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有捷径吗?必须有啊

  编者按:本文作者NeilPatal,福布斯投稿人。他是CrazyEgg、HelloBar和Kissmetrics创始人之一,曾帮助Amazon、NBC、HP和Viacom提升利润。华尔街日报称他是互联网界最具影响力的人,企业家杂志称他创建的公司跻身全球最杰出的100个公 司之列。

创业者,无论成功与否,当你问他们创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时,总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人说,创业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另外一些人说,创业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还有很多人说,创业,是因为需要。

然而,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承认,创业非常艰难,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并非易事。

其实每一个职业都具有挑战性——让人头疼的同事、脾气暴躁的老板、枯燥乏味的工作,等等。创业者这个角色尤为不易,他们必须深入每个领域,凡事亲力亲为,树立自己权威和震慑力,还需要高度自律。“最难搞定的老板是你自己”,创业者都喜欢这么说。

那么,创业有捷径可走吗?

有!

捷径,通常能加快事物的进程,却不会因此而降低事物的难度。

看到下面所述的捷径,你可能认为“这不可能,太难了。”那没什么大不了的,创业门槛才是创业大任的全部难题所在。你若不愿意付出,那么就别妄想有所收获。

  1。辞职

对,辞职。

我通常不太鼓励人们去做一些有勇无谋的“壮举”,比如,辞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如果那份工作一直阻碍你走向创业成功之路,或许就该辞掉了。

创业承担的巨大风险不是一个,而是成千上万的风险。要承担的第一个风险就是辞职。

你会惊讶地发现:风险的存在促使你做出一些冲动举措。突然,你变得一无所有:没有工作,没有股票债券,没有社保保障,没有退休金。

现在,你的命运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你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让你的满腔热情转化成累累硕果。

如果你已经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了,哪怕是不确切的,那么或许是时候走进老板的办公室,面带微笑地递上你的辞职信。

2。寻找创业导师

创业者仅靠一人之力创立起一家公司,这样的事情很罕见。

尽管创业者赢得很多赞誉,但大部分的创业之路都不是一场孤独的冒险。我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我的人生导师们——那些一直鼓励我、信任我的智者。

很多极具潜力的创业者没有导师,可能是因为它们没意识到自己需要导师,也可能是因为不知道从何找起。

如果你有创业的激情,却苦于没有进展,那就去找位导师吧,情况会有所改观。

  3。与其他创业者建立联系

JimRohn曾经说过,“你就是你最常接近的5个人的平均值。”这一点会影响你利用时间的方式以及会选择与哪些人交好。如果你经常与积极乐观、勤奋上进、乐于激励的创业者在一起,那么你也会变得更积极、更自信、更努力。

设想一下,如果你被创业者所包围,那么你也会受到感染。可能你的起步会比较低,但最终你会发现,原来你也拥有理想、激情和能力,你同样可以开创一番事业。

 4。出售一技之长

创业者不只是创造新玩意儿,同时还在销售东西。

他们出售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出售创意,出售产品,出售梦想和愿景。

一个快速提升你销售技能的简单方法就是:出售你的才能。

此刻,你一定在想:“我有什么才能?”

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你可能不是最顶尖的,但你总该了解一些事情、可以用一定的技能做成一些事,这没错吧?

选出一样,出售吧。以电子书的形式出售你的所知所学;通过网络课程出售你的技能;通过艺术创作出售你的天赋才华。

行动起来吧!现在看似微小的一步最终会成就蒸蒸日上的事业。

  5。每天花90分钟专注于你的业务

根据精力管理研究所述,人们高效办公的周期长达90分钟。这样的自然规律可以让人们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惊人的效率。一些产能专家建议制定90分钟计划,以提高个人效率。

  如果你每天有90分钟的时间都专注于个人业务,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在这90分当中,你能做些什么?下面是一些建议:

  创建一个网站

  发布一篇博客

  创建一个Facebook页面

  开设一个Twitter账号

  写一封销售函

  制定一份业务计划

如果你干劲儿十足,你甚至可以在90分钟内全部做完以上六件事。

如果你准备开创自己的事业,你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每天留出90分钟,你的事业将会逐渐步入正轨。

  6。建立个人品牌

作为一名创业者,你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是你的个人品牌。你的品牌可以为你提供平台、增强信誉、吸引客户,甚至为你提供销售漏斗。

你就可以即刻着手树立你的品牌。增加Twitter关注量或者完善你在LinkedIn你的个人资料都有助于打造个人品牌,推动你的创业生涯。

  7。花钱进修

有的人永远都成不了企业家,因为他们没有花时间为自己投资。

关于创业,有大量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尽管我经历了十余年的成功创业之路,我每天依然需要学习新东西。

为了获得相关知识,取得进步,你可能需要对自己投资。该怎么做呢?购买一些商务辅导服务、创业课程或者网上基础课程等等。

假设一下,你想在网上开始出售在线课程,第一步你可能需要购买一套网上课程来教你如何起步。一点微小的投资可以加快你通向成功的步伐。

  结语

亿万富翁MarkCuban曾分享过其父亲给他的建议:付诸行动。去做,去思考,去实践你的梦想。世上没有捷径。我很赞同这句话。成功没有真正的捷径。你需要投入时间,投入精力,付诸行动,付出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没有所谓的捷径。

不过还是有推动你走向成功的方法的。正如中国有句谚语所言:“种树的最佳时机是二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我能给的最好建议就是:立即行动。

此刻,为开启你的创业之旅,你会做什么呢?

