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刚法则 The Gorilla Game 强者愈强丶赢者全拿的世界

Image「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我还要加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句出自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的经文,在1986年被心理学家史丹诺维奇(Keith Stanovich)用来描述儿童的阅读行为。他认为,认识字汇多的孩子,会因为阅读愉快而增加其阅读兴趣;认识字汇少的孩子,会因阅读困难而产生排斥,因而更不愿意阅读。

随後,社会学家莫顿(Robert Merton)把这个观察引申到其他面向,认为先前的既得利益,会吸引丶累积随後而来的资源,使贫者愈贫,富者益富,两者拥有的资源差距愈来愈大。1995年,两位经济学者法兰克(Robert H. Frank)和库克(Philip J. Cook)把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写成《赢家通吃的社会》(The Winner-Take-All Society)一书。

法兰克和库克指出,「赢家通吃」的竞争方式吸引过多人们丶投入过多成本来竞争少数几个可垄断资源的菁英位置,造成缺乏生产力的投资模式──因为每多一个竞争者,原本参赛者的胜算就少一分,但是赢家通吃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家长争着把孩子送进「A段班」丶上班族一窝蜂念EMBA,都是台湾社会典型的例子。(延伸阅读:怎样算是「权贵」?残酷实验将人生竞争浓缩至3分钟,揭开特权真相)

在企业经营领域,「品牌」是造成赢家通吃效应的重要推手。许多食品厂商都有能力制造出口感与可口可乐相近的饮料,但可口可乐的饮料王朝仍屹立不摇──它贩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深植於消费者的精神层面,而不只停留在口腔。美国连锁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的品牌策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感如此强烈,让星巴克甚至可以完全不打媒体广告。

拥有广泛市场占有率和顾客认同,就意味拥有强大的议价和制定规格能力,这些能力在价值链环环相扣的高科技业特别重要。摩尔(Geoffrey A. Moore)等人把这个概念写成《大金刚法则》(The Gorilla Game),他们认为,能把自己的架构置入市场,就能提高其他企业和消费者转换成本,左右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力自然随之而来,如微软的「视窗系统」就是作业系统界的大金刚。

然而,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做「大金刚」──那就做只「猴子」或「猩猩」吧!「猴子」是仿造大金刚的架构,生产出完全相容的产品,以吸引无力负担大金刚产品的消费者,如相对於英特尔(Intel),超微(AMD)就是在微处理器业的「猴子」。而和大金刚竞争失败的「猩猩」,则可转型成「区域型大金刚」,朝被忽视的利基市场转进,如苹果电脑(Apple)的麦金塔系统就是视窗系统之外的一方之霸。

创业失败者的忠告:不要再参加创业活动

提供书籍行动影印服务的 Paperight 创办人 Arthur Attwell 最近结束了自己的创业,从过程中学到了5个教训,并提醒自己未来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其中 Attwell 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说自己正在「创业」:1.不要再参加创业活动。2.不要再参加创业竞赛。3.小心主流媒体的报导。4.不要告诉客户你是新创公司。5.获得真正的协助。

Attwell 观察到,创业已经成为创业讲座丶创业网站丶课程丶竞赛等的商品,年轻的创业家努力奋斗,但在这个光鲜亮丽的环境之下,创业团队被视为「商品」而不是「顾客」,因此真诚给予指导与支持的创业人脉有多少?为了那珍贵的舞台, Attwell 投入许多宝贵的时间制作简报丶上台展示产品,并精心安排桥段,让产品更吸引人,产品的呈现几乎到了能售票演出的程度,然而 Attwell 没有看到回报,他希望这些努力不要再度白费。因此, Attwell 归纳出了5个教训:

1.不要再参加创业活动

Attwell 一周就受邀参加四个创业活动,包括创业研讨会丶创业早餐会等等,也让他感受到创业圈的过度兴盛。他认为,创业活动的目的是连结创业人脉,在活动中找到1到2位有潜力的合作夥伴就达到活动的目的。但这些创业活动已经占去了他大多数的时间,这些时间如果用来开发自己的产品会更有收获。
Attwell 说,你的下一个专案可能会与出版业,健康管理,程式设计或其他产业相关,但不是新创产业。在创业活动里,你遇到的人不会是你的客户,你应该要参加能与大量潜在客户交流的活动。 Attwell 也建议创业家,偶而要和几位也正在创业的朋友聚会,避免自己孤单奋斗,或者花一些时间陪伴家人,让自己有暂时喘息的时间。

