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和自己开一场会,用13个问题,找出内在渴望

Image列举了13个讨论问题,当你每个月都试着用这些问题自我辩证丶书写纪录,未来目标的轮廓就会慢慢浮现。他提醒,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是重点,而是透过自我提问的过程,察觉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想法,找到「原来我有这种心情啊」,确认潜意识中真正的渴望。

1.「小时候,你喜欢什麽呢?」
小时候,任谁都会遵照「WANT TO=想做的事」行动。可是随着年纪增加, 「HAVE TO=非做不可的事」占据了内心,这个问题是要让「WANT TO」从我们的内心深处苏醒。

2. 「如果没有限制,你期望怎样的将来?」
思考「自己想变成怎样?」时,身边会有各种条件,难以自由地发想。所以,会忍不住依赖过去的经验和记忆丶现在的状态和情势,预测丶计划未来。这个问题会让你想起「未来在寻求什麽?」

3. 「自己在什麽时候最耀眼?」
光是诉说丶写下灿烂耀眼的人生高潮,自己当时的心情就会复苏,体温上升,心情亢奋。那是一直推动往後人生的重要记忆。请经常想起,表露於外。

4. 「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候,是怎麽重新站起来的呢?」
一旦说起痛苦的事实, 几个小时都不够。所以,请只想起「重新站起来的方法」。这个方法中,会有让你进前的启发。说不定也能以那个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5. 「有30个你不认识的人。和他们打成一片的过程中,你会想替他们做什麽呢?」
互不相识的一群人待在同一个房间。而随着时间的经过,感情渐渐变得融洽。你想替所有人做的事情,就会是你最爱丶擅长的事,因为这才能让所有人开心。

6. 「自己擅长的事是什麽?不擅长的事是什麽?」
擅长的事对你而言,是简单的事。你可能会觉得这麽简单的事,谁都做得到。不过,如果试着问熟人你擅长的事,说不定对方的答案会令你意外。不擅长的事是什麽呢?任谁都能轻易地回答这个问题。因此,要再附加一个问题。「擅长你不擅长的事的人是谁呢?」你身边会有人对这件事感到开心。你不擅长的事,有可能是某人擅长的事。请夸奖丶委托对方,使对方发挥那项能力。

7. 「该请谁帮忙呢?」
诸事不顺的人,总是想靠自己一个人设法解决问题。相对地,诸事顺遂的人会习惯借助别人的力量。

8. 「临终时,你会後悔什麽呢?」
如果平常过得很忙碌,就很难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可是,假如想像已经「没有」时间了的那一瞬间,你的心情如何呢?半途而废的事情当中,什麽令你最後悔?回答这个问题之後,眼前的现实会看起来不一样,或者判断的标准会改变。

9. 「你现在想见的人是谁?」
每天和一样的人见面,很难和想见的人共度时光。可是,现在有该见面的人。有人该去见好几次。这是人生的陷阱。那是谁呢?光是在脑中搜寻就会心跳加速。

10. 「你在人生中的什麽时候实现了梦想?」
在考试丶感情丶工作丶运动丶家人方面,实现了梦想,达成了目标。请试着想起当时涌现心头的情绪。再度模拟体验成功的事,会强化「实际行动就能实现」这种心情。

11. 人生中最耀眼那一瞬间的情绪「在体内的哪一带?呈现什麽形状?颜色?温度?硬度?」
重现实现梦想丶达成目标时的情绪,经常会产生好结果。

12. 「目标是什麽?」「什麽进展顺利?」「什麽进展不顺利?」「所以该做什麽呢?」「透过这些问题,获得了什麽呢?」
光是忽然对自己抛出问题,就能整理心情。

【范例】

「目标是什麽?」

→「3个月内瘦5公斤。」

「什麽进展顺利?」

→「完全戒掉了零食。」

「什麽进展不顺利?」

→「其实半夜吃了泡面。」

「所以该做什麽呢?」

→「吃泡面的隔天,早1小时起床晨跑。」

「透过这些问题,获得了什麽呢?」

→「切身感觉到再3个月能瘦下来。」

13.「该怎麽做才能立刻改变现在的状况?」
大脑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所以建议按照接收到的问题思考。乍看之下是蛮横的问题,但是被下令「立刻」,大脑就会试图依照命令寻找答案,很不可思议。

少了这项心态,再优秀都很难接近成功!