两条对外道路胜负已分-联想巨亏华为称王

在2015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两家标志性的制造企业——华为与联想高下已分,一家已经称王世界,并正蒸蒸日上,另一家亏损严重,已近强弩之末。

11月中旬,联想集团终于发布第二季度报告,巨亏7.14亿美元,销售收入为122亿美元,联想给出的解释是重组费用5.99亿美元及清除智能手机库存费用3.24亿美元。然而难以令投资者满意,因为一季度联想集团销售收入107亿美元,净利润仅1.05亿美元,利润率仅1%。即上半年联想集团合计销售收入229亿美元,约合1419亿人民币,亏损约37亿元人民币。

而华为集团上半年财报在7月中旬即公布,上半年销售收入17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营业利润率18%,即323亿元人民币。在电信设备商中,爱立信的607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已经被甩的很远,华为的电信设备业世界王者地位更加牢固。而在手机的移动终端上,华为更是突飞猛进,已经跻身世界第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如果说从销售额上看,华为超过联想有限;在利润上,联想如算有特殊原因,也尚可理解。但国内第三季度的手机销售更令联想无话可说,根据权威调查机构Trendforce统计,华为在国内手机销售(出货量)市场份额为18.7%,联想则排在第三,为12.7%。鉴于华为33%的手机是2000元以上的中高档手机,联想手机绝大多数是2000元以下的中低档机,联想手机对华为的销售额差距更大。

要知道,联想进入手机行业已经超过十年,手机是联想最重要的根据地市场之一,而华为进军手机市场也就仅仅四、五年的时间。与联想手机的并购重组之路不同,华为走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已经后来居上,特别是Mate7和Mate8手机已经初步奠定了全球男士商务手机第一品牌的地位。

平心而论,华为与联想都是中国制造企业中的佼佼者,不仅年销售收入都超过400亿美元,而且都已成为跨国公司,海外销售占比都超过60%。两个经营团队都可谓精英荟萃,也都十分拼搏努力,在战术能力上并没有天壤之别。但如今华为蒸蒸日上,越来越强大,而联想明显后劲不足,包袱日见沉重;一个向上再度腾飞,另一个盈利都相当艰难,更重要的差别是战略道路的选择不同。
“跟在IBM后面吃土”VS自主创新

联想选择的是一条“跟在IBM后面吃土”的战略。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曾说:这是一场赛跑。跑在前面的人说:“你在后面吃土吧。”他跑得快,我在后面吃土,这没错。咱们现在必须狠下心来,踏踏实实在后面“吃土”,但心里的希望是做“领跑”。

联想对这条道路执行的很坚决:从跟在IBM后面组装电脑,到12.5亿美元收购IBM认为是负累的个人电脑部门;再到29亿美元巨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23亿美元收购IBMX86服务器业务。这三次跨国收购,联想不仅付出了巨额现金流,而且后续重组费用也非常高昂,两者合计当不下百亿美元。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仅是获得了一流跨国公司的三流技术,比如IBM的个人电脑和低端服务器,是即将被淘汰的“鸡肋”;或者是竞争失败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如摩托罗拉移动。这些技术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中已大势已去,比如智能手机平板对传统电脑的替代和挤出;云端存储技术对传统低端服务器的替代。客观而言,联想花了巨资买下了外资跨国公司的落后和准淘汰技术,其技术的未来实用性较低。比如摩托罗拉手机买下后,其传统手机已经被淘汰,联想推出的还是基于安卓智能平台的手机。更何况收购摩托罗拉后,谷歌(google)将继续持有摩托罗拉大部分专利组合,包括现有专利申请及发明披露,而联想只是获得了相关专利组合的授权许可证。
而华为则走了一条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新路。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华为以3442件的申请数超越日本松下公司,成为2014年申请国际专利冠军! 其实华为此次取得世界第一也在情理之中,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过去10年中,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880亿元人民币(约合200亿美元),2014年研发投入约395-405亿元人民币,在销售收入中占比高达14.2%;而联想集团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为44.05亿美元,不及华为2014年一年的投入,其中仅2015财年研发占比收入达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同时,在华为17万员工中,研发人员占到45%。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必然会研发出更多创新性技术以及科技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华为推出了全球领先的麒麟950手机芯片。这不仅标志着华为已经成为全球电信设备业的领导者,也站到了智能手机芯片的山顶。
强攻发达国家VS亚非拉“包围”发达国家

与技术道路差异相匹配的是,华为与联想也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跨国经营之路。华为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在技术和实力商不足以跟一流跨国公司在主流市场想抗衡的阶段,主要开发亚非拉市场,特别是非洲市场。针对该市场尚处启蒙极端,生活条件非常幸苦,竞争者少的特点,依靠较低价格和周到服务赢得市场,但同时也能获得不菲的利润,从而为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力。随着实力的提升,华为再攻入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如今华为在欧洲已经获得了重要市场份额。仅在美国市场份额较少,那还主要是因为美国千方百计设置政治壁垒。

联想则走了一条在收购跨国公司或其部门后,则利用其国际品牌和销售通道,延续欧美主流市场的销售。在此模式中,联想可以有效规避贸易和政策壁垒,较快建立销售渠道。但是,其重组成本非常昂贵(在欧美国家裁员的成本比国内高几十倍),在联想收购IBM电脑之初,联想中国区盈利较多,对IBM国际方面输出大量利润以消化重组成本,但IBM美国部门的人均收入是中国区的十倍以上,引发了国内员工不满。2008年第三季度,联想净亏损9700万美元。为解决矛盾度过重组危机,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担任CEO接替威廉•阿梅里奥的职位。
2004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左一为柳传志,右一为阿梅里奥)

