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於常人的7個成功特徵

Event每一個master achiever身上,都有以下這7個特質。努力培養自己,你也能成功!

1、渴望成功

Master achiever總是渴望成就感。當他們在意想不到的領域上獲取成功時,會激動異常,並充滿動力地期待下一次挑戰,下一次成功,越做越大。「成就」就是他們的動力。

另外,他們從不認為自己低人一等,總是自信地將自己視為「精英」。他們當然也失敗過,但絕不會垂頭喪氣,反而把它轉化為自己的「燃料」。

他們永遠看到的是「可能」,不是「不可能」!

2、強大的內心,即使害怕也硬逼自己向前走

成功的人不會在恐懼面前逃跑,也不會活在恐懼之中。跟大多數人不同,他們選擇直接面對恐懼。

你以為他們不會怕?錯了,他們當然會怕!怕的程度不亞於普通人!!只是他們清楚地知道,「恐懼」和「懷疑」是成功的兩大仇敵;這兩樣東西只是一種心理的感覺,不是客觀的事實。所以,怕歸怕,他們還是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情,然後開始瘋狂地工作,直到事情開始好轉。直接面對恐懼的方式,就是用「行動」作盾牌,當利刃,就是逼自己走入那個「恐懼」之中。

3、屹立不搖的信念

Campbell指出,master achiever有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事業、使命、目標,相信他的客戶。因為他們知道「相信」的力量——只有相信,才會實現。反觀那些碌碌無為的人,生活永遠盲目、空洞。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沒有任何深刻的信念。

4、總是「準備好了」

成功的人永遠不會拖拖拉拉,做準備總是比一般人早得多。即便是再小的會議,他們也不可能毫無準備就出席。即便是任何一筆交易,他們都仔仔細細地研究一番,才決定要不要成交。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總是用盡努力確保自己的團隊領先一截,讓自己做精英中的精英。

Campbell指出,充分的準備是自信的來源,是確保工作正確、決策精準的關鍵,也是成為好主管的必備條件。

5、不斷地學……學……

Master achiever永遠充滿好奇心,非常好學。他們不會對自己知道的洋洋得意,相反,他們總覺得自己懂得不夠多。止步不前,就等於是退步。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激蕩出更多、更有創意的想法,讓自己突破再突破。

6、對自己超級負責

Campbell指出,自制力強的人往往是成功的人,因為控制自己是最難的。他們把自己看作是能不斷受影響,不斷被改造,不斷提升的人。即便失敗,他們也不會責備任何事,只是理性地分析失敗的原因。他們永遠富有責任心,永遠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該怎麼做。

7、從失敗中「提煉」價值

Master achiever很清楚,成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某種從天而降的好康。除了期待好運之外,他們也期待挑戰和失敗。不論是多壞的事,他們都能把它當做是人生的教材,督促自己不斷進步。就像淘煉金子一般,不斷烤,不斷煉,直到閃閃發光的那天。

任正非的危机感-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

在所有传统大佬的互联网转型中,最最例外的是任正非,在小米等带来的互联网模式的冲击之下,转变得最彻底也最强悍。为什么?面对互联网冲击的时候,只有华为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努力跟上呢?很大程度上源于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他还在内部讲话中号召员工,别那么互联网冲动。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汹涌浪潮,任正非又是如何调教华为这艘超级战舰,如何找到敲醒华为人的那把榔头的呢?

【第一把刀】人性之刀:战略就是活着

跟华为内部人聊,什么是任正非跟其他传统大佬最不一样的能力?有人的回答是:超级强烈的危机感。
举个例子,2001年,正是华为发展势头非常良好的情况下,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

前几年,当全国都在学习华为的竞争力时,任正非授权出了一本书《下一个倒掉的会不会是华为》。

任正非相信战略就是活着。他说:“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

即便已经成为中国IT业的老大,任正非也说: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我只想这几年如何活下去。

任正非甚至提醒员工:超宽带时代会不会是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最后一场战争?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对我来说应该是。如果我们在超宽带时代失败,也就没有机会了。
任正非互联网转型第一关键词:班长的战争

出身于军队的任正非则敏锐地从现代战争的变化中得到了感悟:未来将是班长的战争。过去的机械化站长中,火力配置射程较近,信息联络落后,所以必须千军万马上战场,贴身厮杀,必须坚持金字塔结构的管理。