Image当你对成功充满渴望时,你可以做到以下 4 点:

1. 渴望会使失败成为不可能
当你有明确的目标後,就不会畏惧失败,只有不断地尝试,直到成功。

2. 渴望会促使一切的改善
当你真的想要做到某件事时,没有「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只有不断的改善,把你想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3. 渴望会使你找到所有机会,去解决一切的问题
当你遇到困难,你会「找出所有的办法去解决」。当你不够渴望做到那件事时,你只会「找藉口」不去解决眼前的麻烦。

4. 渴望会是你的驱动力
如果你足够「渴望」的做某件事,别人不用要求你,你也会自动去完成那件事情。

渴望,可以使你改变一切。没有人可以教你如何渴望,想要得到成功的人生,就取决於你对於你想做的事情,有多想要做到而已。

压力不可能消失,练习如何驾驭它才是关键!

Icon点出压力的3种类型,帮助你认识压力,并设法找出与压力和平共处丶甚至「化压力为动力」的方法:

1.毒型压力(toxic stress):
无法缓解的长期压力,有害身心健康。

2.好压力(good stress):
就像卡通《大力水手》主角卜派的菠菜罐头一样,好压力能让我们在危机时展现神力。不论是上台简报,或是在千万年前拯救人类於虎口之下的求生动力,都有赖好压力发挥功效。

3.可容忍压力(tolerable stress):
这种压力虽然和毒型压力一样,累积过多会危害身心,但是美国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神经免疫学家菲尔道斯·达布哈尔(Firdaus Dhabhar)指出,可容忍压力并非无时无刻让人长期处於极端情境的高压,而是有高峰和低谷,交错平衡,反而有助人们向前迈进丶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人们甚至可自行「创造低谷期」,做为压力缓冲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史蒂芬·布莱尔(Stephen Breyer)就习惯透过一天两次的静坐放空脑袋,刻意营造无压时刻,从高压工作中暂时获得喘息。

很多时候,「压力不是来自真实人事物,而是出於你对事件的认知与解读。」恩娜亚提说明,这个诠释标准往往根源於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信念,它就像滤镜一样,会在不知不觉中过滤我们的经验。因此,就算生活中充斥着毒型压力,也不必太过担心,你可以透过书写自身经历,「重新框架」(reframe)眼前的压力,改变既有滤镜。

美国德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佩内贝克(James Pennebaker)研究证实,失业者在书写失败经验後,确实舒缓了重新求职的压力和焦虑,也让他们比其他人更快找到新工作。

成功者的6个高效工作术,明天开始让自己准时下班!

Image整理了6个高效率工作者的工作方法,让我们从明天开始就可以一点一滴地培养时间管理的概念,让自己加入准时下班丶超高产出的行列!

1.把承诺诏告天下丶贴在每个你看得见的地方
把你的承诺昭告天下,让你自己有兑现的动力。这个方法的好处在於,因为「话已出口,覆水难收」,你有可能会因为面子丶不想要让同事失望等原因,让你自己硬着头皮也要把工作做完。

或者一开始别玩得这麽大,先从你周遭的电子工具下手提醒自己就好。在你的手机的待机萤幕上写下待办清单,在电脑桌布上贴memo纸,在任何你眼睛可以触及的地方,写下你的承诺,用无数次提醒,让自己认命做事。

2.去除所有会妨碍你工作的障碍物
所有工作者都应该要杜绝会分心的工具,最严重当然是Facebook或其他社群媒体。如果你没有办法靠自己的意志力杜绝诱惑的话,可以试着下载一些阻止你分心的网站。比方WasteNoTime这个APP,有个「时间追踪」的功能,可以看看今天你在每个网站上到底花费多少时间,有助於反省你是不是真的懂得时间管理。

甚至更进一步把会使你分心的网站「加入黑名单」,限制在工作时间之内你不可以使用。当你的意志力靠不住的时候,你就得求助其他工具把自己的手给绑起来。

3.了解自己的拖延症状从何而来
许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很了解自己。搞清楚你为什麽会拖延,是因为觉得这一切很无聊丶你对於完成这件事缺乏信心丶或是你目前的状况根本不堪负荷,一旦你知道原因之後,才可以找到解法根治。