2.不要再参加创业竞赛

各种的创业竞赛,有时是为了比赛的奖金,或者是获得投资人的投资。但老实说,创业竞赛就像投资人逛街,他们快速浏览创业橱窗,加上会後的鸡尾酒派对,这样的投资关系真的适合你的公司吗?
还有可能发生更糟糕的事, Attwell 就曾接到一间大型的国际顾问公司电话,通知他们将会获得一个创新大奖,但他必须先支付7500欧元的授权费用,这个奖项才能公开。还有一次,他受邀参加一个支持创业的广播节目访问,但他被要求签署一份文件,同意之後再上节目受访, Attwell 最後没有答应这个邀请。
如果创业家确定要参加创业竞赛,建议参加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的比赛,不要成为创业竞赛的「商品」。

3.小心主流媒体的报导

获得创业媒体的报导就像灌迷汤一样。 Attwell 所创办的 Paperight 在伦敦丶法兰克福和纽约陆续获获得创新创业奖,业界的好评不断,也持续有媒体报导 Paperight 的获奖事迹,包括 CNN 丶富比世等媒体也特别介绍 Paperight ,这些媒体的光环,让 Attwell 相当满意於获奖与媒体的肯定。
然而这些媒体光环并没有让销售更有起色,也没有收到投资者的询问,对一个新创企业来说,销售就是一切。获奖的确会激励员工丶并增加投资人的信心,但在陆续获奖以後,这样的效果就会逐渐减弱。因此 Attwell 建议,在创业时不要追求大量的媒体报导,找到专门报导自己创业领域的媒体,通常这些媒体相较於主流媒体,知名度较低,但他们的报导,更能帮助你找到你的目标客户。

4.不要告诉客户你是新创公司

许多有办公室文化的企业,都会欣赏新创公司的文化,但没有人会愿意购买新创公司的服务,尤其是大公司,因为大公司习惯和知名的供应商联系,他们不认识这些新创公司,此外,大公司相信新创公司在几年之後才会更稳定。

5.获得真正的协助

创业非常需要获得精神丶策略与资金上的外部支持,但是在大部分的时候,过度的资源会分散你的注意力。相反的,如果在你创业的领域,能找到一个富有经验而且你也信任的前辈。通常他们在精神上的勉励,会大过物质上的奖励。

做得了脏活,就无不可做之事

在面试时,我总喜欢把那个工作最复杂丶最繁琐丶最辛苦的一面,仔细的丶反覆的向应徵者说明。要确定他对这样子无趣辛苦的工作内涵丶工作职位,仍然感到有兴趣,我们才会继续往下沟通。很多能力强的工作者,在历经这样的震撼教育後,就淘汰出局了。

有人提醒我,为什麽要这样不正确的陈述工作内涵,我回答:有趣的工作不需要我强调,敲门的人很多,轻松的工作不愁没人做,但我期待能禁得起考验的人,能忍受无趣丶无聊的垃圾工作(dirty work)。经过这样的考验,代表他能从烦事丶小事做起,如果再加上大创意丶大格局,这种人才珍贵,才是我们要培养的未来明星。

有人又问我,如果你找到了耐烦丶能做小事的人,却没有创意丶没有能力丶没有气派丶没有格局,那不是因小失大吗?我的看法是,才华横溢的人非常容易辨识,大家都看得清楚,通常在面试的第一眼,我大概就能判断出,他是不是一个才气纵横的人,如果不是,後面的面谈早就结束了,也就不会有垃圾性工作的考验。先确定他聪明,再看他能不能做得了小事,所以不会丢掉最好的人才。

工作或职位的内涵,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组合,每一项工作都有它创意丶趣味丶多元的一面;更有它辛苦丶无聊丶重复发生丶令人讨厌的一面。世界没有完美的事物--有钱的男友,但充满铜臭丶自负而粗鲁;漂亮的女孩,可能脑筋是浆糊,是个花瓶。没有人能只挑好的,不要坏的,因此克服忍受垃圾工作,是你迈向成功绝对必要的历程,这就是所谓的「从垃圾中提炼黄金」。

许多有才气的人,最後一事无成,他们不是才气不足,只是耐心不好,通过不了无聊丶无趣的考验,以致於才气被怨气蒸发了。多少才气纵横但怨气冲天的人,最後成为组织的边缘人丶成为组织的问题人物,成为主管不得不挥泪放弃的马谡。