其后,联想跨国并购重组的经验较多之后,相对成本低了一些。但基本上还是靠制造业转到中国以降低制造成本、中国区的利润向欧美输出支持重组和营销通道的方法。换言之,联想跨国并购的主要成果,是原品牌和其销售渠道,但传统的营销渠道正在受到网络销售模式的冲击。
上市公司股东主导制VS非上市股份合作制

在企业的基本制度方面,华为与联想也迥然有异。

联想走了一条跨国公司常规的上市公司制度,作为上市公司,经营层虽然也有股份,但对投资人负责则是第一位的。在联想集团中,联想控股持股30.6%,杨元庆名下持股6.02%。其它为泛海及公众股东,包括海外股东。而联想控股中,联想经营层合计持股约41.7%,主要是由两个有限合伙公司——联持志远20%、联恒永信8.9%,其中柳传志个人名下为3.4%。以前联想控股是非上市公司,最近明确要上市,上市后经营层持股比例将下降。

客观而言,联想集团和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相对于很多国有绝对控股和更多家族式企业而言,还是比较均衡和合理的,员工持股的人数也较多。但由于联想并购重组巨额支出的拖累,其盈利情况不佳,员工分红收入相当有限,无法对经营者实现真正的股权收益激励。

华为则走了一条非常纯粹的非上市股份合作制之路。华为对外坚决不上市,对内则实施了彻底的股份合作制,股权和期权激励非常细致,将有贡献有能力的员工最大程度地吸引到股东当中。2014年3月华为曝光了股权簿,15万员工中8.4万人持股,持股比例超过99%,而创办人任正非仅持股1.4%。由于华为保持了较高利润,股权分红如今已经约占到华为员工总收入的1/3。任正非对此的解释是:“(公众)股东总是很贪婪,他们希望尽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润。华为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们往往会着眼长远,不会急于套现。公司的拥有者并不贪婪我们之所以能超越同业竞争对手,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上市。”事实已经证明,华为的非上市股份合作制是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制度之一。
联想向外输出利润VS华为向内输入消费 

如果说上述三个维度只是联想和华为的公司行为,仅以公司利益作为评判标准。而如果以社会价值为评判标准,其中两个主要考虑项是:1、对国内消费的贡献;2、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支持来看,联想与华为的距离就更大了。

由于华为没有上市,不对投资者进行分红,海外投资者无法获得利润分配。且员工持有绝大部分股份,从海外市场获得利润,除了留存为发展所需外,基本都对员工分红,这使得华为工资远高于国内一般科技企业,且分红成为收入重要构成。这实际上是从全球赚取利润,进行国内分配,其必然主要转化为国内消费。这可为国内消费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增量,其对中国内需的贡献远高于一般的企业。如果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华为是贸易项(产品出口)和资本项目(利润回国)的双顺差,特别是利润回归,是真正跨国公司的核心属性。

联想恰恰相反,它以国内利润积累进行海外收购重组,以国内制造的廉价劳动力红利去支持海外昂贵的销售通道。特别是三次重大收购,总金额高达64.5亿美元(幸好其中有一部分股权置换),这构成了巨大的资本项目逆差;而由于联想集团是上市公司,其红利必然要分配给海外投资者,国内分红收益也打了折扣。此外,虽然联想电脑等产品出口获得了贸易顺差,但是由于利润菲薄,对国内消费增量贡献也很有限。综合而言,联想对于国内消费的额外贡献有可能是负的(只有资本项目股权分红超过资本输出、员工工资超过行业一般平均工资部分,才能视为对国内消费的额外贡献)。如果说得更冷峻些,联想模式存在对跨国公司利益输送的嫌疑。也可以说是过去一二十年中国主流对外经济模式的一个缩影。
华为对国家信息安全贡献巨大VS联想PHC较大贡献

从对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华为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对此,美国政府对华为的高度警惕就颇说明问题。而在国内,由于华为和中兴通讯等共同努力,中国民族通讯企业已经掌控了国内电信业的主导权,包括通讯标准和通讯设备等等,为国家信息安全立下汗马功劳。而信息安全是一切国家安全的前提,如果国家的通讯标准和设备由外国企业控制,就像苹果手机那样留有后门,则国家在大国博弈中,企业在跨国竞争中都可能无密可保,失败便是难免。不仅如此,华为最新的MATE8手机,更实施了华为手机的个人商务保密措施,从芯片上对手机进行了最高级别的保密锁定,使得手机遗失后,刷机者窃取信息难度极大。华为手机之间的通话也可以加密。这对商务人士的个人保密也具备里程碑价值。

联想在其主要产品领域,如电脑、手机和低端服务器上,基本没有对国家安全起到支柱性的作用。有着较大贡献的是联想的PHC,即超级计算机业务。联想的PHC2014年登顶中国超算TOP100之后,在IDC公布的2015年Q1全球HPC报告中,联想HPC也斩获佳绩:营收接近3.8亿美元,占比15%,排名全球第三。

与其它主要产品不同,联想的PHC恰恰走的是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联想集团较早参加了这个国家863项目,在得到国家财力智力支持下,通过几度努力,在国内成为领先者,为国家超级计算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华为和联想道路是中国两条对外开放道路的企业代表

笔者进行华为和联想的比较分析,并不是为了捧华为贬联想,这也并不意味着联想将无可避免地衰落。而是要探究这两者代表的不同对外开放道路的利弊得失,为今后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选择,对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参考借鉴。

本人想强调的是,华为和联想的不同道路,都是“存在就是合理的”,它们分别是各自领域国家政策条件下的理性选择,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两种道路在企业的投射。