4.未雨绸缪
通常在你开始工作之前,你会花多久时间准备?有可能是清理桌子丶丶查看电子邮件,然後时间就这样被你给浪费了。

其实你应该在前一天晚上就排出待办清单,晚上下班前想一想今天完成了什麽丶还可以排出什麽时间完成那项事务。进而列出事务的等级,比方「紧急」「一早就来就要完成」「下班前完成即可」等等,这样待办清单便有了顺序,明天上班你就会更清楚自己该做些什麽。

5.将大任务拆解为小任务
这是一个简单又经典的做法,可以搭配待办事项一起使用。不太会写待办清单的人,可能会在清单上写下「把书写完」,但事实上这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工作,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待办清单不好用丶对你来说不合适,甚至感觉挫败。

事实上,最好的办法是「写下你一天可以负担的工作量」,比方「完成一千字」「修改前三章」,简单的目标与具体的数字,会让你更有成就感丶也逐步推进你的进度。

6.放弃做不完的事情
我们通常都会犯了「沉默成本的谬误」,比方「我都已经花了一个小时在做这件事了,我要把它做完!」抱着这个心态,最後你就花了更多的时间丶甚至不符合成本效益,把事情完成。

在投入每件事情之前,其实你都应该评估「事情的重要性」「花费的时间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设下停损点,才不会让你毫无止尽的花费时间成本。

有时适当的「减法」可以增加你的生产力与效率,也许你需要更多的专注,去完成更少的事情。

面对阶级分明的环境,该如何自保?

Image这种环境必然会有许多小人,但并不表示我们就得视他们为理所当然。以下是几个自保的方法:

1.冷静观察时局
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得先搞清楚组织里的人情世故。保持低调,并善用一开始的蜜月期做充分的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判断,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小报告。如果耳闻对自己不利的传言,记得先私下求证。往往你会发现,事情没有别人形容的那麽夸张。

2.提升自己的能力
你必须要问自己:「我是来搞政治的?还是来做事的?」除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外,展现自己对团队的贡献和价值也很重要。但如果你获得了掌声,一定要记得大方感谢对你有所帮助的人。

3.让周遭的同仁感到安全
这点是自保的最高原则。要别人觉得安全,就要遵守承诺,不可泄露别人告诉你的秘密,并且让八卦到你这边就停止。这种方法未必能让你在组织里快速晋升,但会让你获得同侪的尊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最重要,让时间证明一切。

4.维持多元的关系
一个小团队的钩心斗角,很可能会占据你的世界。要让自己跳出这个局面,必须要培养更广的世界观,意思就是去认识不同环境的人,建立多方盟友。他们不仅能让你有更多的角度来反观自己的世界,而且,当你有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後,自然就能获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潇洒和自信

在小人滋生的环境中,用这4招自保遇到小人也不用怕!

Image许多人觉得权力的关键问题是who?但我认为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why?换句话来说,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是:「为什麽这些人要争取权力?

有一种人想要权力,是因为他们想要控制别人,垄断资源
这种人不算多,但他们的自私心难改。如果你身边有这种朋友,我建议你跟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话说「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败」,这种人若不懂得节制,通常会玩火自焚,千万不要跟他们一起玩。

第二种人要想权力,是因为他们曾经受过打压,如今想翻身为自己和家人出气
报复心态的毒性很强,因为它能合理化所有恶劣的行为,甚至化身为假正义。这种人很有冲劲,但也很容易冲过头。处於弱势时,他们可能会不择手段;等到获得势力後,他们也未必会宽心待人,所以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第三种人想要权力,则是为了求平安自保
他们没有什麽非得平复不可的恩怨,也不一定想要承担权力的风险和压力。能够被公平对待,平安过一生,也就够了。这种人可以成为盟友,而这种环境也比较有机会能够改变。

与4类难相处类型主管相处之道

Image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拥有能力丶技术丶知识及经验等四个专业,只是生存的基本能力,至於胜负关键往往在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不佳,不但无法发挥专业,连应发挥的综效也会变差。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就曾对媒体表示:「沟通是一种『乘数』效果,你的学问和本领要发挥到最终效率,就靠沟通,不要因为沟通不良,让多年学习的专长无法发挥。」

与其「弃械投降」,不如「正面迎击」,搞定这4种难沟通的主管,锻炼自我能力及应对的沟通技巧!