「从垃圾提炼黄金」或许是万物相生相伴的道理,好与坏丶美与丑丶成功与失败丶风险与报偿,辛苦耕耘与欢呼收割,都是如此。

年轻的时候,看到无趣的事情丶无聊的工作,完全不能忍耐,只能恨丶只能怨,虽然在不能不工作的压力下,我仍然勉力而为,忍受了这些无聊丶无趣,自认为无意义的工作。可是,现在我充分体验相生相伴的道理,我不再抱怨辛苦与无趣的工作,因为只要能够仔细做好这些工作,有趣的丶有创意的丶有成果的工作,就在不远处等着我。

现在,我把全副精神拿来简化无聊与无趣,因为我避不开它们,我只能用我的能力丶用我的创意,让「垃圾工作」占据我最少的工作时间丶花费我最少的工作精力。然後,我就可以空出最大的时间,拥有最好的精神,来做我想做的事丶有趣的事。

在面试时,就吓走那些观念不正确丶不耐烦的人,是我不想浪费时间去调整他们的观念;因为,有许多人的观念是一辈子也调整不了的。看到这些人,从起跑点就被放弃,有点伤感;写出感受,或许是我对他们做出改变的最後期待。

後记:
培养能力,许多人会挑行业丶跟流行丶挑前景,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挤进热门的行业。唯一的方法,是寻找自己合适的行业,只要成为行业中的顶尖,就会有成。

做得了脏活,就无不可做之事,也可以成就最大的能力。

为什麽杀价竞争无法避免?

甲商场标榜「天天最便宜」,乙商场就打出「买贵退差价」;甲商场不甘示弱,再打出更便宜的「破盘价」,乙商场岂能坐视,立即祭出「史上最低,全面出清」……

血淋淋的价格杀戮战,在许多产业里司空见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仅由少数几家大厂决定价格的航空业及汽车业,或是通路业者的捉对厮杀,好比灿坤对上全国电子丶中油卯上台塑丶家乐福火拼大润发等等,都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真实上演。

难道他们不知道竞相杀价的结果,会导致彼此的利润都变薄吗?果真如此,那为何业者之间的竞价促销总是无法避免?

合作最有利,却无法合作
其实,这就是赛局理论中典型的「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富商家里发生窃案,警察抓到A和B两位小偷,怀疑他们共谋犯案,却苦无证据,於是将两人隔离审讯。警察分别告诉他们:「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若认罪,可轻判5年,若不认罪,等到另一人供出你的罪行,就要加重刑期关上10年。这时,两人该怎麽做才好?

在这个典型的囚犯困境赛局里,A和B两位小偷个别认罪与否,可能会导致如下4种结果:

LOGO

此时,A会考虑,如果B认罪自己也认罪,要关5年;但若B认罪丶自己却保持沉默,则要关10年,所以对A来说,认罪是最好的选择。那麽,如果B保持沉默不认罪呢?这时要是A认罪了,可以直接无罪释放,不认罪却要关2年,当然也会选择认罪。因此「认罪」变成A的最佳选择,同理,B也会这麽认为。

两个小偷都保持沉默不认罪,本来是对双方最好是选择(只要各服刑2年)。但是,用赛局理论仔细检视即可看出,不管对方策略为何,「认罪」才是他们的最佳反应行动。因此,两人皆认罪被关5年,变成唯一可能的「纳许均衡」结果。

价格战,就像是一个「囚犯困境」。

以油价的例子来看,两家主导市场的油品公司明明可以采取合作策略,双方都把油价订得很高,让彼此都有不错的获利;然而,偏偏两家公司却都选择不合作策略,采取削价竞争的策略,双方拼得你死我活,把彼此的利润削薄了,陷入相对较差的囚犯困境结果。

眼看价格战很有可能使得「双赢」变成「双输」,为什麽还要发起?答案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虽然双方协议都不降价,可以确保利润不变薄,但无论是哪一家厂商,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其实是「我降价,对方不降价」,这样我就能在市场上攻城掠地,让对方失守领土。因此,在「利字当头」之下,往往会有一方很难遵守价格协议,选择第一个降价抢客人,终至两败俱伤。

从结果来看,降价策略固然颇为不智,但是从囚犯困境赛局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得不然的选择,因为在商场上「永远不能相信你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