华为走上了股份合作制自主创新的道路,除了是任正非和华为人对中国人创造力和艰苦奋斗能力的自信,他们更愿意立志于中国价值立场之外。还与中国对外开放中电信业的特殊保护政策有关,1999-2001年的中外各种力量围绕中国加入WTO超级博弈时,当时的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顶住了主流意见,坚决反对电信业过度开放,强调如果丧失信息安全则国家安全毫无保障,坚持认为不能允许外资绝对控股(超过50%)国内电信设备商、国内电信设备采购必须给民族电信设备企业留下一定份额,不允许外资垄断。由此,华为、中兴通讯等才能在起步之初不被跨国公司一口吞并,民族电信设备业的萌芽才不至于被连根拔起。其后,华为在发展中匮乏资金,早期阶段还得到了电信企业的融资支持。这才使华为积累了第一桶金;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进入亚非拉,积累了挑战跨国巨头的实力。如今,华为一家的利润已经远超爱立信、阿朗和诺基亚之和!这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才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怎么能不让人唏嘘感叹。

联想则没有这么好的外部环境。电脑领域,无论是市场还是投资,从一开始就彻底放开,由于芯片、主板、硬盘和操作系统都已经被跨国公司垄断,外资公司也可在国内设立全资组装厂,联想能做的就是依靠熟悉国内市场渠道,以大规模采购组装降低单台成本,积累菲薄的利润。其间,杨元庆也试图在IT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创新,但是由于相关领域开放太快,产业成熟速度太快,联想的努力很快被IBM、SAP、甲骨文、惠普等公司截断了出路,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技术和财力积累,很快就宣告了失败。

因此,在中国对电脑、手机等领域民族资本毫无保护,联想试图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创新的空间被极大挤压,常常被截断去路的情况下。联想在某种程度上认了命——跟在IBM后面吃土。客观上成为IBM等跨国公司在技术升级后,对于落后技术尾部风险的承受者。在这种交易中,IBM和GOOGLE将严重亏损的部门卖出巨额的现金,可谓最大的赢家。说的再通透点,这对IBM等代表的跨国公司是完美的收官——在一大桌美味佳肴吃成残羹冷炙后,还能打包卖给联想。不仅“鸡肋”卖成了金条,而且连打扫卫生的费用都省下了。
中国开放正途:适度保护+股份合作制+国内充分竞争

幸好中国还有吴基传!幸好中国还有华为!如若不然,中国企业将基本被锁定在跟着跨国公司后面吃土,做清扫工的角色。中国人或将永远无法证明,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奋斗和创造,中国民族企业也可以站到世界之巅,成为令国际跨国公司畏惧,令中国人自豪的伟大企业!

华为的成功也使1990年代末、中国加入WTO前的一场大争论有了初步结果。那时,中国面临改革开放道路的重大决策。一派认为中国应该按照美国要求的标准加入WTO,参照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允许外资控股中国企业,允许外资独资投资或者控股投资,鼓励中国最好的国企“靓女先嫁”。同时以“一卖了之”、“一股就灵”批评打压股份合作制改革。另一派认为,中国应当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采取对民族企业适度保护、禁止外资垄断市场、扶持鼓励国企通过股份合作制激发员工创造力,在国内同行业形成几家相对垄断的优势企业后,再对外对等开放。这场大博弈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在1999年春夏达到高峰。

在这个争论中,当时身为《工人日报》驻安徽记者的笔者,力挺“适度保护+股份合作制”的道路。1996年秋,刊发了《顶住跨国资本冲击》一文,报道了合肥开元轮胎厂外资控股和股份合作制改制两条道路博弈,引发了当时安徽省委书记与合肥市委书记的较量;在1997年夏,安徽省率先在探索股权分置改革,笔者先后奔波滁州、铜陵等五地10多家企业调研,发表了七篇系列调研;1999年2月在《南方周末》刊文《扬子改制:是改革探索还是封建倒退》支持滁州扬子集团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1999年9月,经过两个月对湖南浏阳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深入调研,《工人日报》刊发了1.8万字的《潮动浏阳河阳》(此文刊后不久,全力支持刊发该文的《工人日报》总编辑张宏遵被免职)。

1999年,经过对中国改革开放思路的深入系统思考,本人撰写了《平衡木上的中国》一书,此书的另一个备选名字是《2010中国不战而胜》,该书的主要思想是:中国如同一个走在平衡木上的人,手中持着平衡杆,它的一端叫改革,一端叫开放,随着开放越来越激进而改革停滞不前,开放的一端必越翘越高,改革的一端越沉越低,这个人最终会失衡而掉下平衡木。或者如一个人走路,开放这条腿越伸越前,而改革这条腿原地不动,这个人要么摔倒,要么被撕裂。该书预言,如果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平衡战略,即以产业适度保护+产权改革(主要是股份合作制)的道路,在十年之后,即2010年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强国,对于外部遏制不战而胜。

这本书当时被广州的一个民营出版商看好,并已经付出了2万元订金。然而,由于当时极其严厉的出版管制,他找遍了广州、深圳和北京的出版社,没有人敢出版,最终此书不见天日。其后,本人多年辗转多地工作,其书稿大部分已遗失,仅剩下第七篇,也就是最后一章作为纪念。
当1999年1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加入WTO协议时,本人就明白中国已经选择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现实的选择与理论的选择不同,理论的最佳选择往往在现实中被抛弃,因为现实选择是由于博弈的各方综合力量所决定的,是由这个社会主流精英的利益、立场、眼界、价值观和责任感所决定的,甚至不是由当时的个别主要领导决定的。当国家道路选择后,个人顺之者昌、逆之者衰。于是本人也辞去了《工人日报》记者下海,南下广州,加入了当时正处鼎盛期的《南方周末》。
中国未来1-3年将为改革滞后于开放付出沉重代价