一丶「情绪化型」主管
对於情绪化主管,大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其实你应该把与情绪化主管好好相处,当作是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课题。事实上,与情绪化主管的相处之道,没有你想像的困难,掌握以下诀窍,就能让你与他相处愉快,甚至深获主管器重。

如何搞定「情绪化型」主管?

绝招1:与主管建立朋友关系
为何要与主管建立朋友关系呢?所谓的「见面三分情」,人与人之间经常打照面,会产生一些亲切感,也能从中了解主管的个性丶了解情绪化的源头,就比较能提前离开或避开情绪暴风圈。

不过,主管与部属的位阶不同,该如何建立朋友关系?很简单,就是增加与主管的接触频率。在工作上经常主动去提问,徵询他的意见与看法;或者透过社交场合,很自然的增加出现在他面前的次数,例如午餐时间可以主动跟随主管及同仁一起吃饭。

绝招2:把最後决定权交给主管
与情绪化主管一起工作时,不要自作主张,要将最後决定权交给主管。情绪化主管通常是自我意识很强的人,他们喜欢员工办事能力强,但却不喜欢部属锋芒毕露,甚至超过自己。

所以,当你要向主管汇报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研究透澈是首要之事,让主管了解你是有备而来,但最重要的关键在於,保留或提供主管可发挥的空间,也就是将主导权交给主管,让他做最後的决定。

二丶「一意孤行型」主管
这类型主管通常是自我感觉良好且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台湾许多中小企业老板,特别是白手起家的老板,大多属於这类型,因为他们多半得失心较重,容易造成主导欲望强烈。

一意孤行主管的独断专行丶忠言逆耳,使得部属经常选择沉默以对,只要按照指令行事就好,省去与主管沟通的麻烦。但长久下来,工作团队将会失去战斗力,这对自己与公司都没有帮助。因此提供以下与这类主管相处的终极绝招,让你能顺利取得主管的信赖,并愿意接受你的看法与意见。

如何搞定一意孤行型主管?

绝招1:与他站在同一高度思考
想要了解这类主管的心情或想法,除了透过他身边的人,与他站在同一高度思考也是办法之一。我们不在其位,并不了解主管的真正难处,但如果我们愿意换位思考,或许就能了解主管为何会一意孤行,了解之後,除了能较释怀外,也可以找到与主管好好相处的关键。

绝招2:以中立丶客观的数据,引导主管自我反思
一意孤行主管的优点就是决策明快,但这也是他的缺点,有可能因为思虑不够周详而发生错误,让大家忙得人仰马翻,甚至导致公司损失惨重。因此,你应该提出专业的数据作为策略突破点,藉此突破主管的心防,取得他的信赖,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藉由中立客观的数据资料,引导主管对於每项决策都能更加深思熟虑,并且把脚步放慢,渐渐能接受别人的建言,不再一意孤行,让团队能更好。

三丶「逻辑差型」主管
同一件事,有些主管话说得条理分明丶指示明确,有些主管却「没重点」,甚至颠三倒四浪费大家的时间,这就是「逻辑差的主管」。遇上此类主管,身为部属的你,必须有放下身段的决心,和比主管更强的逻辑力,否则就会白忙一场。

即使你的主管逻辑差到让人抓狂,但只要抓住几个重点和眉角,就能听懂,抓住主管的心,大幅提升工作绩效与工作气氛。

如何搞定逻辑差型主管?
绝招1:帮主管抓出重点
表达不精准丶说话不明确的主管,通常搞不清楚自己想说的是什麽,因此抓出主管的说话重点并导出结论,便是和逻辑差主管相处的第一要务。

绝招2:提升自我战斗力
遇到逻辑差的主管,你不应该只是到处抱怨,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提出改变与建议的人。想要让主管接受你的建议,你就必须提升自我战斗力,包括专业能力丶提出有利数据的资讯能力丶洞悉局势的前瞻力,让主管知道你是为了公司着想,争取他的认同与信任。