而现代战争,远程火力配置强大,是通过卫星、宽带、大数据,与导弹群组、飞机群、航母集群来实现。呼唤炮火的不一定再是塔顶的将军,而是贴近前线的铁三角。千里之外的炮火支援,胜过千军万马的贴身厮杀。

因此,当2011年华为开始大踏步地从运营商走向企业和消费市场的时候,率先成立了企业BG和消费者BG,将决策权向前线进一步前移。而当发现华为在互联网渠道的不足之后,又进一步推出了“荣耀”品牌,并赋予其独立操盘的权力。

荣耀根据中国互联网渠道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了针对性的打法,这才取得了成功。
任正非互联网转型第二关键词:自我批判

任正非说,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行为。“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若我们自满自足,只要停留三个月,就会注定从历史上被抹掉。”

这种自我批判精神使任正非在新业务上采取完全放权的策略,让新人做新事。

任正非为消费者BG选择了一位敢打敢拼的带头人:余承东。余承东到位的同时,消费者BG也组建了自己的执行管理团队,开始了完全不同于运营商业务的打法。2012年巴塞罗那电信展的时候,华为消费者BG搭建了一座由3500台华为手机组成、高达6米的飞马雕像,引起了现场轰动。

当然这也引起了部分老华为人特别是运营商部门的不满,因为过去华为都是低调做生意,从来没有这么张扬过。此外,余承东在微博上频频与粉丝互动,使劲地夸自己的产品,经常与苹果产品PK的那种劲头,也让很多老华为人看不惯,他们就跑到任正非那里告状。

好在任正非一直秉承着“用人不疑”的原则,也知道新业务必须用新办法,每次都是坚定地支持余承东。

当然,任正非对余承东只有一个战略要求,任正非说:我让你做手机,不是赚吆喝,是让你赚钱。你们要考虑,到底怎么赚钱?

在华为手机业务的拓展中,确实也遇到了诸多不顺。余承东大刀阔斧地砍掉了非智能手机,砍掉了90%以上的机型,大幅度地降低对运营商的依赖,据说,余承东甚至在内部说过:“我们不伺候运营商”,让运营商一度很不爽。这些动刀的行为,曾使得华为终端业务的收入直线下降。而花重金打造的Ascend D1、P1、Mate1等精品手机一开始也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反响。

一时间,华为内部撤换余承东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任正非却坚决地支持余承东,将变革进行下去。

为什么任正非在互联网转型上也能做到狼性执行力?什么是任正非破坏性之刀?
【第二把刀】破坏之刀:放空式学习

小米的杀入,对智能手机行业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改变。很多公司都在学小米,但是,学的最到位的竟然是华为?为什么?

第一个关键词:放空式学习

什么意思?就是把自己完全放空再学习,就是把自己过去的内功全部散掉,再重新修炼。有一个词叫空杯,还有一个词叫归零。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或者说,不敢对自己这么狠。

这些年,颠覆式创新这个词大行其道,基因论盛极一时。那么,对于华为这样主要面向运营商的传统大公司,在做手机业务的时候就一定会失败吗?

任正非说,不一定!“大公司不是会必然死亡,不一定会惰怠保守的,否则不需要努力成为大公司。”

多数人都认为特斯拉这种颠覆式创新会超越宝马,但是任正非却认为只要宝马不断地改进自己、开放自己,宝马也能学习特斯拉。

在手机业务上,华为全面学习小米的成功经验。小米有自己的商城,华为也开了自己的Vmall;小米有自己忠实的米粉,华为也经营自己的花粉;小米擅长做爆品,华为也集中精力推出精品手机……

从产品线上也是亦步亦趋:荣耀3C对红米,荣耀3X对小米3,荣耀畅玩版死嗑红米Note,荣耀6死嗑小米4。从营销上,小米每一个重大时点,无论是新品发布还是重要节日,都有荣耀的“截胡”或者“隔江对唱”。举个最极端的例子,4月8日是小米成立的日子,所以搞了一个小米米粉节,荣耀也在4月8号搞了一个荣耀狂欢节,简称花粉节应对小米米粉节。

任正非说要“削足适履”。面对创新,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任正非认为,只要不固步自封,敢于打破自己既得的坛坛罐罐,敢于去拥抱新事物,华为不一定会落后。他对余承东说,“你们这棵桃子树上一定要结西瓜,不能就只结桃子这一种商业模式。”

任正非在这里所说的桃树的树干,就是华为的共同支撑平台,如服务平台、维修平台、财务平台,而他要求华为的根状体系,则要分不同客户去吸取不同的营养。例如在手机领域,华为过去只有运营商直销这一种商业模式,而现在则必须建立自己的电商和实体店销售模式,而这些都需要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在这里,开放的心态最重要,余承东做到了。

这种放空式学习,在荣耀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以致于华为荣耀的负责人刘江峰,也因此发现了互联网做爆品的秘密,自己抛弃华为的高薪,创业而去。

第二个关键词:弯道超车

可是,光靠放空式学习就能够适应新的变化,从而赶超对手吗?