在其后十多年中,笔者有幸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观察着行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演变。2001年初-2004年11月,本人参与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见证了一个《当宝洁纪元不可抗拒地来临》(跨国公司控制中国产业链,2001年4月)的过程;2004年11月-2010年初,本人参与创办《第一财经日报》,见证了美元金融资本和国际热钱,在中国逐渐控制了中国货币金融,在资本市场由悄然渗入到呼风唤雨的过程。时至今日,由于开放越来越激进而改革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其副作用已经十分明显。

在产业领域,除电信设备业成为罕有特例外,绝大多数领域对外资不加限制,甚至超国民待遇地开放,外资很快都占据了垄断地位。后来,在高新科技领域,由于外资PC、VC投资+纳斯达克上市的优势,联网+等领域,外资控股企业垄断程度更高。大部分中国制造只能成为跨国公司的OEM车间,利润非常菲薄,根本不具备技术升级的资金积累,加上土地、劳动力、人民币等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东南亚等国家廉价劳动力竞争、TPP进口替代,再加上再工业的欧美在新兴高科技领域的卡位。中国世界工厂已经盛极而衰,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车间破产倒闭。联想已经是他们当中最好的了,如今也后续乏力陷入负债运营状态。2005年以后,外资垄断企业普遍从投资阶段进入利润回报阶段,而且从2013年开始出现了较普遍的本金撤离,特别是日资企业更是系统性撤退。由此,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出口所获得的贸易顺差,也基本上被外资外流利润吃光。

在货币金融领域,2005年7月的人民币升值,诱导美元资本和国际热钱巨量涌入中国,从海外流入的外汇占款一度与基础货币的比例高达131%,即中国所有的流动性全部由海外流入。国际热钱入境后,极大地推高了楼市,将老百姓的现金收入套在其中;在股市上兴风作浪,在2005-2008和2014-2015年的两轮超级过山车中,将百姓数以十万亿元计的财富转移到外资权贵囊中。而进一步的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而可能引发的人民币汇率动荡,其损害很可能N倍于2015年的股灾。

事实上,我们已经为开放激进改革滞后这条失衡道路付出巨大代价,未来1-3年我们很可能还会付出承受不起的更大代价。而与此同时,华为、中兴通讯等则在品尝着吴基传和任正非等选择正确道路的成果。

今天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十几年前那场争论、为那本未能出版图书划上句号,了却一个心结。更重要的是,如果未来1-3年,倘若我们真的为开放激进改革滞后的道路选择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我们该如何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是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民族企业,沦为西方资本,特别是美元金融寡头资本的奴仆,不仅丧失国家经济、货币和金融主权,乃至失去政治主权,甚至丧失种族生存的自主权;还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彻底闭关锁国,回归计划经济,甚至实施军事管制,扼杀国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届时,中国正确的道路,相当可能成为唯一现实理性共赢的选择还是——适度保护+股份合作制+国内充分竞争。那时,或许更多的人能发现华为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成为国家道路再次理性选择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坐标。(作者为中华元国际金融智库创办人)

中华元智库(Cnyuan Thinktank)简介

创 办于2009年底,是中国国际金融智库的最早探路者之一,创办人张庭宾为前《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从2004年开始研究国际金融,曾在2005年底预测 美国金融危机。中华元是中华货币元(CNY)之意,也是“中华智慧之元”之意,意在探索将中华两大智慧精华——大乘佛学的“全息立体思维方式”和中医系统 论的“道”,与西方诸多金融研究方法之“术”相结合,以建立“中国立场的全球金融价值坐标系”,帮助中国人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实现财富保值增值。

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

Image
你对你的事业丶你的工作满意吗?

你的事业丶你的工作是你的专长与兴趣吗?

在做你的事业丶你的工作快乐吗?

生活上,为了养家丶为了糊口你必须要工作,为了养家丶为了糊口而工作,但是有多少人的工作是为工作而工作,仅是为了生计而工作,於是学有专精者却从事非专精的工作,从事不是兴趣丶喜好的工作,勉强工作,为的仅是获得一份收入,工作起来总觉得不顺利,也毫无成就感。

人最困难是认识自己丶了解自己,只因为把自己放在一个错误的位置,给了自己一个错觉,因而认不清自己,因而碰到挫折就自怨自哀,甚至於自暴自弃。

把一颗大石头摆在路中,非但不美反而会阻碍交通,终将被移走,但将之置於公园中,却可能是一个美好的风景,让人驻足争相拍照,人也一样,把自己放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就无法发挥所长丶一展长才,甚至於可能变成团队中的老鼠屎,做起事来就会不顺利,也永远不会有成就感。

假如你觉得现在的工作并不顺利,也从未在工作中得到任何成就感,那麽不妨静下心来想想,你是否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你所做的工作是不是你所专精丶有兴趣丶喜欢的工作,好好的自我省思,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可能是努力不够,更有可能是你并不了解自己,不认识自己,如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已经开始对自己有一番认识了,赶快再深入探讨你的专精丶长项是啥?你真正有兴趣丶你喜好的工作是啥,有探讨出来的话,表示你已对自己有所认识了,找个适当时机赶紧转换到对的跑道。

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丶有兴趣的事情,遇到挫折才会禁得起挫折,也才能够让自己坚持下去,人生难免碰上不顺遂的时候,但只要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等同於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工作就变成了你理想的工作,也会发挥出你工作的热情,对工作也不会再感到辛苦,也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潜力。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後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只要能充分认清自己的喜好,了解自己的所长,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弱点,那麽你就是自己的伯乐,同时你自己也是千里马,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最适合的位置,将你的所长,将你的长才发挥出来,那就一定可以踏上属於自己的成功之路,让自己有十足的成就感。