四丶「紧迫盯人型」主管
有些主管总是耐不住性子,急於掌控所有事情,於是喜欢利用电话丶email丶LINE 或当面关心的方式,紧盯你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出自好意或恶意,这种「过度关心」的管理做法,经常会让部属或员工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有时反而会影响工作情绪而导致工作效率低落。

对於这类随时要求回报或待命的主管,我们称为「紧迫盯人型主管」,急性子是他们最大的特徵。

如何搞定紧迫盯人型主管?
绝招1:自己也变成紧迫盯人的员工
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主管喜欢紧迫盯人,那你就让自己变成紧迫盯人的员工,采取主动报告丶主动出击的积极对策,以舒缓主管的不安全感丶焦躁感与急迫感,同时也让他逐步信任你。

如何向主管主动回报工作进度?不妨依据工作项目的轻重缓急决定,例如,当天就能完成的工作,尽快处理完毕之後,立即回报结果。如果该项工作必须拖上两丶三天,甚至一周以上,与其让紧迫盯人的主管三不五时追踪你的进度,还不如赶在他开口之前,每日定时向主管回报最新状况。

绝招2:再加口头报告提升信赖感
由於网际网路的普及,许多部属认为把报告email 给主管,就算是完成报告工作,其实最好再以口头报告方式提醒主管一声。

如果只是传送mail,却没有口头确认,mail 很可能不被发现或读取,因为现代人的邮件超多,经常被垃圾邮件淹没丶或者根本就没寄成功,因而错失重要的机会,也可能导致主管以为是你没有交或迟交报告,冤枉就大了,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再次确认。

如果有了这6种心态,代表你已经准备好当「老板」了!

Image试着自问以下六个问题,评估自己在心态上,究竟是个「员工」还是「老板」:

1.擅於运用自己的长处 vs.不断试图改善自己的短处
你在面试时一定都会被问到「你有什麽弱点」「你打算怎麽改善?」员工被灌输了「缺点一定要消失」的观念,就会把焦点放在这件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毕竟懂得善用自己长处的人,才能够提升自己整体的战斗力,为自己的事业打出一片天。

2.总是搞砸事情 vs.坚持凡事完美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假如你从未经历过失败,只能说明你不够创新。」

马斯克失败过许多次,但他现在仍然是全球最受瞩目丶最有可能改变人类社会的创业家之一。

员工会不断的想要讨老板的欢心,对自己的业务设下高标准,总不希望有任何纰漏。但这另外一面意味着的是他们总是不断的在「复制」或是「挑安全的做」让自己很少有机会挑战「创造」新事物的机会。但这也不是什麽致命的错误,毕竟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绩效考核的分数很难看。

不过若想要有自己的事业,那就得试着跳出舒适圈去做些不同的事情,试图让自己从不同的视野跟角度看事业,为企业找出路。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言:「每当你看到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又出现的时候,就代表着有一个人曾经在这之前做了很勇敢的决定。」

3.对「不是时候」的机会说「不」vs. 总是不放过任何机会
华伦・巴菲特:「真正成功的人几乎对所有事情说『不』。」

因为他们得专注於一件事情,他们知道自己的时间丶精利或是投资,都只能用在某个领域当中,一旦超过就有可能会失准。也因此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是「深入了解一间公司的全貌」,然後押注,而不是观察「很多间公司的股价」,接着分散自己的资金在每间公司上。

4.懂得交办 vs. 总是喜欢自己动手做
日本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曾言:「用他,就要信任他;不信任他,就不要用他。」

听起来很拗口,但交办任务的另一个层次就是信任部属,然後让自己专注在只有你能做得到的事情上。

但员工不会这样想,他们试图把每件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他们怕出错丶怕要收烂摊子,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多工人」,没想到这只会让自己每件事都只有做到60分。

5.接受「工作与生活永远不平衡」 vs. 均衡的人生是终极梦想
工作跟生活平衡,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想要拥有自己事业的人清楚知道,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因为人的精力就这麽一点,你想要在工作上出类拔萃,那在别的方面就有可能少了那麽一些,这是你必须承担的风险,也是你应该要看清的现实。

