•选择是否要争辩,必要时请道歉。

切勿
•卷入戏剧化争辩。
•因焦虑或愤怒而冲动行事,你可能会说出後悔的话。
•紧抱着怨气不放或者坚持自己是对的。
•企图插手他人的人生,或是充当心理治疗师。
•羞辱对方,特别是在其他人面前。

当主管出现这四种行为,就失去了当部属导师的资格!

Image然而,主管要把自己努力获得的智慧,顺利传授给部属,而不遇到阻碍,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为协助所有主管扮演好导师的角色,葛史密斯列出主管指导部属时常见的4项陷阱,藉此提醒所有主管,随时自我检视是否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这些毛病。

陷阱1:我帮得上忙
葛史密斯指出,大多数的人往往乐於付出时间丶专业与精神帮助他人,但有时对方(部属)真正需要的是靠自己努力找到出路,然而,多数主管对此却欠缺觉察。

因此,主管在出手帮忙部属前,可先行用以下方法自我测试:当你问部属「需要帮忙吗?」部属回应「不需要。」此时,如果你的心里曾感觉到任何一丝不悦时,就表示你最好要开始自我提醒,不要落入「我帮得上忙」这个陷阱中,让部属能有更多机会自我尝试丶成长。

陷阱2:没人比我懂
职场中有些人好为人师,只是因为他们喜欢被别人肯定为「行家」,而沾沾自喜。因此当徒弟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导师很厉害,或是经常公开称赞他们所做的贡献时,一向以「没人比我懂」自居的导师,将会更喜欢这个徒弟。

然而,葛史密斯提醒,利用徒弟满足自己获得他人肯定的人,将无法扮演好导师的角色。他指出,当徒弟告诉你找到另一位比你还要厉害的导师时,如果你的失望之情久久不散的话,就要特别小心,「没人比我懂」的毛病就是你的罩门。

陷阱3:我能帮你出人头地
在导师的鼎力相助之下,有时候可以协助徒弟直通重要人士的办公室,取得爬上组织阶梯的独家门路。这种「我可以帮你搞定一切」的承诺,则会让师徒间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在「我帮你,你帮我」的互惠模式下,固然可以令人很快地飞黄腾达,却很容易在彼此的心中形成「你欠我一次」的得失心,让两人的关系生变。

陷阱4:你需要我
许多师徒关系,一开始虽然以某种程度的依赖做为出发点,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出强韧的独立关系。如果徒弟将指导过程视为理所当然,或是例行公事时,就代表师徒间的依赖关系,有碍於徒弟的成长。

葛史密斯提醒,导师的功能在於帮助徒弟变得更强大,而不是让徒弟扮演弱者的角色。过於注重「你需要我」的依赖关系,徒弟将无法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