订目标不是为了将来,是要影响现在!4个成功心态,带你达成梦想

Image想要更靠近成功,一定要先改变自己对於目标的看法,找出「现在就想行动」的动力与充实感。他提出4个要点,带领读者重新定义「目标」。

1. 订定目标不是为了改变未来,而是影响现在!
「一年後我要瘦10公斤」「30岁我要存到两千万」……我们都会幻想达成目标後,就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但事实上,池田贵将认为,订定目标并非为了遥不可及的以後,而是为了让你当下的行动更明确。有了明确的目标,每天的行动就不会失焦,才能让自己更扎实地做好每件事。

2. 面对目标,不要还没开始行动,心态就先投降!
大多数人在接受新挑战丶新目标的时候,心里总会浮现「我没有经验」「要是失败了怎麽办」等负面想法。这种杞人忧天的心情,很容易就会让自己掉入无法行动的窘境里,於是选择继续留在舒适圈里安然度过,永远无法超越自己。

为避免掉入这样的思考陷阱,就要转个念头,往「这个目标有没有努力的价值」前进;就像是「如果我存下30万,不仅能改变我现在的消费习惯,更有旅游基金,那这样就很有价值了!」这样一来,看似艰难的目标,也能成为激发现在行动的动机,让自己走向成长之途。

3. 目标只是促进你达成的手段,成长才是目的!
许多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都会将「达成目标」视为最高原则,也因此,一旦未能达成目标,就会深陷在「我怎麽这麽没用」的心态里,导致行动或思想瘫痪,让情况愈来愈糟。

对此,池田贵将提醒,人生最大的目标,并不是完成什麽事,而是变成什麽样的人,目标只是促进你达成的手段,成长才是目的。只要现况有所改变,往更好的地方走去,就是一种自我成长。

4. 渐进式设定目标,推动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
订定目标的初衷,就是要「改变现状」,只要能够专心一致地朝着目标前进,4个月後就会脱胎换骨,看见不同的世界丶格局跟风景。而当你确实成长之後,就应该着手设定更远大的目标,让自己有不断看到新风景的动力。

如何订定具体目标?

Image4种设定目标的方法,分别是:文字化(verbalization)视觉化(visualization)情绪化(emotionaliz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重点在於,设定目标必须切合实际,如果订得太远,连自己都不相信能办到,很容易就会失去动力。

文字化:写下明确丶特定丶可以衡量的目标。
视觉化:描绘出你的理想目标或目的地,目标愈清晰愈好。
情绪化:强化达到目标的欲望,想像达成目标的快乐,让自己投入更多心力。
合理化:写下为什麽要达成这个目标,理由愈充分愈好,以及达成之後的好处。

觉察愿望背後的价值观,有益坚定意志丶采取行动!

达成愿望让你最快乐的部分是什麽?假如想要存钱买房子,也许你想要的不是房子,而是属於自己的空间。要决定一个能够充实自己的目标,应该先深思目标背後的动机和价值观。例如,愿望是「考上会计师」,动机或许是「会计师可以赚很多钱」「考不上会辜负家人的期待」。订定目标时,试着深究愿望背後所隐藏的价值观,深入思考自己的动机,并一一记录下来,看看是否让自己不安丶矛盾。学习释放掉价值观,某些负面的观点像是「不瘦下来没有人会喜欢我」,光是能够放掉一些,减重就不那麽辛苦,反而可以顺其自然采取行动。

要对失败「…」才会成功!

Image要成功,就要对失败「迟钝」! 整理出如下的建议:

1.找出内心想做的事,在问题变棘手之前就解决掉:
许多人想要变得更有抗压性,其实只是怕被其他人看轻而已,但是「光是在意别人的评价,没办法变得坚强。」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专心於目标上,反而可以对别人的评价免疫

此外,要不被挫折打倒,最好在问题变大之前就把它解决掉。他比喻,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就像是山坡上滚下来的雪球一般,不处理就会变得愈来愈棘手,最後更会让自己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讨厌的事情一定要趁早处理,「解决小问题,就能确实地朝着目标前进。

2.放下悲惨遭遇的钝感力

钝感力指的是,不去在意其他人对自己做了什麽,也不因失败而郁郁寡欢,或和其他人比较而心有不甘。这种看似迟钝的个性,其实是不为小事所动摇的强悍

「钝感」以对,并且乐天地想着,就算现在很惨,明天也总会有办法的,才能坚持下去。可以把鼓励自己的话语写在笔记本上,不时翻阅,提醒自己要保持乐观,保持钝感,戒掉过度敏感丶想太多的习惯

3.集中在目前能做的事
身兼畅销作家与企管顾问的萧恩·麦卡德尔(Sean McArdle),刚踏入企管顾问产业时,曾经被主管当面说,「你不适合当这分工作,辞职对你比较好。」当时他大受打击,但决定把主管的批评先放在一边,把眼前能做的事情做好

当时公司靠着举办论坛接触潜在客户,他就依照参加者名单,一家家打电话丶拜访,只专心了解业界生态,慢慢与企业建立信赖关系,最後成为高人气管理顾问。

想成功,这12个有害的念头一定要丢掉!