6.善用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vs. 害怕聪明人对自己带来威胁
「每位领导者都懂得招揽比自己更聪明丶更强的人,那麽这间企业就能成为巨人公司;如果雇用的人能力都比领导者差,那这些员工就只能做出更差的事,没机会让自己成长,」

这是美国奥美集团创办人丶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ivy)曾对自己的公司董事说的一句话,後来也被称为「奥格威定律」(Ogilvy’s Law)。

一间好的企业丶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要懂得让强者加强你的优势丶填补你的弱点,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才能让他在三国中夺得一席之地。别怕聪明的人会对你带来威胁,懂得知人善任,便是创业家最好的能力。

40岁想更上层楼:先学会为「自己」保留时间

Image年届 40 岁,是人生的关键时期。

不管在工作丶家庭或人生,人到了 40 岁左右,都已经累积了足够多的历练,身上的重担也愈扛愈多。经理人到了 40 岁,想更上一层楼,不能只是继续做自己很熟丶很会的事情,更要拨出时间培养新技能,否则不仅会面临被後起之秀取代的压力,也会把自己局限在单一领域里,就算想转换跑道也很困难。

1. 职涯角色再定位
经理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到没有人脉的新环境里,做不一样的工作,让自己归零丶从头学起,累积多领域的经验,成为「超级通才」。

换环境未必是转职,也可以在同公司内出任不同职位。出井自己就是历练了音响丶电脑硬体和雷射影碟等事业部门,最终积累出社长所需的决断力。

2. 一定要留时间给自己
40岁的人,时间多半都留给事业和家庭,但是建议一定要保有独处的时间,否则做不出像再定位这样重要的决策。

假如找不出时间一人旅行,不妨和出差结合在一起,提早到达目的地,空出一段时间用来思考。

3. 做别人不想做的工作
再定位最好是做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这样既没有人跟你抢机会,任务的挑战性也大。

4. 「不懂装懂」是人生大敌
在专业人士面前「不懂装懂」,一下子就会被看破手脚,不如勇敢承认「我不知道」,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帮助。不过强调,「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不代表可以不学习。」就像找来高尔夫名将教你挥杆,你也不会因此就学会打球;还是要努力自我充实丶请教别人,才能快速成长

偷学!高效工作者的5个好习惯

Image1.保留早晨给自己
相信许多工作者早上一起床,就会面临成堆的电子邮件和电话争夺注意力。面对这种情形,你要做的事情是放下电话和电脑,在急着回应来自四面八方的他人需求之前,优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量自己的需求。

也许你无法像星巴克(Starbucks)执行长霍华.舒兹(Howard Schultz)一样,每天早上保留一小时给自己,但你至少可以花个15分钟,思考自己今天要完成的任务,作为一整天的开始

2.善用80/20法则
几乎所有高效工作者都深谙「80 / 20法则」,明白80%的工作产出,主要来自於20%的工作投入,而选择把时间和精力投注到这20%的任务上

善用80 / 20法则,你可以先找出一天工作中,耗费大量时间却无法贡献产能的任务,减少其占比,同时将资源分配给「高报酬率」的工作

3.用笔记代替脑袋瓜
维京集团(Virgin)创办人理查·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曾在自传中表示,他最重要的资产,是他每天用来记录生活的笔记本。

因为对大脑来说,当你把成山成堆的代办事项或会议时间写下来丶记录下来的那一刻,就等於将这些事情从脑袋中清空。而腾出来的空间资源,将有助於你专注在手边的工作上,有效提高生产力

4.先做最难的事
先苦後甘的人生道理大家都懂,但这个老方法其实也可以运用在工作上。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说过,「如果你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生吃一只青蛙,接下来就会过得比较顺利,因为那可能是一天中最糟糕的事。」

意思是说,当你下意识想逃避最具挑战性丶或是最不想做的事情时,反而应该优先执行。因为你愈是拖延,你愈不可能在战斗力递减的状态下完成它。

5.一次只做一件事
当死线逼近,你一定恨不得自己是八爪章鱼,可以一次执行一堆任务。但《大脑当家:灵活用脑12守则,学习工作更上层楼》的作者约翰·梅迪纳(John Medina)提醒,一次多工可能让你在切换不同任务时,无意间浪费了大脑资源,而降低工作效率

比较好的作法,是一次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好好把它完成後,再进攻下一个代办事项