任正非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面对互联网这样巨大变革的时候,传统企业除了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之外,更要牢牢掌握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抓住市场的战略机会点。

还是谈到宝马与特斯拉关系的问题,任正非认为汽车有几个要素:驱动、智能驾驶、机械磨损、安全舒适。虽然在前两项上特斯拉有优势,但是后两项则是宝马居优势,只要宝马不封闭保守,是可以追上来的。

在做智能手机的时候,华为开始认真研究自己的战略机会点,发现材料科学方面不是自己而是苹果三星的优势,互联网营销则是小米的优势,好在自己还能够学习。

那么,华为的优势在哪里?华为人总结出来,一个是拥有自己的芯片设计能力,第二个是技术整合优势。华为很早就在研发终端芯片,前些年3G刚刚普及的时候,装备了华为自己研发芯片的上网卡一度占领了欧洲上网卡80%以上的市场。

华为很好地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战略机会点。任正非曾经说过:“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我们可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你们要敢于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堆上去,这就是和小公司创新不一样的地方。”

如今,任正非正是用自己强悍的榔头,重新激活了华为人略显呆滞的头脑,然后启用那些已经换过脑的华为老将,抓住了战略机会点,从而让宝马追上了特斯拉。

职场成功十诫

the-ten-commandments_0

 

路透8月3日 – 100多年前,传奇大亨洛克菲勒说:“我将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付出比阳光下其他任何技能都多的钱。”

此后,谷歌等企业的研究也印证了他的观点,最有效的经理人和高管拥有出色的人际能力。

因此,以下是我的《有效商业行为十诫》(Ten Commandment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Behavior):

1. 正面的态度。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日子。没人有权利迁怒于他人。粗鲁、无理、情绪低落和无端发脾气等行为可能对你的事业构成影响。

2. 在网上尊重自己和他人。电子邮件是永久的证据。社交媒体是个雷区。如果你不希望你的母亲看到,就不要点击“发送”。

3. 守时。让别人等待是一个大错误。现场约定、电子邮件和电话让别人等待都是如此。迟到最终会弄巧成拙。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迟到只会让你看起来不振作。

4. 公共场合表扬,私下批评。如果你想提升某人的表现,公开指责是最差的方式。这么做除了羞辱对方外没有其他意义,还可能引发激烈的报复。请记住,办公室八卦看起来比八卦的对象要差得多。

5. 在应酬中尊重社交礼仪。礼仪只是很友好的常识问题。确保对邀请做出合适地回应,绝不要带未受邀请的客人。如果你说了会到,就不要不出现。好的宾客在社交场合做出的贡献和好的东道主一样多,如果不是更多的话。

6. 不要弄错名字。我们都会忘记别人的名字。说“请再告诉我一次你的名字,我的脑子刚刚僵住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你写一个名字却不确认拼写是否正确就有问题了。这可能让你的事业受挫。

7. 在电话上讲话要慢、要清晰。你的声音中能听出微笑,因此请微笑,否则你听起来似乎生气。但在与官方人员、不同文化或年龄段的人讲话时不要这么做。

8. 不要说脏话。不要将庸俗和语法不佳作为你个人的标准,而经常使用“请”、“谢谢”和“抱歉”等词语有助于你的事业发展。

9. 穿着得体。不要乱穿衣,穿着得体比做出时尚声明更重要。

10. 负责任。我们都会犯错误。这并不让我们获得指责他人错误的权力。承认你不知道所有答案并不可耻。但不愿寻找答案是可耻的。

 

 

跟谁混,交什么样的朋友,这非常重要

朋友不是乱交的,每天在一起喝酒的不一定是真朋友,每天在一起混的也不一定是永远的朋友。人生要交的四位朋友:

1、交一个欣赏你的朋友,即便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反而会更安慰你、帮助你。

2、交一个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陪伴你、鼓励你。

3、交一个为你领路的朋友,自愿做你的垫脚石,带你走过泥泞、拨开迷雾。

4、交一个肯指点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监督你,让你时刻发现自己的不足。!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朋友却是永远的财富!