Image列出了12条阻碍人们迈向成功的有害想法,供参考:

1. 喜欢跟别人比较
永远都会有比你更优秀的人,一旦你陷入了比较的迷思里,你永远不会得胜,因为一山永远比一山高。人们最大的敌人通常是自己和时间,克服不了自己的坏习惯与态度,却又浪费了太多时间,没有好好努力。

2. 不相信其他人
有些人不相信其他人,更甚者,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丶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不相信自己可以达成目标,正是这些不相信,阻碍了自己的成功。

3. 太过在意别人的想法
许多人都常犯这个错误,那就是太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旦你陷入了这个陷阱里,你就会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而不是自己想要过的世界。

太过在意别人的想法,通常会阻碍我们做出正确的事情,它让我们裹足不前,却又无法好好做自己。

4. 没有克服问题的勇气
问题之所以无法克服,通常来自於自己的不足,能力不足丶经验不足,所以不是问题大,而是我们还不够强大,还不够强大到足以克服问题。

5. 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许多人有个坏毛病,那就是想掌控周遭的一切,但实情是,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掌控,我们唯一能好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想法与行动。当我们想改变周遭的一切时,我们第一个先该改变的就是改变自己

6. 没有足够的信心
信心让人裹足不前,《优秀,从你忽略的小事开始》的作者何权峰认为:「不是因为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信心,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有些事情要成功,你必须先相信自己,当你相信了,才会想办法达成。

7. 太多负面想
「当你的想法都是负面想法时,你的正向力就会受到影响。」Lolly Daskal建议,我们应该多往好的一面看,正向态度是一种选择,而要成功则有赖於我们的想法。

8. 拘泥於过去,耿耿於怀
有种东西你绝对无法改变,那就是过去,因此,拘泥於过去一点用也没有,我们唯一能把握住的只有现在。无论你犯了什麽错丶有过什麽样的失败,都已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创造改变的时刻,就是此刻。

9. 被挫折击倒
任何的挫折都是为了使我们更聪明丶更强大,因此,不要被任何挫折给击倒,但要让挫折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10. 给自己一点时间思
也许你认为没好好把握住机会很不应该,错误则是一种失败,如果你这样认为,不妨停下脚步好好思考一番,你一定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经验,而那些你学到的,就是最宝贵的。任何失败都是一种教训,只有从中学习,我们下次才不会再犯。

11. 太过在意自己没有的
人们总是太容易不满意自己丶不满足现况,我们在乎自己不够好丶不够漂亮,我们在乎别人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一旦我们陷入这种想法,就容易产生负面思考。如果你这麽想,不妨想想,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无法拥有你现在拥有的东西。

12. 常感到失落,找不到自我
也许你曾经陷入一种困惑,那就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丶喜欢做什麽丶能做什麽。人们多少都曾经这样过,但这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上述这些有害的想法,常常阻碍着人们成功,不是环境阻碍了我们,而是我们阻碍了自己,想成功,就先从告别这些糟糕想法开始。

做错这8件事後,才发现我不会管理!一个主管的认错告白

Image第1错:自己努力做事
我犯的第一个错误是自己努力做事,忘了让部属做事。我是一个能干的人,当了主管之後,又误解了「身为表率」的道理,老是身先士卒,继续努力自己做,我认为我的效率高,10件事,我做了5件,其他人只剩5件,大家应该都会感激我才对。再加上有些事,别人确实不太会做,我又认为,与其交给他们做不好,我还要善後,不如我直接就做好。就这样,我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事情还是做不好。

直到我想清楚,主管是让大家做事,以大家的成果为成果,我下决心,除非万不得已,绝不自己动手,事情就改变了,我得到一个结论,也成为我教育新主管的帝王条款:叫别人做事,别自己做,好主管是:喝茶看报,治大国如烹小鲜,集合众力完成工作。

第2错:认为所有人都自动自发
我犯的第二个错误是,我是个自爱的人,我最讨厌别人说我,我也因此假设别人会自动自发,做好所有的事,我不会骂人,也不想骂人,顶多只是迂回的暗示一下。这就是前面笑话产生的原因,我下了决心,和部属谈他的问题,之前还说了许多肯定的话,怕他不舒服,但问题轻描淡写,结果他以为我在肯定他,而我仍然不知如何是好。

事实的真象是,有人自动自发,有人自律不佳,更有人想法不正确,需要导正规范,我的友善,被部属认为是是非不明的「滥好人」。好人做死,并心生怨怼,坏人心存侥幸,依然故我,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当我顿悟之後,事情完全改观。记得在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时,学到一句话:「雷霆雨露丶俱是皇恩」,我知道赏与罚,都是主管重要的工具,现在的我,要求规范部属,熟练到不行,从暗示轻轻说,到明示正经说,到生气重重说,无所不会。

第3错:不知也不会给激励
我的第三个错误是不知也不会在口头上给激励,这也和我「不喜别人说我」的性格有关,我对自己超有自信,不在乎别人的肯定。问题是我也假设别人不需要多馀的「口惠」,只要薪资上的评价公平就好。

有一次,一个能力很强的同事告诉我:我从来没有肯定他所做的事,让我大吃一惊,因为事实并非如此,他值得肯定的事太多了,而我竟然从来没有开口过。从此我知道,主管的金口有多重要,「爱他要说出来」,不止是有好事要肯定,就算只有进步,但仍然不够好,也要肯定,因为人是在被激励中,才会快速学习成长,卡内基训练不就是以此为核心精神吗?