一生不要瞎忙,只需做对3件事:

第一件事:找对平台。

  无论你是才华横溢,还是草根布衣,你只有把自己放对了地方,你才会有正念正见正语正行,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

第二件事:交对朋友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你的一生中要么影响别人,要么被人影响,当你还是处在社会底层的时候被人影响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关键是你被谁在影响,你是否经常被一些与你同层次的人弄的人云亦云的,经常被人消极的催眠呢?

请记住,跟谁交朋友,将决定你的一生可能跟谁一样!

第三件事:跟对贵人

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人是可以被教育的,前提是,你的伯乐在哪里?他是谁?他能让你成为谁?

贵人是教育你建立正确思维、正确价值观、正确人生理念的人,贵人是给你理顺思路的人,是给你明确方向的人,是修正你的人、是恨铁不成钢又处处说你优点的人,是鼓励和帮助你的人,是恨你到咬牙切齿又不忍心放弃你的人,是把你扶上马送你一程的人,是陪你到胜利为你呐喊欢呼的人!

原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及行长

张建国已辞任副董事长、董事及行长职务,由王祖继接任。刊登在港交所公告并称,该行董事会会议决定聘任王祖继为该行行长,还待银监会核准其任职资格后履职。担任建行行长一职近9年的张建国因年满60岁将退休,在张建国履职建行期间,建行于2007年9月在A股上市,接任者系57岁的原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中国保监会网站领导信息5月份更新已显示,王祖继不再担任该会副主席。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人是刘鹤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中国经济学领域最高奖项,评选始自1984年,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负责。观察者网查询到,为纪念孙冶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贡献,经济学家薛暮桥、于光远、许涤新……发起于1983年6月19日成立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

十六届(201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作品公示于6月23日公示,最吸引人注意的获奖人是刘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发表于《比较》杂志的论文《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获得论文奖,获奖者还包括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等。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一书中,刘鹤尤其写道:大危机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仅会遇到一次,决策者缺乏经验,又总是面临着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这几乎是普遍的行为模式,这一点在最近的希腊危机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观察者网此前报道,《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一书总结出两次全球大危机的十大共同点,并针对我国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提出三点政策建议,分别是:1、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2、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3、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务实超前研究。
刘鹤是谁?作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62岁的刘鹤曾参与多项国家改革方略设计,被外界认为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智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操盘手”。在大众眼中,刘鹤其实没有他的那些发明那么有名。比如现在叫得很响的“顶层设计”一词,就出于他的构想。“顶层设计”这个名词最早来自信息产业,出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时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的刘鹤全程参与了该纲要的起草过程。他对此名词是这样解释的:“顶层设计包括基本的价值取向、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顺序。因为中国已经过了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的阶段。”
刘鹤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过一个著名观点:未来20年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力量只有两个,中国的城市化和发达国家高技术的扩张。这个观点在很多场合多次被他提及。
刘鹤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期间主笔的《中国产业政策的初步研究》报告,受到国务院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因此被调到国家计委从事产业政策工作。在国家计委工作期间,刘鹤主持制定了11个国家产业政策,其中5个由国务院正式对外颁布。他参与了“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还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同时还是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文件重要执笔人。
有政策研究人士称,近年来的一些重大经济政策,都能在刘鹤的论著和言论中看出端倪。本届政府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城镇化战略,也出现在刘鹤2006年的一封“锦囊”里。他于当年发表《拉美经济的主要挑战和经验教训》一文,认为拉美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大量原农牧业劳动者未能被现代经济部门吸纳,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并建议中国稳步推进城市化,发展服务业和非国有经济,避免拉美化。
查询可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缘起2010年中央财办启动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项目报告最后写道:本研究报告的课题组组长刘鹤,总报告执笔人刘鹤。本文形成初稿后,分别征求了吴敬琏、樊纲、易纲、李扬、韩文秀、卢迈、刘春航、魏加宁、蔡洪滨的意见,同时还征求过中央财办内部杨伟民、蒲淳、刘国强、尹艳林、赵建的意见。报告最终成书出版,报告核心成果刊登于2012年10月1日出版的《比较》杂志。
据介绍,“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