第4错:忽视考核丶讨厌考核
我不喜欢被评价,尤其是当工作者时老是被不公平对待,因此当上主管,我讨厌考核,也刻意忽视考核。

我相信两眼所见,也尽可能给所有的工作者正确的相对评价,问题是当忙於工作,我会忘了许多该做的事,尤其是当要管的人越来越多时(超过20人),其实你两眼所见的评价已经开始失真,你会看不到许多默默不显眼的工作者,这时候一个客观的考核方法就是需要的。

不要自视聪明,聪明人尤其看不到那些努力做事丶但并不聪明的人的贡献

第5错:不会当裁判
好的主管是要让部属发挥「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因此团队和谐非常重要;而和谐的第一步,不是让内部不争不吵,而是制定好的规则,让争执可以被约束与导止,而主管就是这个执法者丶是裁判。

我创业的过程中,通常是用较少人力,因此事情做不好,人力不足是最大的藉口,我很少想到是团队内部互动不佳所造成的绩效不彰。而我不会排难解纷丶不会当裁判,又是其关键性的原因。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各打50大板是我过去常干的事,争执发生时,我总是希望和谐,对於错的人不忍苛责,对於对的人当然就不公平,结果当然是内部嫌隙频生,又怎能发挥良好的团队协调呢?

明快处理丶是非分明,是我现在的作风,该裁判吹哨子时,我绝不会迟疑!

第6错:喜欢聪明人,团队同质性高
我的同事都知道我讨厌三种人:「笨丶懒丶慢」,理论上这三种人在我的组织中,都不易存活,这也造成了我组织中的不平衡,团队成员的同质性高,生态不平衡。

事实上,高效率的团队应是多元的组合,苦工有人做,聪明的方法也有人会用,而我期待大家都是聪明人,都行动迅速,结果是有些思虑周详,缓缓而来的人含恨而去,这是我犯的第六个错误。

组成一个复杂多元的团队,快慢兼备丶痴慧融合,是我现在最大的思考。

第7错:爱护部属,忘了老板
或许是同情弱者,在早期当主管的历程中,我一向站在员工部属这边,以他们的角色丶立场自居,而忘了老板与组织的存在。

一旦老板与部属有利益冲突时,我通常捍卫员工的利益,尤其在创业初期,我甚至忘了我就是资方,只要不能给工作者更好的待遇,我就痛苦不堪,结果是,公司的营运负担更沉重。

这应也是大多数主管常犯的毛病,以工头自居,以工作者利益为先,而忽视了组织的经营能力能否负担。

後来我做了调整,主管是「双方代表」,有时在劳方,有时在资方,在内心你要正确的选择,让上下的天秤能保持平衡。「工头」与「老板的走狗」都不是正确的位置。

第8错:不知主管是专业,忘了虚心学习
我当主管的错误当然还有很多,但最後一个错误我用「以为主管是良知良能,不知虚心学习」做总结。

其实主管是一项专业,他需要各种不同专业技能,他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他负担事情的成与败,他影响到工作者的命运,可是大多数的主管,竟然都是因一种专业技能而升官,或财务丶或业务……,可是一旦升为主管,所有的困难都发生。不幸的是,企业内缺乏主管的养成训练,学院中也没有「主管学」,每一个人都是在摸索中丶尝试错误中完成学习。

我就花了14年才学会,而且是完成後才知道「主管学」的博大精深,专业分工细密。但是,如果我「早知道」,其实一年也可以有小成,两年早可以毕业,根本不需要走这一趟冤枉路。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趋势!!!

Image这世界有三个趋势您应当知道:1.国家内的贫富差距会日益扩大丶2.国与国间的竞争力差距会剧烈变化丶3.资金与人力的国际移动会更为普遍。重点是我们如何在这三个趋势中自处。

科技的进步是这三个趋势的主要成因之一。早期当科技不发达时,政治或商业力量的扩大要靠组织能力。当科技进步後,能运用科技的组织如虎添翼,迅速扩大力量,而科技也造成组织的蜕变。电子邮件刚开始时,为了便利员工间的沟通,微软是率先建立电子邮件系统的公司之一,今天电子邮件已是所有组织的必备工具,但未善加利用电子邮件增加管理效率的公司仍然比比皆是。

善於运用科技的组织能快速增加竞争力打垮对手,美国军力如此强大的原因就是军方知道如何运用科技,亚马逊的市场力量庞大是因为比别人会运用网路科技及大数据销售商品。这些组织都具备两种特性:有运用科技的能力及有能善用科技的组织,虽然这两种特性是稀少的,但是一旦具备之後就能迅速扩大力量,集中资源及创造财富,因此财富会集中於少数人手中,这个现象已经发生,而且会持续下去。

国与国与组织间的竞争类似,当国家中的个人与组织比他国中的人更具备运用资讯的条件时,国家竞争力就会增强,不过就像企业会浮沉,国力也会起伏,没有永远领先的组织,也没有永远的日不落国。英国於工业革命後引领风骚,美国却是现代资讯科技的大赢家,重点不是谁能永远屹立不摇,而是谁能学会运用科技,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将能聚集资源及人才而创造财富。

这种运用科技的能力必须在组织里的适当条件下培养,先决条件是领导人要有能力建立一个能随科技进步而调整的组织。这种科技能力涉及组织中产品设计研发丶资讯搜集和分析丶後勤服务的整合等等。这种组织愈多的国家就会愈强大,不仅吸走别国的财富,而且汇聚世界上的资金及人才。从前当科技尚不如今日发达时,国家间竞争力差距的改变要花很长的时间,因此一个朝代或帝国可以延续几百年,但是科技的进步会加速竞争力的改变。

要加速改善竞争力,就必须创造一个教育环境,帮助国人具备能善加运用科技的组织力,但是教育需要长期才会有效果,况且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这种教育能力,较快速的作法是让国外已经有科技组织力的人才及企业来帮助我们,所以政府最重要的就是促成这件事情发生。就个人而言,我们必须培养能在高效能组织工作,以及能建立这种组织的能力,包括老生常谈的领导力丶涵养丶整合力丶国际观丶语言力等等,我们应思考如何才能获致这种能力,而且剑及履及的去学习,才会成为能聚集资源而且能帮助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